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韓國恐怖片退燒


《殘骸線索》成功的營造了一種驚悚的氣氛,且讓觀眾像影片中的員警一樣,被真兇所迷惑,直到影片的最後一個時刻,也才發現,真正的兇手,已經逍遙法外—這也給韓國的驚慄式的作品處立了一個典型。

韓國恐怖片

代表作:殘骸線索》(Tell Me Something, 1998) ;《死亡教室》系列(Whispering Corridor, 1998-2005) 、《鬼戀人》(Memento Mori) 、《斷魂梯》(Wishing Stairs)


韓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之林中可以說是後起之秀,在十年的時間裏發展為亞洲最突出的地區之一。而它們出產的恐怖片,雖然沒有日本那樣的擅長於刻畫令人戰慄的環境因素,也不像香港那樣融喜劇、社會現實於恐怖片當中,但它的長處,就在於其博取眾家之長,而自成一體。


韓國電影崛起於剛剛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1998年,當年的《死亡教室》(原名《女高怪談》)和《退魔錄》(The Soul Guardians, 1998),且都取得不俗的票房與口碑。此後,《殘骸線索》、《蜘蛛叢林》(Spider Forest, 2004)、《鬼魅》(A Tale of Two Sisters, 2003)等影片的相繼出現,使得韓國恐怖片逐漸的發展成熟,儘管它們不乏學習借鑒美國恐怖片、日本恐怖片甚至香港恐怖片的因素。而韓國恐怖片的主要類型,也主要是《死亡教室》式的鬼片和《殘骸線索》式的驚慄片兩種類型。


以這部當年在漢城就吸引了60多萬觀眾的《死亡教室》為例,影片講的是某女子高中有一名女學生被老師孤立隨後被發現死在美術室,9年後她的鬼魂仍然在校園裡出現……影片的故事空間是一所普通的女子高中,常人眼中純真、浪漫、象徵著希望的校園卻在夜晚變得黑暗、悲哀。而影片的一開始就是少女鬼殺害老師的場面,而攝影機的運動、影片的故事也故意的誤導觀眾將注意力放在四個行為怪異的學生身上(誤導觀眾以為少女鬼出現在他們之中),隨後通過她們四個人和新來的老師(她9年前是那個死去的女孩的最好朋友)之間的矛盾衝突而展現了真正的受害者—不但是那個鬼,還有那些學生。這是因為,學校和老師都是看重學生的家庭和成績,而不會考慮學生的將來和人品形成,於是,入學考試的壓力、老師的偏愛,朋友之間的斷交、學校的暴力,等等,這些都在學生心中慢慢的積累轉化為仇恨;而影片的最後,教室四壁流血的畫面不僅強化了韓國文化中「血淚」(韓國電影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悲情)的意象,更表現出在這教室裏的學生曾經流過很多的淚水……學校是培養社會成員的地方,但有時候也是產生社會問題的根源,而這部作品也借此批判了長期以來隱藏在韓國社會表面繁榮下面的累累傷疤。


相對於日本恐怖片的勝於氣氛和香港恐怖片的優於類型的融合,韓國恐怖片則勝於故事,如《死亡教室》從開始就故意的誤導觀眾的思路,之後再把事實的真相慢慢的揭開。而像《殘骸線索》、《蜘蛛叢林》等這些驚悚片,也是一樣的在故事上取勝而引人關注。如《殘骸線索》,三個雨夜,三個不同地點,發現了三個裝有不同肢體的黑色袋子,而且,第三個袋子裏裝有第四個人的肢體。影片一開始就引出了這件案情也留下了懸疑性,即第四件肢體是誰的,跟前面三個人又有什麼關係;而警方按圖索驥的找到了相關的人,並引出了她的身邊的人……《殘骸線索》成功的營造了一種驚悚的氣氛,且讓觀眾像影片中的員警一樣,被真兇所迷惑,直到影片的最後一個時刻,也才發現,真正的兇手,已經逍遙法外—這也給韓國的驚慄式的作品處立了一個典型,如後來的《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 2003)、《蜘蛛叢林》、《紅字》(The Scarlet Letter, 2004)等,兇手是誰並不是最重要的,而追查的過程甚至最後一刻的恍然大悟才是最具魅力的瞬間。而實際上,觀眾看電影,更多也不是關心兇手究竟是誰,更有樂趣的是自己參與其中,思維跟著影片主角一起行走,峰迴路轉的結局更是引人入勝—好的故事令人猜到結局,但猜不到過程;而真正優秀的故事則既猜不到過程,也估不到結局。(不過,像《蜘蛛叢林》、《殺人回憶》,則要認真的觀看,才能明白兇手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是他而不是另有其人;而《紅字》,真兇也不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故事本身才是這部作品最引人的。)


韓國電影是世界電影中的後起之秀,而世界電影已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各種類型早已逐漸的發展成熟甚至被新的類型所替代,而對於恐怖片而言,很多國家地區都在不斷的尋求類型的融合、尋求氣氛的渲染,而韓國式的恐怖片,則學習了眾家之長,並注重故事的發展,引起不少的注意。

作者:awang

本期焦點-【v.131】 200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