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愛在午後巴黎時
直到發現來日可能所剩無幾,才會驚慌,才會把感官打磨的更敏銳更注意到周遭人事的變化。人生中的兩小時時光,也能拍成一部好看精采的電影,安妮華達編導的《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劇本簡單又不簡單、悲觀又樂觀、實際又浪漫,相當有意思。
「今天的一切讓我驚嘆....」
年輕貌美的克萊歐疑似生了重病,這天的她將得知檢驗結果,克萊歐感到焦慮不安,不知該用怎樣的心情面對難熬的一日…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很時間感,一個是電影時間,克萊歐的五點到七點之間,短短不到兩小時,心情震盪起伏劇烈,一會安慰自己沒事的,一會又覺得一切都沒希望而感到失落;一個是剩餘的時間,當我們擁有大把光陰時,不太會去注意到時間的流逝,直到發現來日可能所剩無幾,才會驚慌,才會把感官打磨的更敏銳更注意到周遭人事的變化。
還有一個是電影外的現實時間,《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片中廣播提及重病的皮雅芙將再次活了下來,如果新聞裡的皮雅芙指的是唱過「玫瑰人生」的法國傳奇歌手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那麼《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不只讓我們與過往歷史有了連結(皮雅芙仍活著的年代),而且電影上映隔年(1963年),皮雅芙就過世了,亦即電影就算只是隔一年時間觀看,都會感受到死亡的力量(意外地與克萊歐的死亡焦慮吻合)。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片中,克萊歐和好友桃樂絲去拜訪電影放映師朋友,朋友放了部短片給兩人觀賞,關於一個男子跟穿著白色衣服的女友道別,男子戴上墨鏡,女友身上的衣服及周遭景物突然變成黑色,故事隨即以悲劇的方式進行,直到男子注意到自己戴著墨鏡,他拿下眼鏡,女友的衣服及景物又變成明亮色彩,而故事也開始朝喜劇方向前進;戴不戴墨鏡就是我們觀看事物的眼光,以黑暗(悲觀)的方式看人生,人生就會往較壞的方向走,反之,保持樂觀的心情,或許就能抹除掉積壓心頭的烏雲。
這則戲中戲短片,(1)呼應電影的黑白畫面,影片開場是彩色(克萊歐去找塔羅牌算命師預測未來),但是算命結果走壞,鏡頭從牌面拉開,畫面變成黑白,隱喻克萊歐的心境從彩色(期待)變黑白(悲觀);(2)可以跟克萊歐的管家講述的故事相呼應,重病者學會享受人生,結果活了下來,害怕死亡的健康者反而因一場意外身亡;既然未來無法預知,又何須預期(計算)死亡的日期?
「只要我是美麗的,我就活著。」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有各式各樣的迷信(人們老想要「預知未來」)、有無可預測的意外、有時間與肉體的關係(時間摧毀美麗也帶走生命)、有對自我形象的介意與在乎(片中有大量克萊歐照鏡子的畫面,既是自戀、在意他人的眼光、也是害怕美貌消逝以及時間的無法掌控)、還有對政治的探討(阿爾及利亞的戰爭,遠方戰火與平靜巴黎,不也是兩種人生樣貌的展演)等;喜歡電影裡克萊歐與不同朋友的互動、喜歡周遭人物的生活大小瑣事對話(生活處處有戲感)、喜歡電影後段克萊歐與即將收假的軍人安東尼的短暫相處時光,迷人又浪漫,話說,《愛在黎明破曉時》有跟本片借鏡與致意嗎?無論是情調與氛圍與對白都像極了《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啊!
「我想我沒那麼害怕了,我好像又覺得有希望了。」
人生中的兩小時時光,也能拍成一部好看精采的電影,安妮華達(Agnès Varda)編導的《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劇本簡單又不簡單、悲觀又樂觀、實際又浪漫,相當有意思;演員部分,最迷人的自然是飾演克萊歐的Corinne Marchand,她在片中開口演唱的畫面,非常地動人啊。
最後,我在豆瓣上看到一小段關於本片的評價,我覺得這一小段解析太美了,特地跟大家分享:「沒想到是這樣中產的Cleo。不過也恰如其分,中產才擁有鐘錶和"時刻"。所以最後士兵人為將"七點"提前,是一種來自無產的反叛。多餘的半小時,是給愛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