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一部電影:專訪《以脆弱之名》導演凱瑟琳布蕾亞
凱瑟琳布蕾亞讚美伊莎貝雨蓓是法國最聰明、且批判性很強的演員,「沒有這兩個特質,不能演出我的電影……」
法國知名女導演凱瑟琳布蕾亞作品《以脆弱之名》於本屆女性影展播映,日前,布蕾亞女士隨片訪台,與台灣影迷相見歡。
《以脆弱之名》有一個哀傷的主軸,描述女導演茉德一夜醒來,發現自己中風,行動不便使她因此意志消沉。偶然,她打開電視,看上一位男子維可,茉德主動聯絡維可表示想找他擔任男主角,無奈維可是個詐欺成性的不肖份子,一心榨乾茉德的錢,在兩人關係看似發酵的同時,一段融合欺騙與慈悲的情感揪扯,也就此暗潮洶湧起來……
跟過往諸如《羅曼史》、《感官解析》等驚世駭俗名作相較,《以脆弱之名》的粗暴、裸露指數,可說完全回歸到普遍級。布蕾亞女士表示:「這一次是截然不同的題材,一個關乎愛情的微妙故事,就像畫家哥雅之作,同一女子、同一場景,一幅盛裝、一幅裸露。」
偏偏有的時候,男女主角茉德、維可又彷彿一觸即發,快要乾柴烈火起來似的。她說:「男女主角之間,看似存在這種可能性,只是在這個拉扯之間,兩個人的關係,卻又處於一個很青少年的狀態。彷彿剛剛長大了,回歸到情竇初開的感覺,當你是個青少年的時候,不會成天想著性愛那檔事。」
當然,本片也處理到男性比較脆弱、舉棋不定的一部份,維可一度迷途知返,想要返還支票,從奸惡,到脆弱,凱瑟琳布蕾亞說,這是單一個體的一體兩面,可說是很掙扎的角色。兩種人格在維可的體內衝突、互補著,他或許有著良善的心,也或許女導演的脆弱,反而激發他詐騙的本性,從電影裡,觀眾可找到自己的詮釋。
片尾那個良久的特寫鏡頭,布蕾亞女士將「詮釋權」全然賦予法國知名女星伊莎貝雨蓓,她要怎麼想、怎麼詮釋,權柄都在自己手上。她表示這個鏡頭,非常靠近觀眾,同樣茉德也很靠近親人,她處於一個失落、渾然不知發生什麼事的狀態,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該怎麼負責。
不過,即便放權力給演員,凱瑟琳布蕾亞仍認為、且強調,她的電影裡她才是重點,導演跟演員,就像演奏家跟樂器的關係,演奏家需要一個很棒的樂器,但樂器不會自己彈奏。
她眼中的伊莎貝雨蓓,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女演員,她讚美伊莎貝是法國最聰明、且批判性很強的演員,「沒有這兩個特質,不能演出我的電影。儘管在籌備初期,我原本想找一個年紀更大一點的,不過,伊莎貝強勢的特質,以及全力以赴的敬業態度,末了還是征服了我。」
打從十幾歲時候,布蕾亞便出版了一本小說,二十出頭,又演出貝托魯奇的情色巨構《巴黎最後探戈》,乃至後來成為一位國際知名女導演,一路走來,在作家、演員、導演這些身分之間,以不同媒介,詮釋、解放心中的情感和理念。她侃侃回憶道:「年輕時,女生總對演員一行懷抱一些想像,當時的經驗,也算開啟了一扇藝術之門。至於寫作,則打下說故事的基礎……在我來說,導演的身分,才是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門創作,導演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說想說的故事,集中各種人才,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作者:保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