日式老調催情片《淚光閃閃》
擅長煽情的導演都有催淚絕招,土井裕泰用了「苦中作樂」、「含笑排憂」和「斷腕割愛」三招,即使動作不大,卻招招都能打動人心,效果 極佳。
當你悲傷難過的時候,你該當放聲大哭?或者極力壓抑,不讓淚水流下,不讓哭聲傳出呢?
土井裕泰執導的《淚光閃閃》要求演員強忍淚水,但要換取的卻是觀眾決堤的淚水。
土井裕泰選擇的方式是讓絕對的不幸,接二連三的挫敗,積壓在觀眾胸口,最後不能不放聲一哭,因此男主角妻夫木聰飾演的琉求青年新垣洋太郎就被雕塑成絕對樂觀,偏偏人生際遇卻是絕對悲情,當命運巨輪輾過一位「好人」時,你怎能不心疼?
洋太郎的悲情包括父親早逝(或者不存在)、母親改嫁,繼父卻神秘蹺家、母親早故,死前還打勾勾,要求他承諾一定好好照顧苦命的繼父女兒小薰(由長澤雅美飾演),於是他拚命打工,不惜放棄學業,供應妹妹讀了大學,但是自己開的小店卻被人坑陷,瞬間成了泡影,戀情也因為女友家世、地位差太多而硬拆分離,最後則是為了在颱風夜援救落單的妹妹,導致心肌炎發作,含恨以終。
好人沒好報,原本就是悲劇電影最摧折人心的劇情橋段,特別是雕塑出一位美德過人,坎坷悲情也過人的主角時,觀眾從理解、認同到接受,最後難免會有「天公疼戇人」的期待心理,但是編導無情,一定要帶著觀眾走向絕望無助的懸崖時,觀眾的心就很難不懸在空中,隨著主角的際遇重重落下,終告愴然落淚了。
擅長煽情的導演都有催淚絕招,土井裕泰用了「苦中作樂」、「含笑排憂」和「斷腕割愛」三招,即使動作不大,卻招招都能打動人心,效果極佳。
「苦中作樂」是用來呈現新垣洋太郎人格特質的開場白,電影一開始就是他騎著摩托車到處送貨的場景,忙歸忙,但是永遠笑容可掬,禮數周到,因為他心中有夢,有奮鬥目標,即使自力開店,店命也要取做「總是有辦法的…」,陽光開朗,對生命充滿樂觀期待,理所當然成為他的生命符碼,和風迎面的人,不能一帆風順,本已讓人惋惜,如果烏雲一片片聚集,轉成滿空陰霾,那就不只是讓人心疼了。
至於「含笑排憂」則是聰明的小動作,從小就得兄兼父職的新垣洋太郎早早就教會了妹妹,一旦悲傷難過想要哭,用手指緊緊夾住鼻子,就可以止住悲嗆的淚水。強忍悲傷不是解壓之道,只是不想示弱,只是不想悲傷四溢。淚水可以強壓忍住,但是悲傷不會因此消失,動作越是靈巧,無人能訴,無從排解的委屈更是鮮明,蓄積的悲傷能量就更大,看完《淚光閃閃》,你很容易就舉起手指夾住鼻子模彷洋太郎的忍哭止淚之道,但是夾捏得越久,就越能感受洋太郎的悲傷。
「淚光閃閃(Nada so so)」原本是一句沖繩方言,意指「眼淚一顆顆掉落,淚流不止」,有淚不輕彈的壓抑成為了片名,成為了男女主角的習慣性動作,其實都是在等待最後的解放,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外婆要小薰放下手指,不要再挾緊鼻樑時,觀眾也會跟著鬆解壓力了。
強迫自己去做一些心中完全不想做,卻不能不去做的事,從「斷腕割愛」的無奈中發掘人性的光輝,更是簡易有效的催淚彈,《淚光閃閃》用了送貨員愛上醫學院女生的「身份階級」及「貧富差距」,逼使女方家長提出「斷交」協議,殘酷的現實讓早熟的洋太郎體悟到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一旦確認自己的奮鬥並不能保証女方幸福時,他的分手與絕決反而是「真愛」的必要手段了。
不過,《淚光閃閃》真正要講的卻是兄妹戀情,洋太郎與小薰不是親兄妹,他們身體內沒有同宗血緣,真要相戀成親,嚴格來說也不是亂倫,只是兩人早早就以兄妹相稱,即使小薰早就想做哥哥的妻子,認真牽著妹妹手的洋太郎也只能含糊地以不知道做為回應,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或許也有不便與不敢的猶豫吧,洋太郎的一生就像被手指緊緊挾住的鼻子,所有的情緒都只能內歛,內藏,所有的內傷也就只有自己承受了,這才是淚水決堤的關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