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的天空》願未來能不為戰爭而煩惱
《黎巴嫩的天空》就像是相對來說沒那麼沉重的《兔嘲男孩》,同樣是以孩童觀點來切入電影、用著不同於大人的童趣視角來理解戰爭、認識戰爭。沒有直接拍出戰火連天的景況,卻也依然讓觀眾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
2020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黎巴嫩代表|2019 多倫多國際影展|《我想有個家》女導演娜迪拉巴琪主演-《黎巴嫩的天空》。
06/10(五)全台上映。
---------以下有雷慎入---------
劇情簡介: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打得如火如荼,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一所貴族私立學校中,11歲的威桑一直尋找各種方法,想對心儀的女同學告白,但這個計畫卻被戰爭給打壞…
對威桑這樣愛作夢的男孩來說,很難理解即將到來的戰火規模有多大,他只想知道: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成功告白啦!
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獨立建國的次日開始,便陸陸續續和鄰近國家、像是埃及、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發生戰事衝突,至今為止已有五次紀載明確的以阿戰爭,1948年的「獨立戰爭」、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1956年的「六日戰爭」、1967年的「贖罪日戰爭」,以及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距今40年前的第五次以阿戰爭,被視為是尚未解決的巴勒斯坦問題的延續,目的是要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趕走敘利亞在黎巴嫩境內的駐軍,好在黎巴嫩建立親近以色列的政權,而剛好的是,當時以色列駐英國大使在英國倫敦遭到巴勒斯坦槍手槍撃重傷,這讓以色列找到藉口名正言順的帶兵出征黎巴嫩,直接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更在短短幾日內便佔領了黎巴嫩南半部,接著就連首都貝魯特的西區都遭以色列軍隊控制。在戰事延燒兩個月後,經過長時間談判,最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意撤出黎巴嫩,不久後以色列又以不同理由進駐貝魯特西區,數日後因外界輿論壓力,讓以色列不得不、但並非全面的退出黎巴嫩,至此各方維持著表面的和諧,而真正的戰事告終,得等到數個月後以色列與黎巴嫩簽署了協議、以色列單方面撤軍為止。
「別管媽說什麼了,她懂個屁!你戀愛了!」
新銳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便是以第五次以阿戰爭為故事背景,以自己童年時期對於戰爭的記憶為創作發想,完成了這部很不戰爭的戰爭電影《黎巴嫩的天空》。《黎巴嫩的天空》就像是相對來說沒那麼沉重的《兔嘲男孩》,同樣是以孩童觀點來切入電影、用著不同於大人的童趣視角來理解戰爭、認識戰爭,更到後來去明白戰爭對於他們的影響與改變。只是雖然兩部電影皆以孩童作為主角,但相比《兔嘲男孩》裡的喬喬對政治狂熱、參與著希特勒青年團、時常與幻想出來的希特勒對話,煞有其事的知道德國正面臨著的是怎麼一回事,而《黎巴嫩的天空》裡的威桑顯得對於戰爭可謂一無所知,對正在念小學的他來說,懵懂稚嫩的友情與愛情才是現在最重要的大事。下課時間和好友馬吉玩彈珠、偶爾會因為些小事情賭氣不說話、偷偷暗戀著班上女同學喬安娜、寧願被她搶走全班第一的寶座也捨不得分班,還會趁著大家不注意寫情書放在她的櫃子、假裝沒事觀察收到信後的她的反應,然後跟哥哥聊著關於戀愛的話題...,他的日常與煩惱就是這麼樣的單純可愛,好似正發生的戰火與他無關,就連從學校疏散去避難,他都只掛心著還沒離開學校的喬安娜、更為了幫她佔位子和其他人大打出手。或許對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而言,孩子們該面對的本就是這些符合這個年紀的煩惱才是。
「有時候我們以爲很遠,其實沒有。」
不過除了孩童視角,《黎巴嫩的天空》仍舊有放入大人們對戰爭的感受。由《我想有個家》導演娜迪拉巴琪所飾演的老師雅絲敏,一邊煩惱著哥哥喬治不顧她的反對,也不顧家中還有擔心戰事的父母,執意要前往當時早已被攻佔領的南部,一邊來到學校又要與同為老師的ˊ對象約瑟夫因為政治立場與對戰爭看法不同爭論不休。只是同樣對戰爭不安的她,又必須得同時安撫母親的不穩情緒,也要在學生們面前表現鎮定,試著不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大人們的焦躁。然而隨著戰火延燒、連通東西貝魯特的通道遭斷、雙方軍隊甚至飛到了所在城市上空進行空戰,他們才意識到學校已不再安全,即便他們很想給學生們安穩的學校生活,但近在咫尺的轟炸聲無情告訴他們,今年的畢業典禮怕是沒有辦法舉辦了。
當馬吉的母親來到學校將他與弟弟接走,困在車陣裡的母親喃喃自語著「沒人知道明天會怎樣」,內心焦慮表露無遺,但坐在後座的馬吉只是關心著是不是明天真的不用到學校上課?而在得到母親的肯定回答後更是高舉雙手歡呼,就算在考試時老師雅絲敏為了不讓學生分心、打算將窗戶都關起來時,他告訴老師父親曾經叮囑過「窗戶不能關上,以免爆炸時會震碎玻璃」,看似知道戰爭的可怕與危險,可他和威桑一樣畢竟還是個孩子,「今日的戰爭」不會給他帶來恐懼,但「明天不用上課」這件事永遠會讓這時的他歡欣鼓舞。這一段馬吉與母親在車上的對話不過短短幾分鐘,卻足以察覺到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他對孩子們必須經歷這些的不捨與心疼,孩子們的無憂和大人們的憂慮成了強烈對比,亦成了戰爭之下最不忍直視的畫面。
當載著眾人準備離開的巴士跟著車陣停了下來,不久前才承認是自己寫情書給喬安娜的威桑,和喬安娜肩靠著肩望著窗外,遠方傳來轟隆聲響、煙硝漫起,接著威桑所喜歡的動漫角色「虎獅」以著滿色彩的漫畫感華麗登場,張開雙手緩緩將保護罩張開,替他們擋下了所有敵軍的攻擊,撲往臉上的不再是滿天飛沙,而是絢爛繽紛的五顏六色,《黎巴嫩的天空》以天真爛漫的超人保護百姓的可愛橋段當作收尾,沖淡了因戰爭帶來的緊張情緒。我很喜歡這個收尾,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既以孩童視角開始、就以孩童視角結束,以有點天馬行空、充滿著童趣幻想的呈現方式再次把他想說的話給說了出來,孩子們雖然總在聽著大人們說著戰爭如何如何,但他們只知道壞事發生了就會有超人出來保護弱小、打擊敵人,就像虎獅那般帥氣十足,孩子們的世界其實就是這麼單純、也該這麼單純。
《黎巴嫩的天空》沒有直接拍出戰火連天的景況,卻也依然讓觀眾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電影是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童年的記憶,在學校的最後的一天因為戰爭而遺憾結束,這部電影的出現不僅是他對童年的緬懷,亦是對未來的期許,期許著未來不會再有戰爭發生、不會再有人跟他們一樣經歷同樣的事情,能夠就這樣只為了現在想來好笑、但在那時候卻是大事的煩惱就好。不論是中間威桑在屋頂上看到的鴿子、雅絲敏在窗邊看到的鴿子,或者是電影的最後飛進學校裡的鴿子,都是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所希望的、一種和平到來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