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李小龍 Bruce Lee,My Brother

延伸閱讀

導演 / 編劇 / 監製 文雋的話

對文雋來說,李小龍的一生實在包含了太多的傳奇,要拍一部關於李小龍生平的電影,選材實在不易

導演 / 編劇 / 監製 文雋 的話

李小龍未成名前的那些故事…
對文雋來說,李小龍的一生實在包含了太多的傳奇,要拍一部關於李小龍生平的電影,選材實在不易。原來最初著手策劃這部電影的是冼杞然,但最終卻因合約與版權等問題而擱置,至2008年年中,文雋開始接手此項目,摒棄之前關於李小龍的生死之謎的探討,改而將李小龍的成長點滴、青春熱血、武學追溯以及萬丈豪情都將凝聚於這部電影中。籌備期間,文雋多番與李小龍的兩位姊姊及弟弟李振輝緊密接觸、搜集資料,同時也得到了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的多方協助,最後完成了《李小龍》的劇本。

李小龍的電影是文雋成長時期的一個重要部份,他亦不諱言自己是李小龍的Fans。對他來說,中國的電影和電影人都受李小龍影響甚深,因此他對李小龍亦有著一份額外的尊敬,從而想探索更多李小龍電影和他個人的一切。得到李小龍家族正式授權,並且經過了漫長而嚴謹的資料搜集過程,《李小龍》在史料上的準確度和真實度是此電影的一大優勢與賣點,但文雋卻說,這一切都不過為了重現昔日情懷。「李振輝是我們這套電影的授權者,他提供了十分全面的協助。觀眾在本片結束後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看到很多李家真實的生活照片,那些照片亦是我們撰寫劇本時的材料之一,例如我們見到一張李海泉抱著嬰兒李小龍的照片,但小龍當時卻被父親用毛筆和墨給畫上很粗的眉毛和鬍子,我們猜觀眾或會好奇他們當時正在做甚麼,所以就編排了一幕戲與這件事情有關的。

而李家的人去年曾告訴我,李小龍原來是不會踩單車的!我曾看過電視劇拍李小龍踩單車上學,覺得很荒謬,當時我就想一定要表現李小龍不會踩單車這件事,所以有一幕戲說他和朋友們在涼茶舖闖了禍,當時個個朋友都踩單車走,只有他一個人用跑的!生活於40年代的香港,李小龍是在街頭氣氛下長大的,他童年時代的流光歲月和長大後的李小龍是有很多呼應的。對我來說電影是否紀實不重要,反正沒有什麼可以紀實得過紀錄片,我只希望拍出一個鮮為人知的李小龍。

由小到大李小龍都被一大班人圍著,他有一個大家庭,很多朋友,亦有很多叔父看著他長大,他的成長過程一點也不孤獨,但其實他也有靜下來的時候,因為只有靜下來才可以思考。我認為李小龍後來去美國後發奮唸書和修讀哲學一定是有原因的,假如李小龍只是一個一味精力充沛,終日打架鬧事的人,要如何成就今日的地位?

而作為一位李小龍迷,文雋在拍攝過程中用了不少鏡頭語言向這位偶像致敬,例如一場戲是長大後的李小龍出場,闖禍跟人打架,被人追到窮途末路。文雋和梁家輝都覺得即使李小龍再強,少年時候也不能以一敵十,但他們又不想銀幕上的李小龍被人拍得很慘,於是他們就拍李小龍和他的朋友們被一群「打手」圍著,但李治廷臨空飛身,定格了該幕便完。看過他電影的人都會知道那是《精武門》的最後一個鏡頭。「我的出發點是拍出一部賞心悅目、具娛樂性,觀眾看完後會有一些感觸的電影,得到觀眾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而除了李小龍外,文雋亦藉這個機會向那個年代的電影和電影人致敬。《李小龍》內有很多戲中戲,例如《細路祥》、《如來神掌》和《雷雨》等,都是文雋利用李小龍在片場成長的過程,來展現出50年代粵語影壇的一些背景和片場氣氛。

至於選角方面,原來在李治廷出現之前,劇組一直對誰來演少年版的李小龍感到十分頭痛。「現代扮李小龍的『形』最似的,非陳國坤莫屬,但他已出道多年,最近又拍了以李小龍為題材的電視劇,一來沒有新鮮感,二來他演少年李小龍也實在是超齡了。我們曾走訪廣東省所有的武館,後來有人告訴我河南少林寺有個人功夫很好,很像李小龍,但我要的不是一個功夫好的演員,我要找的是一個形神俱備的李小龍。李小龍在香港長大,母親是英德混血兒,他會說英語,接受的是香港的殖民地教育,這種言行舉止和姿態,不是內地培養的任何一個新人可以有的。直到我看到李治廷在《歲月神偷》的演出,我真的感到他是天上掉下來給我的一個禮物,所以我第一時間去找他。現在影片拍完,證明我找李治廷來演是一個十分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