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小金家的旅館》:嚇出增溫感情。
林冠慧導演的《切小金家的旅館》是好看的商業電影,可以入場光顧一下這間有趣的旅館。透過驚聲尖叫的冒險闖關,「疾速增溫彼此的感情」,賦予鬼屋遊戲意義,厚實影片的情感溫度,笑點一波接一波,幾乎沒有間斷,可惜的是,哭點始終沒有打到我。

父母早逝的切小金在舅舅和舅媽的照顧下長大,性格叛逆的他高中讀五年轉校N次還畢不了業,剛到新學校報到的小金,意外救了被霸凌的小公主立漢以及倒楣被捲入糾紛的魯群,惹火校園老大蝙蝠,蝙蝠知道肉腳手下打不過小金,每天拿立漢和魯群練拳頭;寒假來臨,小金接到奶奶來電說爺爺重病,要他速回家族經營的溫泉旅館幫忙,不想落單面對蝙蝠幫派伺候的立漢和魯群,隨著小金返鄉,以為可以趁機在溫泉旅館放鬆緊繃情緒,怎料旅館「不乾淨」,天天見鬼搞得他們精神更衰弱......
從年初的《角頭2》到北影的《范保德》與《誰先愛上他的》再到《切小金家的旅館》,今年的台灣電影延續去年「類型廣泛、影片質感也不錯」的優點,可惜我看了早場的《切小金家的旅館》,戲院入場觀眾數只有8人(包括我在內),或許電影票房都被《超人特攻隊2》和《蟻人與黃蜂女》吸走,也或許觀眾朋友仍在等待影片口碑發酵,總之,《切小金家的旅館》拍的不錯,可以入場光顧一下這間有趣的旅館。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林冠慧導演的《切小金家的旅館》是好看的商業電影,它的電影破題很漂亮,鬼屋打工的小金,出場的第一幕戲是教訓年幼孩子怎麼可以不怕鬼怎麼可以不把爸媽抱緊緊而且還扯掉他的鬼眼球,他對被自己罵哭的小朋友說:「我啊,就是喜歡看到你們抱著爸媽被嚇哭的模樣。」;這場戲埋了影片兩個大哏,一個是鬼屋,一個是話語意義的翻轉;開場扮鬼的小金回到殘破的家族溫泉旅館,反成了被嚇的對象,看到影片中場,小金三人心驚膽跳地一間房一間房搜尋旅館鬼影,我內心想著:「這不就是大型鬼屋嗎?如果把這間旅館改裝成大型鬼屋,應該會很受歡迎吧。」,嗯,好,後來劇情其實有一點點在我預期中發展,但沒關係,就像當初看完《貼背戰》時的感想,一部好的商業片要能切中影片主題,《貼背戰》用遊戲闡述「只想接近彼此」的友誼,而《切小金家的旅館》的鬧鬼旅館,則用鬼屋談親情與友情關係。
「我啊,就是喜歡看到你們抱著爸媽被嚇哭的模樣。」小金這段話,乍聽是惡意的捉弄,到了影片後段連結上他與父母親的回憶故事後,才發現話中有愛,人們為什麼要去鬼屋?有人覺得驚險刺激,有人覺得看人扮鬼很蠢很好笑,也有人(例如情侶)進去鬼屋(或看鬼片),只為享受拉近與喜歡的人之間的距離,透過驚聲尖叫的冒險闖關,「疾速增溫彼此的感情」,《切小金家的旅館》賦予了鬼屋遊戲意義,厚實了影片的情感溫度。
《切小金家的旅館》的劇本寫得不錯,前面留的伏筆後段都能有效解決(例如開場想自殺的住客遇鬼並且上新聞的設計);電影拍的娛樂好看,鬼影幢幢的氣氛有唬人(有幾幕蠻嚇人的)、笑點一波接一波,幾乎沒有間斷,可惜的是,哭點始終沒有打到我;影片的攝影美術視效等技術面都做得很足很飽滿,荒涼殘破得很「華麗」;演員部分也有驚喜,飾演爺爺奶奶的羅家英和朱咪咪是老牌演員,演出很能鎮住場面,不會有太大問題;飾演小金的張庭瑚,表現規矩,偶有暗點(口條生硬),偶有亮點;飾演小公主立漢的洪言翔,娘的很討喜;至於飾演魯群的林鶴軒,火力全開,夢遊白眼耍賤胡鬧樣樣來,成了全片最搶戲的角色!
最後,《切小金家的旅館》劇情有兩個部分讓我較為敏感,一是影片用笑鬧方式講了校園霸凌,校方完全放任蝙蝠等人欺負立漢和魯群而不插手管事,戲院觀眾看到他們被欺負也只是笑笑帶過,這反應比鬧鬼更讓我覺得恐怖;二是影片不斷開同志玩笑,片尾突然來個劇情大翻轉,告訴觀眾:「不用擔心,他們都不是同志啦。」,也讓我感到不舒服,無論是霸凌或同志議題,最後都被愛情(小公主對蝙蝠的愛)給輕輕帶過,頗為可惜。
相關文章
- 《切小金家的旅館》這是什麼鬼旅館? (2018/07/16)
- 《切小金家的旅館》:充滿設計感的創意喜劇 (2018/07/09)
- 《切小金家的旅館》不是要被嚇,是要看角色被嚇 (2018/07/04)
本期焦點-【v.0663】 2018/07/17
其他新鮮事兒

《小偷家族》,上看雖不及美滿,下看卻已達幸福的門檻。 (7/17)

《後來的我們》送給遺憾的情書 (7/17)

《友罪》,我們都想被理解,卻又害怕被看穿。 (7/17)

《蟻人與黃蜂女》:家庭式的超級英雄 (7/19)

《尖叫旅社3:怪獸假期》尖叫旅社也踏出了旅社 (7/18)

藍祖蔚專欄:2018台北電影節-我見 (7/19)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柏格曼最愛的11部電影 (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