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經典劇集《亨利五世》評論– 挺戰與反戰,Globe版令人驚喜的面面俱到
當一位導演想做《亨利五世》時通常第一個會被問的問題都是──挺戰還反戰?這是《亨利五世》整齣戲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每一個世代也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中,《亨利五世》應該是英格蘭境內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這齣戲講述的是英格蘭戰神國王奇蹟似打敗世仇法國的故事,其中的多篇演說都成為英格蘭學生必學的愛國宣言,在英語世界的不同場合中被多番引用。
背景介紹
要了解《亨利五世》這齣戲,就一定要從《亨利四世》上下部與《理查二世》談起,亨利四世是亨利五世的父親,本為愛德華三世第三子的子孫,卻篡了長房堂兄理查二世的王位,莎翁的金雀花系列中按照歷史順序的第一部《理查二世》便是在講這個篡權奪位故事。第二部《亨利四世》則主要設定於亨利四世晚年面對國內狼煙四起,征討聲浪不斷的心力交瘁,但《亨利四世》真正的主角其實是浪蕩小王子Hal (即日後的亨利五世)與偷雞摸狗的丑角Falstaff之間似父似友、互相利用卻又拉鋸掙扎的市井情誼。Hal在《亨利四世》大部分的篇章裡被莎士比亞描述成一個讓父親十分頭痛的臭小子,整日吃喝玩樂不務正業,《亨利五世》中出現的市井小民諸如Bardolph與Mistress Quickly等其實都是曾與他混跡街頭的酒肉朋友 (所以請注意看這個版本中當國王得知Bardolph被軍法處置吊死時的神情,Jamie Parker把這段演得非常好)。Falstaff本打算在Hal即位後仗著兩人之間的情誼對新王予取予求,然而在《亨利四世》的最後,當老國王駕崩時,曾經荒唐的Hal卻一夜長大,在全劇結尾狠狠放逐了損友Falstaff。
《亨利四世》裡的王子哈爾(Hal)與法斯塔夫(Falstaff)爵士
《亨利五世》的開場就是在這一個背景下展開,年輕的小王子登基為王,但對許多他自己的臣民或遠在法國的王太子來說,Hal從前的斑斑劣跡可謂聲名遠播,近臣或許已經開始認清新王的脫胎換骨,而法國王太子卻依然對英格蘭充滿蔑視,於是一箱網球的嘲諷,化為戰火直接燒向了法蘭西的土地。
歷史上真正的亨利五世當然沒有這麼戲劇化的放蕩童年,只是年少時曾與父親在國政上有過意見不合,莎士比亞將其轉化成為整個歷史系列前半部的一大高潮,但歷史上的亨利五世確實是英格蘭的戰神國王,如劇中開場所述,金雀花王族原為法國貴族的分支,以繼承權來說他們一直堅信自己擁有法國的部分土地,歷代金雀花國王都以反攻歐陸收復失地為己任,但卻從未有人達到如同亨利五世的成就,在位九年期間不僅攻佔的領土遠超過金雀花原有領地,在Battle of Agincourt奇蹟般地以少勝多,並直接強迫法王查理六世在死後將法蘭西王位傳給自己。亨利五世之所以積極攻打法國,檯面上的原因是金雀花王朝自愛德華三世以來就不斷聲稱的法國王位繼承權,而檯面下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企圖轉移國內貴族質疑其父親得位不正的注意力,藉由對外征戰來削弱國內勢力對王權的威脅,這一點在《亨利四世》結尾時便有提及,在《亨利五世》裡則成為一股暗流,與國王明面上聲稱開戰的公理正義暗暗衝撞,在挺戰與反戰之間留下伏筆。
挺戰還反戰?這是《亨利五世》整齣戲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圖左二為亨利五世,傑米帕克(Jamie Parker)飾演
2012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版
當一位導演想做《亨利五世》時通常第一個會被問的問題都是──挺戰還反戰?這是《亨利五世》整齣戲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每一個世代也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本次威秀播映的版本《亨利五世 莎翁經典劇集》是2012年莎士比亞環球劇場(Globe)在Globe to Globe計畫中的UK獻禮,這個版本的演員承襲了2010年大受好評的《亨利四世》上下部班底,由曾經出演Prince Hal的Jamie Parker繼續飾演長大成熟後的亨利五世,完成許多男演員夢寐以求的亨利之旅。綜合來看,Globe這版在各方面的表現極其出色,導演Dominic Dromgoole在演員精彩的搭配下近乎完美地完成了這齣戲。
本次威秀播映的版本《亨利五世 莎翁經典劇集》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渲染下,亨利五世傳統上被視為英格蘭的國族英雄,劇中的名段諸如攻破Harfleur時的「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以及著名的戰前演說「St Crispin's Day Speech」,都充滿了大英格蘭的榮耀驕傲;二戰期間,「St Crispin's Day Speech」更成為國家宣傳的手段之一,鼓舞英國子弟兵前仆後繼地衝上戰場,HBO知名影集《諾曼地大空降》的英文原名就是《Band of Brothers》,其典故便是出自本劇;然而到了20世紀後半段與近年的版本中,莎士比亞筆下所描寫的戰爭另一面卻逐漸得到解放,1989年Kenneth Branagh所執導的電影版《亨利五世》便已經不避諱地將戰爭的殘酷與士兵對戰爭的質疑保留下來,21世紀以後的版本也都比較傾向於反戰的一面。
在2012年Globe版中,導演與演員則選擇了將兩種觀點盡量公平地呈現,在攻佔 Harfleur前,Jamie Parker將侵略者的殘忍冷酷發揮到極致;在Agincourt的戰前夜,小兵的質疑聲聲泣訴一刀未剪。然而國王對戰爭的積極也是肯定的,觀眾很難不在 Harfleur之役跟隨亨利的吶喊聲熱血沸騰,觀眾也很難不被國王用更高層面詮釋生死的答案所說服。在Jamie Parker的詮釋裡,亨利五世從頭到尾都清醒意識到戰爭的價值與戰爭的荒謬,他心中自有其衝撞,但在群臣面前卻另有一番堅定,莎士比亞原作中所呈現的爭議與辯論在這個版本裡顯得更耐人尋味。
除了大方向的處理做得十分兩全外,細節上的亮點也隨處可見,例如Falstaff之死在原作中只是交代過去,但Globe版則選擇同時將國王與Falstaff的送葬放在舞台上,宛如電影的重疊鏡頭,不發一語,但亨利的神情卻讓人倍感心酸;也例如在後半段穿插Fluellen的搞笑調和時,節奏拿捏得剛剛好,是難得不會讓人感到不耐,又深切能體會威爾斯人熱情可愛的一個版本。
2012年Globe版的成功也要歸功於演員出色的表現。Jamie Parker簡直是筆者心中最完美的亨利五世,尤其在Agincourt之役的一整段表現有如行雲流水,政局中的堅定,戰場上的強悍,山窮水盡的孤絕冷傲,喬裝面對小兵時憤慨卻夾帶著猶疑,獨處祈禱時所流露出的強烈恐懼與對過往的心虛,轉身面對眾人後的慷慨激昂,違反公約就地處決所有俘虜的暴躁激狂,得知戰勝後瞬間恢復的謙虛睿智,以及這個版本中處理得最好的……在捉弄決鬥小兵與Fluellen的那一瞬間,我們彷彿看見《亨利四世》中那個頑皮的小王子Hal再次出現,他沒有消失,只是成長了。
Jamie Parker隨心所欲地駕馭了亨利五世的各個面向,有充滿人性矛盾的一面,卻又同時具備令人折服的領袖魅力,成功賦予這個時常會被處理得過於單一樣板化的角色新的生命力,而在過往許多演員會轉得非常尷尬的名句名段裡,他的情感卻如同水到渠成一般自然,一氣呵成地將亨利五世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2012年Globe版《亨利五世》是一場傑出的勝利,觀眾依然能夠繼續崇拜喜愛這位國族英雄,但在觀眾的心底深處,亨利冷酷威脅殘殺老弱婦孺,狂暴起來屠盡戰俘的一面卻也同樣揮之不去。戰爭是政治問題,從來不存在標準答案,將人民送上戰場死於非命究竟是誰的錯,歷史總是各自表述。Jamie Parker與Dominic Dromgoole在兩年後完成了Prince Hal的成長之旅,對角色與細節的掌握近乎完美,然而或許是不想破壞結尾歡樂的氛圍,這個製作刪掉了劇本最後一段的歷史旁白──「亨利五世雖與法王簽訂了勝利者的不平等合約,卻在繼承法國王位前幾個月猝死於痢疾,得年僅36歲,在他身後只留下襁褓中九個月大的亨利六世即位,不僅丟失了父親打下的所有法國江山,幼主無能也再度引發權力架空與爭權奪位,數十年間英格蘭貴族兄弟相殘,英格蘭的土地被鮮血浸透。」
看來無論人類或在位者如何美化戰爭這件事,歷史依然強而有力地佐證了戰爭的空虛與無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