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郡孽緣》The Worst Marriage in Georgetown
《喬治郡孽緣》就好像是一場《創造安娜》版的龐氏騙局,他們藉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創造真實,讓一個又一個的別人來替他們建立不屬於他們的身分,「如願以償」進入到了他妄想成真的生活圈裡、成為了這個圈子的一份子。
劇情簡介:
望躋身上流社會的烏爾里克,娶了年邁又富有的寡婦,實際上是想結識華盛頓特區的政商名流;然而在一場晚宴過後,妻子於家中猝逝,種種嫌疑都指向烏爾里克...
2012年《紐約時報》雜誌刊載了一篇由富蘭克林弗爾(Franklin Foer)所撰寫的文章《The Worst Marriage in Georgetown》(喬治郡最糟糕的婚姻),內容講述一起發生在2011年8月11日的謀殺案,死者為知名記者、當地頗負盛名的社交名流、91歲的Viola Drath,而被指控謀殺她的則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小她44歲的Albrecht Muth。事發當晚,Albrecht Muth報案時供稱他早上散步回來後發現妻子倒在了浴室地板且已無心跳,起初並未有人去懷疑Viola Drath的死因,直到經過法醫解剖屍體後才發現,死者不僅頭上有瘀傷、指甲斷裂,脖子亦骨折,因此懷疑Viola Drath生前曾遭毆打並被勒斃,後來經過警方調查,這才確定殺害Viola Drath就是Albrecht Muth。《The Worst Marriage in Georgetown》一文詳述了兩人認識到結婚的過程,以及充斥在這段婚姻裡的漫天謊言,看Albrecht Muth是如何利用Viola Drath擠身上流、又是如何策劃一場將多位政府官員騙得團團轉的龐氏騙局,好實現他的外交夢。
曾以《惡棍特工》和《決殺令》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肯定的克里斯多夫華茲,便是以《The Worst Marriage in Georgetown》為電影改編基礎,完成了他的首部執導作品《喬治郡孽緣》。基本上整部電影的劇情就與原文章相差不遠,包含主角們在內的幾個角色也僅是更名上場,例如Albrecht Muth成了烏爾里克、Viola Drath成了艾莎。如果有興趣的話或許可以先上網閱讀這篇文章再回來看這部電影,我認為是會更有帶入感與提升趣味性。《喬治郡孽緣》就好像是一場《創造安娜》版的龐氏騙局,烏爾里克和安娜一樣的擁有所謂的外交夢、上流夢,或者說是某種對嚮往生活的妄想,他們藉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創造真實,讓一個又一個的別人來替他們建立不屬於他們的身分,當「烏爾里克就是外交官員」這件事成為被認同的事實,那即表示烏爾里克「如願以償」進入到了他妄想成真的生活圈裡、成為了這個圈子的一份子。
說實話,《喬治郡孽緣》並不是一個特別出色的故事,劇本並沒有把《The Worst Marriage in Georgetown》裡雖然不到峰迴路轉、可依舊能讓人讀得津津有味的整個騙局描述詳盡,甚至在經改編刪減原版部分情節之後,它的故事更少了強烈的戲劇性,不過這並不表示《喬治郡孽緣》無趣,因為自導自演的克里斯多夫華茲創造出了一個相當迷人的角色,顯然當他選擇把重心放在角色身上而非故事本身的時候,就很確定更名為烏爾里克的Albrecht Muth會是電影最具看頭的部分。《喬治郡孽緣》先讓觀眾跟著鏡頭進到烏爾里克正在舉辦的餐敘裡,看著他在多位貴賓裡忙碌穿梭,耳中聽到的盡是對他的讚賞,接著他的妻子艾莎,以及對他抱有強烈敵意的艾莎女兒阿曼達依序登場,餐敘的尾聲是阿曼達的不悅離場、艾莎和烏爾里克的爭吵,然後沒多久之後就傳來艾莎的過世消息。即使畫面有帶到烏爾里克帶著軍帽走在街上和路人點頭示意,但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他不是殺害艾莎的兇手,而隨著調查的展開,觀眾可以輕易發現烏爾里克越來越多的漏洞百出,還有他的連篇謊話,因此「烏爾里克就是兇手」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結果,既然如此《喬治郡孽緣》也就不會是一部要觀眾動腦的懸疑片
「這就是你想要的嗎?」
「妳知道不是。」
「那你在等什麼?」
「在等時機,我在試了。」
「是嗎?我是那個『時機』嗎?」
《喬治郡孽緣》沒有複雜的調查過程,基本上烏爾里克橫著看、豎著看都是兇手,唯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動機、或者正確點來說是「他在想什麼」。自導自演的克里斯多夫華茲以多為倒敘、時而插敘的方式來讓觀眾慢慢的認識然後理解烏爾里克這個人,以彷彿章節似的實習生、男管家、外交官等一步一步看烏爾里克如何實踐他的野心。在這三章節中最好看的,是他和艾莎間那簡直可用撲朔迷離來形容的關係,其實我覺得艾莎早已看穿烏爾里克接近她的企圖,從一次兩人耐人尋味的對話即可知道,但她卻沒有戳破、甚至放任他來利用她,我想是因為她打滾這麼多年,有些事情她還是知道的,她之所以點頭答應嫁給烏爾里克,當然多少有點愛的成份在,只是更多的是她想知道他能夠搞出什麼成就。而烏爾里克「果然」沒讓她失望,靠著他的一張嘴與行動力,很快的就建立起他的事業、人脈與資源,在沒有人相信他的時候以幾封郵件「扭轉局勢」,若是烏爾里克沒有殺死艾莎被捕,可能他的偉大事蹟不會被人發現原來全是假的。
電影交代了烏爾里克是如何被艾莎發現他是同性戀的始末,這與他後來被控訴家暴的一事有關,也讓兩人的關係變得緊張,而艾莎當時的偶然撞見,其實間接影響到了後面的發展,要不是她知道烏爾里克是同性戀,可能還不會去調查後來寄到家中的稅單,這也就不會發現烏爾里克那些從伊拉克打回來的電話、他說的每一字每一句原來都是他躲在不遠處的汽車旅館一個月裡所編撰的謊言,她也不會在兩人發生爭執時,當場說出這件事拆穿他、刺激到他讓他失手殺了自己。從頭到尾,烏爾里克都像在他的夢裡,他就是所謂的「裝睡的人叫不醒」,他自顧自的做著夢,不論別人怎麼樣對他的豐功偉業提出質疑,只要他不醒就沒有人能夠說他的夢是假的,電影的最後一幕是他穿著軍服,底下是一群軍官朝著他敬禮,而他亦以敬禮回報,代表烏爾里克自始至終都以創造出來的身分活在自己建築起來的世界裡,就像《創造安娜》裡的安娜被捕後不願認罪,因為她始終堅信自己有機會成功,如果認罪了等於只能承認自己就是個大騙子而已,烏爾里克同樣也是。
比較可惜的是,《喬治郡孽緣》少了《The Worst Marriage in Georgetown》中Albrecht Muth曾經透露過的、自己選擇利用對象的理由,也就是「You meet someone of import, check him out, determine if he can be of use, you make him yours. At some point you must decide whether to run him as a useful idiot, he not catching on as to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do.」,我覺得這是還滿重要的細節,畢竟這可以顯示出烏爾里克的外交夢是一場有思考過的龐氏騙局、而非無的放矢。另一處小可惜的,是飾演艾莎女兒阿曼達的安妮特班寧戲份太少,雖然電影本身重點就不在她身上,但她的出場多少還是可以製造一些對立、衝突,甚至增加一些懸疑感,讓出些篇幅給她可卻沒有多少作用,單純淪為替電影增添星光,實在有點浪費她的演技。
作為首部執導作品,從《喬治郡孽緣》可以看出克里斯多夫華茲的企圖心,整體來說執行力稍嫌不足,但依舊可圈可點,角色魅力大過於電影本身也不是問題,畢竟關於Albrecht Muth的故事就是想看他的起與落,就算對於電影中出現眾多政治人物的名字與人物關係不熟也無所謂,重點就是在烏爾里克上面,所以這不會影響到觀影,至於自己出演烏爾里克的克里斯多夫華茲,實在太適合演這類型角色了,把烏爾里斯極度壓抑後的歇斯底里詮釋到位,而他和凡妮莎蕾格烈芙的對手戲亦相當精彩,尤其是最後那一場樓梯上的攤牌,讓電影收在一個很好的結尾。這次趁著放假在串流平台上逛了好久,《喬治郡孽緣》是在CATCHPLAY+上找到的,我本來還以為是新電影,但後來才發現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作品了,克里斯多夫華茲意外的展現演員之外的導演才華,當然不是盡善盡美,卻也還算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