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蔡明亮眼中的電影未來式


蔡明亮導演與我們談他心目中的真正電影,以及台灣電影的未來式。他在訪談中描述對於創作的想法和對其他國家電影的觀點,以及一些讓他成為獨一無二的蔡明亮的堅持。

Q:反對好萊塢電影嗎?


我覺得美國電影越來越讓我反感的原因是,他們越來越不老實。他們從來不講真正的事情,他們自己在家裡玩小聰明,但是觀眾覺得他們很聰明。最後他只能做一個消費品而已。印度的寶萊塢的電影也是這樣,所以它可以永遠控制人民。有時候我們可以從觀眾對電影的水平來觀察這個社會有沒有進步。印度電影偶爾看一看覺得很好看,可是你去印度打開電視每一台都是同樣的東西。他去看一千部電影,內容卻都是同樣的,那就是去抽鴉片而已。這樣的電影是娛樂,但我們需要這麼多娛樂嗎?



同樣的,我們需要兩個好萊塢嗎?我們只需要一個就好了,讓其他人做很多不同的東西。也不能全世界都是我們這樣的電影,但我反對的是好萊塢所製造的無孔不入的全球性價值觀。例如像我家住的熱帶森林(按:馬來西亞),坐個汽船到上游去要九個鐘頭,九個鐘頭都在播藍波、阿諾史瓦辛格的電影,一路就轟炸到原始森林,甚至到裡頭的那些原住民都在看這些東西。十架飛機十架都在播美國電影。即便不是美國電影,也是好萊塢式的韓國電影、香港電影。



Q:反對使用明星嗎?

上次我去校園巡迴,有個老師就很同情我,這樣一張一張賣票,很辛苦。他說,導演你怎麼不學王家衛,有些明星票房就好了。或者學阿莫多瓦,音樂非常好聽票房就好了。我就問他說,你要幾個王家衛,你要幾個阿莫多瓦。一個就很好了。變成第二個,那別人就根本瞧不起我了。



Q:如何看待台灣的年輕電影人?

為什麼國片這幾年會越來越困難。很多年輕新導演加進來,但大家的腦袋裏面都有一些困惑,會覺得我們不能夠在像侯孝賢和蔡明亮這樣拍電影。他們會越來越有這個想法。另一方面,政府也在鼓勵說你要拍接近觀眾的電影。每一個人都說我這次是拍比較接近觀眾的電影。每一個人都這樣講,可是我卻不這樣講。即便是我今天這個電影,我也不會說他是接近觀眾的電影。我就是拍我的電影。電影業的大前提是你拍得好不好。至於生意怎麼做那是第二件事情。可是我們的思考邏輯一直被灌輸說你要先思考生意怎麼做,再來拍電影。那是好萊塢的方式。生意怎麼做?很簡單啊,你要有很多錢啊。



他們拍的電影都很像。所以這是一種矛盾,大家都想拍一個美麗的、接近觀眾的、有票房的電影,但都沒有做到。原因是那個條件不是這樣。現實的條件很殘酷的。你的錢就是不能讓你請到王菲啊張曼玉啊之類的,你也沒有錢培養明星。你在拍也就是兩千萬內的東西,可是我們這種電影是無所謂的。今天我只剩下一千萬,我還是可以拍,拍出來仍然是好的電影、吸引觀眾的電影。所以我就說這幾年很危險。



Q:對台灣電影的未來是悲觀的?


我那天就在一個場合說,你們老說電影死了,台灣電影死了,我說講這種話的人都是不拍電影的人,或是曾經拍過後來不拍的。好像事不關己。不能說你不拍就說人家死了。如果我今天不做這個行業,我不會說人家死了,因為有人在做。假設台灣只剩下七部電影在拍,像前兩年,包括不見不散我們就佔兩部。很多人就罵金馬獎,都只剩下七個人在拍,還都拍那種人家不要看的電影。我就反問了,如果這七個也都不拍了,那你還要辦金馬獎嗎?那個聚光燈應該是趙再這七個人身上,把他們當作典範來鼓勵他們。他們能在沒有電影工業的環境中繼續拍電影,不管他們拍什麼東西出來。



我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片商陳鴻元(按:甲上娛樂總經理)寫的文章,好像是看了《不散》之後寫給新聞局的報告,他說蔡明亮是一個有良心的導演,可是他不懂得行銷,不懂得市場。然後像《不散》這樣的電影擺明是考驗觀眾的耐心,會把國片的觀眾都嚇跑。我就要反過來問他,在《不散》以前請問國片有觀眾嗎?沒有。在《你那邊幾點》以前請問國片有觀眾嗎?沒有。其實要嚇跑早就嚇跑了,是我們在重新把他們找回來。在找回來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有成績的。一百個人裡面,可能有五個人喜歡,其他還是受到好萊塢的牽引。但沒關係,有五個人了!兩百個就有十個了。當這十個人出現的時候,就代表你是有觀眾的。以後可能不只十個,就會有更多人。



我從來不覺得有多壞。最壞的環境是你不能自由創作,沒有更壞的了。我們環境最棒的地方就是自由創作,像我自己,我沒有被約束過,即便我的作品有綁手綁腳,都只被我自己框住了。人真的很不自由,我們活在很多規矩和制度裡面,所以我們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的創作過。

作者:夜郎

本期焦點-【v.006】 200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