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博物館驚魂夜3 Night at the Museum 3

延伸閱讀

讓博物館活起來

構想、創造、拍攝這場戲的過程就像是拼圖和解一個很複雜的謎題。「每個影像都有多個圖層及數個重力平面,而且一共有六十個鏡頭」李維說道。

如果博物館的所有古董古物能神奇地復活,那麼幾乎所有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了。 將不可能的化為可能是視覺效果的工作範圍,而整部《博物館驚魂夜 3》幾乎有一半皆和神奇的數位魔法有關。

這部電影中最炫目的其中一場戲發生在荷蘭知名平面藝術大師M.C 艾雪(M.C Escher)的一幅石版畫中,這位藝術家以常以數學性為靈感創作的木刻、石版畫及銅版畫而聞名,特色是不可思議的藝術建構及對無限性的探索。雖然這場戲依賴大量的視覺特效,絕大部分還是在鏡頭前拍攝的,且有一組跨領域的電影技術團隊為這場戲貢獻了他們的專長。

導演李維與編劇們希望能從之前的電影中汲取一些準則,並將之提升至新的水準,所以他們在續集中讓賴瑞、羅斯福總統及蘭斯洛特掉入了艾雪的一幅石板畫「相對論Relativity」中,開啟了一場可能是電影史上最獨特的追逐戲。那是一場不可能世界中的賽跑,有很多平面,三種重力,以及無止境的可能性。
李維說:「艾雪從我們對重力、維度的了解出發並將這些概念徹底打破,以此創作了石版畫、手繪作品及其他藝術作品。『相對論Relativity』頗受爭議,是他最知名的畫作,共有三種不同重力下的平面和規則,與我們所在的現實完全無關。」

為了幫助這場戲的走位,美術總監Martin Whist建造了一個3D立體模型、描繪出整幅版畫的幾何位置與架構。李維與各部門的負責人們在幾個月內、一起腦力激盪了數個回合以想出怎麼互動好,然後我們的預視模擬(pre-vis)團隊再以粗略的動畫具體呈現出電影裡看起來大概會如何。李維回憶道:「在我們確切得知每一個鏡頭要怎麼拍之前,至少有過半打以上的版本,我們像是得出一種說故事的語言、能讓觀眾感到有活力、很酷,但又不會那麼詭異、讓觀眾迷失方向。一場技術這麼繁複的戲,其中的挑戰之一即是不能模糊了焦點、忘了這場戲本身的危難是什麼。」

構想、創造、拍攝這場戲的過程就像是拼圖和解一個很複雜的謎題。「每個影像都有多個圖層及數個重力平面,而且一共有六十個鏡頭」李維說道。「六十個鏡頭乘以三個圖層–很多元素必須個別被擷取、以便齊一無縫地被放入某個組合。這場戲花了不可思議多的時間、專注的心力和投入,不過,我想結果是值得那些努力的,觀眾將會有一趟前所未有的旅程。」

曾為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機械公敵》、《鋼鐵擂台》、《鋼鐵人 3》)的視覺效果總監Eric Nash曾參與多部鉅片的製作,不過他說:「我還沒看過這種狀況。我最初讀到劇本時,就覺得艾雪這場戲真的很突出、有極大的潛力能成為觀眾從來沒有過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