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50英雄》觀後感:人類對大自然的怠慢?
渡邊謙飾演的廠長回覆佐藤浩市的疑問:一切按照程序應變的他們,有沒有做錯了什麼?渡邊謙回答,錯的是人類的怠慢,總認為不會有超過10公尺的海嘯,而災難真正發生時,他們反而無從應變。
《福島50英雄》是依據極為熟悉的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電廠核災危機的幾日發展所改編拍攝,電影以《福島核事故真相》為本,依作者門田隆將採訪福島核電廠現場總指揮吉田昌郎、第一線工作人員、前首相菅直人與當地居民等,還原了事故的發展經過,呈現了前線人員的心情與視角,也因此導演若松節朗選擇讓觀眾貼近報導中的「福島50死士」的親身體驗,由渡邊謙飾演總指揮(廠長)吉田昌郎,佐藤浩市飾演一號核電的主任,以災難片的形式與風格,用特效與場景將地震與海嘯災難發生的巨大力量影像化,再完整描繪底下小人物的英雄精神,他們付出行動、暴露於輻射危機中,誓死阻止核電廠爆炸。
《福島50英雄》呈現核電廠前線最的危急實況,渡邊謙飾演廠長
對台灣觀眾來說,東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島核電廠核災危機是當時最受矚目和關切的新聞,如今被放上大銀幕,電影裡從3月11日下午平常的核電廠運作,到2時46分發生大地震,到不久後的海嘯警報,工作人員認為核電廠已高於海平面,不會受到過大海嘯襲擊,但是當迎來超乎想像的14公尺巨浪,損壞底下廠房唯一的備用發電機,外部電源規格不符又無法接上,全部核廠電力停擺並冷卻嚴重受影響(核能的電不能停),發生後續可能核芯熔毀、輻射外洩的重大危機事件。佐藤浩市等第一線工作人員必須進入反應爐內部空間,手動啟動冷卻與洩壓,導演也在此特別著墨佐藤浩市等人,那些勇於留在現場阻止事故擴大惡化、和自願進入內部面對高溫與福射威脅的男人的可敬,也將佐藤浩市與渡邊謙脫口而出的「命令」兩字,相對東京電力公司長官與日本總理的「命令」,兩邊對照出同一個字的出現,一個是現場上司決定扛責,照顧下屬的安危,另一個卻是遠在天邊的上司想卸責,逼下屬承擔安危。
佐藤浩市飾演福島核電第一線工作人員的主任
《福島50英雄》也較含蓄的批判了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保安院三者間的混亂,無法立即反應給予對策或協助,對核災危機從未有預備,也徒增現場指揮官渡邊謙的困難(除了要解決現場各種疑難,還要接待總理),電影也很含蓄的捕捉到福島居民不知道為什麼要疏散的疑惑,居民當下對核災與輻射的一知半解。
電影大部分的時刻,聚焦在留在核電廠的工作人員,與他們的家屬間的親情與他們的各種覺悟,厚實電影情感衝擊的力道與厚度,而這種災難片中考驗人性的情感,向來能引起銀幕前觀眾的共鳴,尤其觀眾又是曾經對事件有深刻的印象。
電影聚焦在核災事故中的人性考驗
片尾,渡邊謙飾演的廠長回覆佐藤浩市的疑問:一切按照程序應變的他們,有沒有做錯了什麼?渡邊謙回答,錯的是人類的怠慢,認為科學根據不會有超過10公尺高的海嘯出現,但這才是真正的毫無根據,因此當災難發生時,他們反而無從應變。
《福島50英雄》對於福島核電廠引發嚴重核災危機的批判如此含蓄,或多或少能理解,例如「輻射外洩了」僅以幾句話透露嚴重性,畢竟電影站在給前線工作人員最高敬意的角度,佐藤浩市父親那句「活著就好」,包含了編導一切想述說的複雜情感。導演知道,這部災難片的結尾必須放入一種正面的希望。
《福島50英雄》讓我想起,事件過後,我從未認真好好看過福島核災事件的檢討報告,網路上已經有獨立的調查報告書可以了解為什麼會發生福島核災,錯綜的政治利益關係與東京電力早知道海嘯分析風險、海嘯會超過福島核電廠一定高度,卻從未改善核電廠安全,備用發電置於地下室,手動洩壓位置安排疏於考量,連手冊也只有寫電力未失的情況下如何應變(所以片中呈現佐藤浩市翻了翻手冊,就沒有再用手冊的畫面),安排福島居民疏散避難十分紊亂等等,有很多原先早已知道可以預防避免與排練,但卻態度怠慢覺得不會發生與考量成本而不做。
導演用《福島50英雄》中,渡邊謙的口說出「人類對大自然怠慢」,說的含蓄,電影終究只是藉題發揮,突顯了日本男人與女人在危險中堅持的勇敢無私精神與美德。然而,結尾那句「奧運聖火從福島開始傳遞」,在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蔓延的當下看來,類似結構的問題恐怕還是一再發生,多少感受到諷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