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犬之島》觀後感:魏斯安德森美學的極致


《犬之島》的劇情、人與動物的情誼、政治的寓言少了如《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般感動的火花,但這部電影卻在視覺與美學上達到了魏斯安德森美學的極致。

導演魏斯安德森的影像風格總能一眼就讓影迷認出,他總有甜美如糖果的用色,簡約大膽且高飽和度的畫面與講究對稱美學的構圖,在觀賞魏斯安德森電影,時常有種宛如身處美麗童話世界的錯覺。在2014年《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盛讚與好評,魏斯安德森回頭再次選用動物作為故事主角,並繼《超級狐狸先生》再次挑戰定格動畫,與他的固定演員班底和製作團隊合作,包含演員艾德華諾頓布萊恩克雷斯頓幕後獻聲、配樂亞歷山大戴斯培等,影片以日本未來世界為舞台,打造一個簡單卻似乎藏有政治寓言的故事。《犬之島》描述被霓虹燈飾包圍的人類城市,不遠處座落著蕭條沒落的垃圾小島,島上遍布身體虛弱、被遺棄的狗兒。



本片以彷彿致敬《七武士》開頭擊鼓聲音的場面,和日式風情的神社開場,從一段狗的族群被馴化成人類寵物的神話說起,描述虛擬的日本現代城市巨崎市,市長小林為了遏止大量寵物狗所罹患的流行病感染到人類,決定將自家養的狗──斑點,做為第一隻表率,隔離到垃圾小島,並命令其他市民也將家中寵物狗送到垃圾島一起隔離。

某天,在全市都已將狗送到小島上,一輛飛機墜落在小島,飛機上的12歲男孩小林中,是小林市長的養子。他抵達垃圾場,希望能找回他的狗斑點。而故事就從小林中遇見其他毛絨絨的5隻狗兒──老大、老闆、公爵、國王、霸王等,一起上路找尋斑點開始。


魏斯安德森的這部新作中,日本城市巨崎市就像是他的新嘗試,強烈的色彩運用,使用到很多如配色黑與紅、黃與黑等視覺對比,讓他的作品增添了新鮮的異樣和詭譎神秘感。片中魏斯安德森還刻意做出一種設計,讓人類只說日語、狗兒只說英文,人類的日語除非有經過英語翻譯,否則是沒有字幕可以理解,換言之,觀眾除非略懂日語,不然在魏斯安德森的操作下,觀眾視角會較貼近狗群的立場,而不是人類,因為觀眾在經由字幕與英文,可以理解狗的語言但卻不懂人類的語言。在諸如此類的模式下,觀眾角度也賦予了電影中的狗具備人格,這些狗兒在電影中又像是一群人,失去主人的模樣也讓人聯想到黑澤明的經典電影《七武士》中在戰國時代失去城主的武士,變成了得自立自生的浪人。

相對巨崎市,垃圾場的場景富有變化並因為狗兒而充滿情感。牠們搶奪僅剩的廚餘食物,舔拭著傷口,懷念有主人的時光,雀躍在小男孩小林中的到來,希望幫助這個12歲的可愛男孩。然而,狗群中的老大和其他的狗不太一樣,他是流浪狗。在狗兒聊起最喜歡的食物,牠們想起的都是主人為牠們所預備的,老大反而不同,牠想到是被領養的第一天,狠咬了小主人後的一餐。

在《犬之島》中,12歲男孩小林中與老大、斑點的關係與互動,呈現人與動物的情誼,包含了其中的不平等與格格不入。影片刻畫狗與人對待彼此的差異,狗的忠心付出對比人的帶有條件、附加前提的反應。在小林中的垃圾島外,本土巨崎市也正上演著陰謀論,市長的貓黨派要趁這場狗的流行瘟疫散播更大的恐懼,隱匿能治療的藥物,名正言順毒殺垃圾島上的狗,甚至為此製作大量的機器狗,完全聽命於人類,攻擊其他生命。


魏斯安德森在人與狗之外、以動物和人比擬權力、階級、意識型態和語言隔閡的描繪,並不如他畫面來得生動和精確,而且時常給觀眾模稜兩可的表現,如片中小林中跟狗兒進帳棚,放起錄音機的《七武士》主題音樂,大聲說「你們都會是我的狗」,觀者大概真的就和電影中的狗一樣,處於一種尷尬和不明所以(到底是表達『你們都會是我要保護的狗』還是『你們都是聽命我的狗』?)。而故事節奏韻律雖然明快有趣,但往往在劇情重點與需要多刻畫之處,常相當快速並令人吃驚的帶過。

犬之島》在細膩的狗毛、人類的毛髮、強大的視覺、營造的電影空間,全力駕馭著畫面、音樂和美術設計後,並沒有餘力去串連、結合這所有概念與故事的劇本,以至我們沒有再見到《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感動火花,象徵如邱吉爾所言「貴族」的沒落、高尚情懷的不再,雷夫范恩斯所飾演的門房總管葛斯塔夫的死亡,悲哀訴說一種社會變遷的轉變;在《犬之島》中,老大的效忠、外國的留學生、斑點在手術室的孤寂和權力更迭,愛狗人士成為市長,和斑點與一家人留在神社,觀眾從其中能嗅聞到如同《動物農莊》的政治寓言,卻沒有最終能昇華這一切的關鍵樞紐,就像夏天滿布的星空,耀眼散落的星星,卻少了魏斯安德森手上的星座盤,沒有了一個明確指引,觀眾多數沉浸在只有星星動人而美麗的閃亮之中。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0656】 2018/05/29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