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自己人生自己決定


將原版的兩位男主角性別轉換成女性,以「女人」、「母親」還有「妻子」這三種身分、視角來看愛情與婚姻,而不同人所做出的選擇與看法也會不一樣,看完《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後還是十分納悶為何蜜雪兒威廉斯還沒拿過奧斯卡?

看完《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後還是十分納悶為何蜜雪兒威廉斯還沒拿過奧斯卡?

「丹麥新浪潮女導演」代表人物蘇珊娜比爾於2006年推出的作品《婚禮之後》,不論是在票房還是口碑均獲得不錯成績,除了是該年度全丹麥最賣座電影亞軍,在獎季上也多有斬獲,不僅奪下丹麥電影節最佳影片與最佳女配角雙料大獎、蘇珊娜比爾也憑此片拿到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而《婚禮之後》更成為丹麥推派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代表,可惜最後惜敗德國代表《竊聽風暴》。由巴特佛萊林區執導的《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就是改編自這部丹麥經典作品,因為接觸電影較晚所以自己是沒有看過《婚禮之後》的,就上網查到的資訊與相關評論、劇情介紹,基本上《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劇情和《婚禮之後》並無二致,僅有性別角色有所轉換、把三位主要角色的性別做了個對調而已。以更為柔軟的女性視角來輕觸相關話題,包含母愛,包含婚姻與愛情,同時亦關心著從原版就在關心的社會議題、更透過不少抉擇糾結來點出「自己人生自己決定」之重要與必要。



因為沒看過丹麥版所以無從比較,這裡純以看美版後的感想,本以為《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能讓人看得很輕鬆,結果它所觸及的議題還蠻嚴肅,而兩位女主角伊莎貝爾與泰瑞莎,甚至男主角奧斯卡的選擇都因劇情發展顯得沈重,在看前半段時會對這有如八點檔灑狗血的劇情皺眉,對三人之間的互動、或者說攻防不太理解,然隨著許多事情逐一說明,電影給了伊莎貝爾與泰瑞莎各自時間思考、沈澱,觀眾也得以喘口氣,跟著她們、站在她們的立場去看許多事情、去做出許多可能旁人無法認同卻是她們自己判斷最為正確的決定。而劇情節奏也是前半段較快,迅速切入重點不拖泥帶水,讓觀眾對三人關係與過去感到好奇,到了中間開始節奏轉慢,在交代前因之後再花餘下時間來描繪著三人(特別是兩位女主)的內心世界。



伊莎貝爾長年獻身公益,在印度一家孤兒院服務,但就像許多公益團體一樣會面臨到許多問題,最令她們困擾的就是資金問題,伊莎貝爾想要幫助更多人、更多孩童,但卻苦於資源不足,於是她只好尋求企業家贊助,很快的孤兒院收到回信,一家位於紐約的知名企業表示對贊助孤兒院很有興趣,為了談論更細節的事項,對方要求伊莎貝爾得親自到紐約一趟。即使百般不願意離開孤兒院、離開她從小照顧到大的小男孩阿傑,為了贊助金伊莎貝爾還是只得飛往紐約。但在和公司負責人泰瑞莎實際見過面與談過之後,伊莎貝爾很快發現對方對於贊助很大方,卻對於贊助了「什麼」不是很關心,泰瑞莎的態度令她起了疑心,可她本來就是想要趕快拿到贊助然後飛回印度參加阿傑的生日派對,所以不管怎樣能夠拿到贊助都是最好的,豈料她沒想到的是,泰瑞莎以其他理由延後談贊助的事,不僅要她多留在紐約幾天,還開口邀請她參加她女兒的婚禮。

「是我們在這世界裡移動,還是這世界從我們身旁流過?」

在婚禮上伊莎貝爾見到了年輕時的情人、也就是泰瑞莎現在的老公奧斯卡,她聽著兩人的女兒葛瑞絲說著的話,才意識到原來眼前的葛瑞絲,竟然是她以為早就被送走的女兒,衝擊的事實讓她難以接受,她找上奧斯卡想知道真相,因為當年18歲的她認清自己無法也沒有能力照顧即將出生的女兒,他們兩人討論結果就是要把女兒讓給別人領養,於是在女兒出生後她便離開,離開了奧斯卡也離開了紐約。但奧斯卡卻在最後反悔,他將女兒留在自己身邊照顧,聯絡不上伊莎貝爾的他為了不讓葛瑞絲難過,只好騙女兒母親已經過世,也和互有好感的泰瑞莎結婚,就是想要給葛瑞絲一個完整家庭。這次的重逢不論是伊莎貝爾或是奧斯卡都無法認為是偶然,他們都覺得是早就知情的泰瑞莎在策畫什麼,這段往事被訴出後很明顯讓三人之間出現了變化,也同時影響著葛瑞絲,無法諒解父親的做法、想要了解生母當年為何要拋棄她、拋棄她時的想法,以及對婚後產生的焦慮都反覆折磨著她,葛瑞絲試圖從兩位母親身上得到解答,好似自己現在所發生的就是她們曾經經歷過的...



「這是你的人生,自己決定。」

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將原版的兩位男主角性別轉換成女性,以「女人」、「母親」還有「妻子」這三種身分、視角來看愛情與婚姻,當然的每種身分所會做出的選擇與看法自然有所不同,而不同人所做出的選擇與看法也會不一樣,畢竟過去經歷過的、現在發生的都有影響。伊莎貝爾太過年輕就要從女人轉成母親,對未知身分的恐懼與擔憂自己無力扮演好這個身分使她決定逃跑,直到多年後她慢慢長大變得成熟,在印度遇見阿傑之後才又再度拾起母親這個身分,從學習怎麼當母親到認知到母親對小孩有多麼重要,某方面來說她似有在後悔著當年拋棄了女兒離開,因此她才會選擇到孤兒院服務,似想彌補也似想知道自己現在到底有沒有能力去做個母親,而其實她在重逢了葛瑞絲之後,我認為的是她並沒有要從泰瑞莎身邊搶走女兒,她只是憤怒奧斯卡背棄他們的決定,她要求說出真相也是想讓葛瑞絲能夠理解她當年的決定是因為她的害怕而非是不要她。



出現在電影中最多次的就是決定、抉擇,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於還沒發生的未來,凡事幾乎都得面臨到這個舉動,伊莎貝爾決定送走女兒是種決定,奧斯卡決定反悔留下女兒是種決定,泰瑞莎決定安排兩人見面是種決定,葛瑞絲不顧父母擔心她過於年輕就結婚而嫁給男友也是種決定,往往在決定之前都得經過煎熬的抉擇期,而「決定」這個動作是很難去辯論錯與對的,《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透過劇情安排、角色對話,再次讓觀眾體悟到這點,前頭也說過了,很多因素是會影響到「當下的決定」,旁人甚至是多年後的自己去看都可能不諒解或後悔,可對於當時的自己來說,那時候的決定才是最適合的。伊莎貝爾翰泰瑞莎幾度的互揭傷疤、互戳傷口,卻也同時被對方說得無力反駁,因為當她們換了身分、站在彼此的角度去看去想,便會知道其實對方都是有原因的,不諒解的也都成了可以理解。當然也是因為這樣子,她們才能給予「女兒」葛瑞絲不同看法卻沒辦法替她決定,人生是她自己的,怎樣決定才對自己是好的只有自己知道。

既然提到葛瑞絲我就說一下,整部電影我最不懂葛瑞絲,在婚禮上她如此感謝泰瑞莎,卻在得知生母伊莎貝爾沒死之後,不只很快接受更不斷的接近伊莎貝爾想要與她更親近,有心事也都是向她傾訴,好像和泰瑞斯這段母女情薄如冰一樣,可在知道泰瑞斯生病活不久後又大哭失聲,說著自己很愛她不想她離開...,葛瑞絲這個角色的心境著實使人困惑。

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給了伊莎貝爾相比之下再多一點點的戲份,是想藉由她來表達所關注的議題,透過她的雙眼來看對照。例如最為明顯的就是紐約的富裕與印度的貧困,伊莎貝爾曾說她被安排住進的飯店一晚都可以養活好幾個印度小孩等等,在電影最後她決定答應泰瑞莎留在紐約,這看起來或許為使人困惑,認為她這個人怎麼這麼現實之類的,可就是因為知道「現實」她才做出這個決定,如果能夠因為她的留在紐約幫助到孤兒院甚至更多的人,為何是件錯事?

最後還是想再提一次,蜜雪兒威廉斯實在該拿座奧斯卡。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本期焦點-【v.722】 201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