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巡弋狙擊手》生死僅於彈指間的人性省思


《巡弋狙擊手》並不是一部「轟轟烈烈」的戰爭片,賣的並不是「場面」,而是新型戰爭模式帶來的省思層面。雖然透過螢幕,只會看見一個小爆炸,一些煙霧,但在世界的另一頭,螢幕上的人卻都是活生生被炸死,慘不忍睹。



以正義之名,毫無情緒如電玩遊戲般奪走生命




巡弋狙擊手》是一部題材蠻特別的戰爭片,但它並不是一部「轟轟烈烈」的戰爭片,不是要看精采刺激的。片中講的是在空軍基地中駕駛無人戰機的飛行員的故事,這種戰爭,只是在螢幕上看到目標區域的狀況,決定要動手後,動個手指頭,螢幕上一個小爆炸,一些煙霧,就結束了,甚至是無聲的。所以這部戰爭片賣的並不是「場面」,反而是這種新型戰爭模式帶來的一些省思層面。




雖然沒有經歷過,但可以想像一下在被轟炸多慘烈,房子被炸垮,人都血肉模糊……但能想像在世界另一端執行任務的人看到的又是什麼樣子嗎?就像玩電玩遊戲一樣,在螢幕上殺人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的,也不會覺得可怕、不會擔心,畢竟就是玩遊戲而已。而駕駛無人戰機的狀況真的就像是這樣子,甚至電玩遊戲可能還更生動。雖然是輕鬆愉快,但差別是,在畫面上被炸死的人,在世界的另一頭,是活生生被炸死的,現場是慘不忍睹的!




不用送士兵上戰場的戰爭不好嗎?




對美國的軍人來說,這是好事嗎?有的軍人會覺得,不用自己到戰場上賣命了,甚至可以天天回家陪伴家人,家人也不用總在禱告士兵平安回家,這樣說起來,應該是很好的選擇吧?這樣說或許很奇怪(因為戰爭本來就沒什麼人性可言),但是若打戰不再要冒自己士兵的生命危險時,這種戰爭是否會顯得更沒人性?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大概也沒有正確的答案。舉例來說,如果一群非常危險的恐怖份子挾持了一些人質,有機會把他們通通一起炸死,那要不要炸?用人質的命來換將來他們可能會殺死的人的命?如果今天恐怖份子攻擊美國是因為美國去炸他們,那美國該繼續炸他們?還是該停止?停止之後他們也會停嗎?還是只是讓他們更囂張的攻擊?這些問題都不會有標準答案,也沒人敢下定論,在這裡只是提出來讓大家也思考看看,因為《巡弋狙擊手》就談了很多這類的無解問題。



單純服從與執行的劊子手




片中伊森霍克飾演的主角,就是這個「電玩劊子手」,但他飛過真正的戰鬥機,上過戰場,和那些單純受模擬訓練就來「玩電玩遊戲」的人是不同的,知道這種差異,讓他在執行任務時碰到很多自己內在的掙扎,而他工作的困擾也影響了他的家庭生活。但《巡弋狙擊手》也不只是談他個人道德感讓他承受的壓力,還有一點,就是士兵甚至他們的長官都是要聽命令的棋子,不光是片中的這些人,所有在戰場上的士兵都一樣,上面告訴你要拼了命去殺掉這些人,你能做的就是聽命令去殺,不論對方是否真的是「壞人」。或許上頭有很多考量也不會跟你解釋,或許上頭也無法得知你身為執行任務者所見到的,但不論如何,這個制度就得要是聽命行事,即使體制不完美、上位者不完美、決策不完美…都只能做,而第一線的劊子手還得要看著這些目標的雙眼。




的確也有人很樂意做這樣的工作,可能他們又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這些事,畢竟任何一件事都不是絕對黑白分明的好壞,《巡弋狙擊手》呈現的是其中的一種觀點,或許無法很全面,可是的確足以帶來相當的思考空間。



永無止盡反恐戰爭中的小人物處境




伊森霍克的角色本身也算是沉默型的,很多的心情要用眼神或表情來表現,剛開始是讓人覺得他很悶,知道他有心事但又看不太出來,隨著劇情發展了解更多之後,也漸漸能夠從他的反應中看出更多的情緒,不一定要認同他的行為,可是也能夠逐漸進入他的角度。




在一個大環境中,人常會身不由己,可能得要做出和自己理念不完全相同的事,或是放棄一些自己的原則,每個人面對的方式也不同,或許終究也無法去改變大環境,但總是要找到一個能自處的方式。不光是在戰爭中,在哪兒都有可能會有這種狀況的。而《巡弋狙擊手》只是讓我們看到在整個軍事戰爭體系中的一個小人物的處境而已。




巡弋狙擊手》要看的主要就是想法與感受,而非戰爭的本身。電影的過程幾乎都只是在螢幕前面執行任務、沒任務時軍人間聊聊天、下班時開車回家再去面對家人,場景並不多樣化,電影讓我們看到身在這個情境中的一個人所走過的經歷,以及他自己心態與行為上的轉變,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世界也不可能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可是總有些什麼是我們可以控制與選擇的。



作者:火行者

本期焦點-【v.501】 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