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匿名的畫作》觀後感:一張名畫與一張明信片的對比


《匿名的畫作》並沒有《寂寞拍賣師》的峰迴路轉,電影尾聲卻有雋永的道理令人回味。藝術和親情的重量與價值,或許就像一張名畫與一張明信片的對比。

曾以《擊劍大師》(The Fencer)入圍奧斯卡外語片九強的芬蘭導演卡拉斯哈洛(Klaus Haro),新片《匿名的畫作》以老邁將退休的畫商,在拍賣會上認出未署名的畫作其實是出自俄國現實主義大師列賓之手的作品,他試圖奮力一搏,以低價買下此畫並再高價賣出,藉此為他的畫商生涯畫下燦爛的句點。


成功的畫商具備商人的素質、獨到的眼光和銳利的洞察,以及客戶的人脈。《匿名的畫作》藉著主角畫商在藝術拍賣會和交易的歷程,突然有年輕孫子需要一個地方實習,加入老畫商的最後一筆大買賣;以孫子的介入,將藝術的主軸轉向親情,描繪將人生成功定義在賣出多少畫作的畫商,到頭來察覺到自己能判斷畫的優劣,卻從未關心女兒孫子的生活,認知到自己忽視家人關係,反藉著列賓的名畫拍賣,在最後有機會修補一切的故事。

全片光影與攝影優雅,色彩飽和,結構工整,特別是運用多個對比的情境編排,在緩慢的敘事中,簡單而有效地強化多幕戲劇的情感張力,如同畫商奧拉維和年輕孫子說明大師們的藝術品到底擁有何等不凡的魅力,畫商直接帶孫子參觀美術館,然後說明牆上畫作哪些可以賣出驚人的價格,三言兩語用數字講出藝術的「不凡價值」,以及畫作買賣交易之所以能成為龐大市場吸引人的關鍵。


導演也利用上述相似的對比,帶出拍賣會的精采。最初,電影呈現老畫商奧拉維的拍賣現場,購入一幅幾百歐元的油畫,奧拉維的畫廊牆上也掛滿不過幾百歐元的平庸畫作,等待售出;而當電影切入高潮,在奧拉維找到證明列賓名畫是〈救世主〉的資料,抵達拍賣會競價此畫,會場上反差極大的從幾百飆升到幾千歐元,再飆至幾萬歐元的數字時,觀眾也隨每次演員的舉手喊價,感受到空氣中浪擲千金的緊張氣氛,也如實感受大師的藝術名作,在拍賣會場上懾人的巨大金額。

匿名的畫作》引人追隨這趟爺孫的拍賣歷程,想一探結果。語調徐緩地帶領觀眾與畫商和孫子的學習與合作,從求證畫作是出自列賓之手,到進入拍賣會場競標,終於標下畫作後籌錢與找尋買家;片末,畫商與孫子投入畫作交易的經過,比起列賓畫作能不能順利賣出,更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老畫商收到孫子寄給他的明信片,信上畫幾顆星的簡短實習評語,讓老人家心中得到的回饋感受,似乎比實際拿到高超技法的列賓畫作都來的感動、還要價值連城。當然,電影也揭露列賓為什麼沒有在〈救世主〉畫上署名的可能原因。答案不難想像,卻會讓影迷恍然大悟。


匿名的畫作》很像一部一眼能看穿的簡單小品,即便沒有峰迴路轉的情節,卻有雋永的道理令人回味。片中飾演畫商的海奇諾西艾南(Heikki Nousiainen),他詮釋的求好心切與對工作的狂熱,令人印象深刻,舉手投足間都讓人感受到導演為什麼願意苦等這位芬蘭資深演員,等到他點頭演出。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722】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