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Netflix《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小細節的發酵讓命案變質


Netflix的美國紀錄片以曾震驚一時的懸案「藍可兒死亡事件」為底,從各方角度進一步描述與剖析整起事件是如何交互影響,並勾勒了人們對細節的癡迷,恰巧與不久前上映的《細物警探》有互文性。

世界上有很多未解懸案,找不到兇手、也不知道被害者是怎麼死的,有時候連被害者的下落都找不到。這類留下極大空間揣測的案件,讓人們參雜各種想像,陰謀論四起,而「藍可兒死亡事件」是其中一宗。

藍可兒是生長於加拿大的第二代香港移民,一人旅行至美國洛杉磯,先到聖地牙哥,再移動入住到費用低廉的賽西爾酒店。但就在幾天後,她在酒店離奇失蹤,家人報警經過二星期蒐尋,發現她裸體死亡於酒店頂樓水塔內。而過程中,警方曾在她失蹤期間釋出她在酒店搭乘電梯的最後身影,影片中彷彿在躲著什麼人的怪異舉動,點燃了媒體與網路的好奇心,讓此案受到極大的關注,人們強烈地要替藍可兒找到殺害她的兇手,替她伸張正義。

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劇照

Netflix的美國紀錄片《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後簡稱《犯罪現場》)以曾震驚一時的懸案「藍可兒死亡事件」為底,以50分鐘四集的長度,由喬柏林傑(Joe Berlinger)執導,從警方的調查、酒店經理、網路鄉民偵探、酒店住客與附近的遊民區、驗屍法醫以及藍可兒在tumblr留下的心情文字等角度,進一步描述與剖析整起事件是如何交互影響,演變成網路與媒體瘋狂追查真相的神秘案件,甚至網路偵探群起獵巫、攻擊一名黑暗系重金屬搖滾歌手Morbid,因他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天發布了一首與謀殺女性有關的歌曲,而他在一年前也曾入住賽西爾酒店,幾個巧合讓鄉民鎖定他是兇手,就連新聞也播報他是可疑兇嫌,讓他生活突受劇變(有趣的是,紀錄片裡認為他是兇嫌的這則新聞,恰好就是台灣所報導的)。

以一部以真實案件為依據的犯罪紀錄片來說,《犯罪現場》真正花費時間敘述案件本身的調查進度與證據的時間不多,四集內容其實可以只用一集交代,但它用了大部分時間鋪陳懸疑,先是刻劃賽西爾酒店的歷史,一間豪華酒店歷經美國大蕭條後變成犯罪溫床,成為被詛咒之地,並讓歷史學家穿鑿附會地表示那地方吸引了犯罪者與殺人犯,尤其酒店旁的遊民區更是集貧窮、犯罪與精神疾病於一地的棲息地。

紀錄片一次又一次用酒店的陰暗歷史勾起觀眾的好奇,一方面它指涉了為什麼當酒店發生離奇失蹤案時會引起那麼多人關注,電梯影片如何吸引到一大批網路偵探;一方面它也運用了本身充滿陰謀論的可能,吸引到了電視機前的觀眾繼續看下去。觀眾幾乎可以每幾分鐘數著重複出現的拖沓台詞,「這是一個犯罪現場」、「充滿黑暗與暗黑歷史」,藍可兒的死亡也與《鬼水怪談》、《鬼水》等恐怖電影牽連起相似死法的巧合,這些「細節」讓人們陷入深深的執著,隨著這些「細節」不停的向下挖掘,希望找到吻合一切的真相。

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劇照

某種程度,《犯罪現場》與不久前上映的《細物警探》有互文性,它們都聚焦在被案件本身所影響的周圍人們,都出現了相似的字眼與台詞──與「細節」吻合的嫌犯,以及被「細節」連帶掀起的道德正義感和查出一切陰謀所驅動的人們,他們在其中是如何彼此相互折磨。

某方面來說,《犯罪現場》拍出了《細物警探》想說卻沒有說清楚的「細節」:人們會被自己先入為主的主觀所影響,而陰謀往往比真相更加吸引人,有時也成為人們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動力,值得到模糊了正義的邊界。

犯罪現場》隨著警方與法醫的調查,道出這起懸案可能其實是一個受苦於精神疾病的女子的意外死亡。鑒於此,紀錄片很盡責地詢問了酒店經理,關於他們的訓練如果包含注意到客人的身心狀況,適時能給予協助,尤其是在藍可兒給其他女室友寫奇怪紙條與鎖門時,注意到她發病的狀態,是否能阻止悲劇發生?但如同「泥菩薩過江」般的回答,經理認為這並不是她們酒店的責任,她不需要給予這方面的協助。

但紀錄片的確意識到酒店、遊民區與人們對心理健康的漠視與不了解,都可能是間接影響了這個案件的因素,而「藍可兒死亡事件」帶出的效應,也很可能是之後許多社會案件會發生的類似效應,導演或許察覺到這是一個對現代社會觀察的縮影,也才耗費這麼多時間試圖描繪這些因素間的關聯。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798】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