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把警匪片拍成特務片


這次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已經比第一集更純熟,雖然還是以「臥底」以及「誰是內奸」作為主題,但已經完全跳脫傳統警匪片的思維,進化成一部「諜對諜、計中計」的誇國特務電影,等於是把香港的《無間道》加上西方的《神鬼認證》。

使徒行者》原本是香港很有名的電視劇,以臥底作為主題,主角的任務是要找出隱藏的臥底,但臥底不止一個,而且彼此不知道對方身份,所以形成一個「不知道誰是臥底」的有趣局面,隨著意想不到的臥底一一現身,劇情不但高潮迭起,而且越來越誇張,到最後幾乎每個人都是臥底,實在有夠扯,但這個故事本身就有拍成電影的潛力,所以電影版的第一集除了加入新故事之外,有很多人物都是延續自電視劇,但是到了這次的第二集,竟然完全跳脫電視劇的框架,發展成一個全新故事。


◎ 丟開電視劇包袱,甚至也丟開上一集的包袱

台灣多數人都不太有看港劇的習慣,所以應該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使徒行者》還有電視劇版本,甚至還會擔心「我連上一集的電影版本都沒看過,那會不會看不懂這集」?其實完全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這部《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只有《使徒行者》四個字被保留下來,其他任何的人物或故事,都跟前面那些系列作品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同樣以臥底作為主題,去呈現一個全新的內容,你把他當成一部新的電影來看都沒關係,也因為這樣,所以他沒有包袱,既然沒有包袱,所以他可以「超展開」!


◎ 動作場面「超展開」,跨越國際的豪華規模,值得一看

動作導演錢嘉樂確實已經在動作場面設計上作出屬於他自己的品牌,本片的動作設計格外創新,華麗之外也有很多巧思,並且具有設計感。

一開場在香港本地的連環追殺、開車追撞,完全是港片最擅長的逼真暴力,很多殺人畫面都會讓人覺得「很痛」,後來緬甸的那場大規模槍戰,不但拍出當地美景,而且幾乎炸掉半條街,最後在西班牙的那場決戰,融合西班牙「奔牛節」的鬥牛傳統,加上街頭槍戰、武打特技,以及港片難得一見的逼真視覺特效,製造出一連串「牛撞人、人殺人」,以及「飛車掉落好幾層樓高,人和牛一起飛出去」的奇景,各種動作設計都製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享受!


◎ 港片元素加上好萊塢印象的複製拼貼,打造中西合璧的大格局

導演文偉鴻雖然是電視劇出身,拍電影的經驗不多,但是這次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已經比第一集更純熟,雖然還是以「臥底」以及「誰是內奸」作為主題,但已經完全跳脫傳統警匪片的思維,進化成一部「諜對諜、計中計」的誇國特務電影,等於是把香港的《無間道》加上西方的《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再加入香港最喜歡的悲情英雄與男性情義主題,從演技、視覺效果,以及各方面來看,都是一部素質精良的電影!


◎ 探討一個議題:「香港電影看起來都很像」,這是好是壞?

很多人看到以上解說,應該都會有一個反應,就是「港片怎麼看起來都一樣」?他永遠是臥底,永遠是警匪,永遠是幫派,永遠是兄弟情仇,甚至永遠都是這些相同的演員,無論是古天樂張家輝,還是吳鎮宇,從以前到現在,香港永遠是這幾張熟面孔在換來換去,尤其是古天樂,曝光率實在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這到底是不是好現象?我想從以下幾個層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是電影類型的風格或者公式的問題,這簡單來說,其實是一種成功經驗的累積,如果好萊塢永遠都是超級英雄片,那麼香港永遠都是警匪黑幫片,其實沒有什麼不對,因為越拍越得心應手,票房取得成功,自然有越來越多人去拍同樣類型的電影,除非再也沒有人願意看這種電影,否則只要有人看,就有人拍,而且成功經驗會一直累積,所以如果想到超級英雄電影就想到好萊塢,那麼想到警匪片就想到香港,這就是品牌效應,不見得是壞事。

另外,是演員重複性太高的問題,目前香港老一輩的演員大部分都是維持地位,但作品不多,主流市場就以古天樂張家輝這群中生代為主,他們願意大量產出,甚至薄利多銷,不管中型或大型製作都願意找他們,造成「看來看去都是這幾個人」的現象,這對演員來說,消耗量確實太大,但以目前的市場現況,就是能賺盡量賺,更何況在這樣的景氣之下,香港沒有年輕演員接班,只能一直消耗這些中生代,雖然他們都演得很好,但身為觀眾,我們能不能期待下一個新生代繼續接棒?以長遠來看,這確實到了應該思考的時候了!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

本期焦點-【v.722】 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