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牠》是邪惡的惡靈化身,還是我們?
史蒂芬金小說迷人之處,於他其實以一個極具娛樂的小說架構,提領出嶄新的人生價值。《牠》主角一群人各自有著悲慘的童年,抑鬱又苦悶,但是故事終究是勵志的,讓這群孩子成長,有時必須犧牲,之後才能迎接真正的偉大。
自從1990年的《靈異魔咒》之後,今年好萊塢重拍經典恐怖片《牠》,將這個邪惡小丑潘尼懷斯再度搬上大銀幕,不同於《半夜鬼上床》、《鬼娃新娘》(Bride of Chucky)或《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潘尼懷斯幾乎沒有所謂的過去,他就像是童話故事裡面的吹笛人,喜歡對小孩下手。
不過我一直喜歡史蒂芬金創作小說的原因,在於他其實以一個極具娛樂的小說架構,提領出嶄新的人生價值,《牠》完全能與溫馨青春小說《站在我這邊》互文,一群看似無所事事的小男孩聚在一起,他們卻在經歷某些大事之後,讓自己徹底成長。
提到邪惡的小丑,你想到什麼?相信應該有很少人知道,小說史上最經典的邪惡小丑,可能就來自於史蒂芬金的原作小說《牠》,潘尼懷斯神出鬼沒,製造出孩子們的夢魘。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印象,明明是活潑開朗的遊樂園小丑,卻咧嘴一笑,展現出詭異的樣貌,你慌張告訴大人,希望他們拯救你,他們卻笑說,那只是小丑,是好人。
但你心裡卻明明知道,那絕對不是好人。
史蒂芬金將這樣的心態寫就了一部小說,隨後又變成了今年上映的電影《牠》,主角一群人各自有著悲慘的童年,抑鬱又苦悶,但是故事終究是勵志的,讓這群孩子成長,有時必須犧牲,之後才能迎接真正的偉大。
童年有時候很可怕,但只要我們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電影《牠》精準掌握住童年的恐懼樣貌,在我們小時候,時常遇到什麼事情都覺得恐怖,覺得床底下會有怪物,覺得衣櫥裡面會藏著人,覺得惡夢裡面的惡魔會吃人,等到有一天我們長大了,才發現,那都是假的,真正恐怖的,是無所適從的我們,必然面對的人生。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牠》擅用生活起居中的所有事物來製造恐慌,像是玩具箱,像是井,只要一到了夜晚,成年人們都不知道怪物將至,邪惡小丑其實早已經瞄準這些小孩,準備製造他們的恐慌,甚至準備虐殺,大人卻都不知道。
大人們不知道,這才是小孩們的戰爭,這是新版本《牠》的厲害之處,結合當年《半夜鬼上床》的成長焦慮,又有原版《靈異魔咒》那種男孩之間的友誼刻劃,呈現出一部專屬於當代的青春恐怖片,十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