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術》從李登輝角度重建319槍擊案
《幻術》不負眾望地把李登輝的角色塑造得相當立體,演員石峰精準的詮釋也完全把他的老謀深算發陽光大,透過對台灣史上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的「猜想」,翻轉了我們對那場足以動搖台灣大選結果的事件既定印象,以劍道象徵權力的爭奪過程相當有意思。
作為一位熱愛電影的影迷,我一直以來都很羨慕南韓電影界能出拍《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北風》這些直指歷史傷痕,並具有高度政治批判的電影。以商業取向的台灣電影不是擔心無法獲得投資人青睞、就是懼怕引起觀眾的敏感神經,絲毫不敢碰觸這種類型,就連獲得金馬獎最佳長片的《血觀音》也只是稍微影射政治鬥爭與滅門血案的內幕,所幸有了《幻術》這部作品為台灣電影翻開新的一頁。
早在2008年香港電影《彈道》就以 319槍擊案為主題,雖然全片並沒有指名道姓,但極為相似的案件與帶有諷刺意味的故事橋段,算是為《幻術》開了先例,也讓本片全以「真實姓名」重現當年事件全貌的做法更顯珍貴,因此不論最終成果如何,觀點是否完全正確,這種突破性的嘗試都值得給予支持與鼓勵。
《幻術》絕對是一部相當有趣的作品,編導利用腦洞大開但又意外寫實的視角,重新呈現這個至今已經過了15年仍眾說紛紜的神祕謎團,其引發的風波與後續重大的影響力,就算事發當時還不到 10 歲的我,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幻術》以 319槍擊案為故事主題可以說是相當聰明的選擇。
但即便如此,《幻術》並沒有馬上直接進入正題,仔細剖析槍擊案的背景與過程,導演符昌鋒反而在電影前半段花了大半篇幅描寫「前總統李登輝」的政治生涯,還有他跟國民黨的這幾十年來的關係變化。所以就我而言,與其《幻術》說是在講 319,倒不如把它當成是李登輝的個人傳記,只不過沒有全部都符合史實罷了。
有趣的是,《幻術》帶我們一路從李登輝年輕時接受高等教育、赴日從軍參與戰爭,加入國民黨之後,被黨員邊緣到受蔣經國重用進入權力核心,不論是接任黨主席、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跟宋楚瑜之間的恩怨情仇,甚至是政治圈本省與外省之間的矛盾或面對中國的態度等大小事,在某種程度上,都被編導看作是造成「319槍擊案」的背後關鍵因素。
說實在的,《幻術》觀點是非常新奇且相當令人驚豔的,有別於以往大眾猜測「紅、藍、綠」的涉案可能,分別為打擊民進黨士氣、阻止阿扁成功連任、自導自演博取同情來逆轉選情的犯案動機,編導反而跳脫固有的框架,把球傳到一位立場較不固定的「智者」李登輝身上。
因此,《幻術》當然不負眾望地把李登輝的角色塑造得相當立體,演員石峰精準的詮釋也完全把他的老謀深算發陽光大,不論是自詡為「出埃及記」的摩西,或者幾個面部表情特寫,配上他跟身邊隨扈語帶保留,但意思清楚明確的對話,都成功讓電影最後那抹意味深長的微笑,帶給觀眾一個完全不同的觀看角度。
但我也必須承認,或許選擇李登輝為主視角,讓他成為 319 槍擊案的關鍵人物是一個讓故事更加縝密立體的方法,不過這也因此使得原本的主題「槍擊案」變得較為平鋪直敘,並不像片名《幻術》般神秘,反而削減了劇情張力和給予觀眾想像的空間。讓人感覺像是畫了一個大餅,但最終缺乏繼續向前的野心與膽試,因為是虛構故事想避險導致執行結果不夠聚焦,對一部有如此創新出發點的電影來說是有這麼一點可惜。
結論
整體而言,《幻術》透過對台灣史上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的「猜想」,翻轉了我們對那場足以動搖台灣大選結果的事件既定印象,以劍道象徵權力的爭奪過程相當有意思。雖然跟講述美國前副總統迪克·錢尼的《為副不仁》相比就能馬上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距,但至少還算是做出一次成功的嘗試,不僅故事已經足以讓人滿意,幾位小配角也有稍微抓到真實角色的韻味,撇除片中一些小缺陷,如果觀眾都有著自行評判是非對錯的能力,《幻術》依舊是部值得推薦的佳作,看到台灣電影跨出第一步勇於嘗試真的非常開心。
相關文章
- 《幻術》權謀算計虛實相生,人心詭譎真假難辨! (2019/05/07)
- 《幻術》觀後感:319槍擊的幕後黑手 (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