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千奇百怪的電影命名學


中國人對取名字是很講究的,從小孩出生就要從生辰八字算姓名比劃,那麼幫電影命名呢?是否也有一套哲學在其中?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名字的好壞不代表電影的好壞,就像「不會因為狗比虎弱,咕狗就比雅虎弱」一樣的道理。不過,看看台灣的電影是如何命名的,也別有一翻趣味。

中國人對取名字是很講究的,從小孩出生就要從生辰八字算姓名比劃,那麼幫電影命名呢?是否也有一套哲學在其中?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像有人取名字會很洋派,如李「安妮」;有人取名字會以需求為導向,如許「添財」;也有人取名字真的很本土,如吳「淑貞」;電影的譯名一樣有不同的特性,有的中規中矩噯噯內涵光,有的就是要先雷聲大管它雨點大還是小,當然也免不了,有一些真的是取得莫名其妙。


就像你可能無法面不改色地跟朋友說「你去叫那個“史健仁”過來」,談電影,你可能也無法說「《你他媽的也是》很色啊」,怎麼聽都像在罵人。


名字總是會給不認識的人一種「第一印象」,對電影是一樣的,如果你是個動作迷,在完全不知道《王牌對決》和《史密斯先生》(感覺就像《查泰萊夫人》的男人版)內容的情況下,你會選哪一部?看王牌來對決總是比看個什麼先生的好吧?很不幸,前者是探討戰後傷痕和人性掙扎十分具有深度的劇情片,後者才是幽默精采刺激的打殺商業娛樂大片。


名字的好壞不代表電影的好壞,就像「不會因為狗比虎弱,咕狗就比雅虎弱」一樣的道理。不過,看看台灣的電影是如何命名的,也別有一翻趣味。


◎明星招牌,就是要賣錢
這應該是影迷最熟悉的一類了,就像是阿諾的「魔鬼」系列,老布的「終極」系列,小布的「火線」系列,席格的「戰將」系列,梅爾的「致命」系列等等,這已經是一種電影常識了,看到片名就要知道是誰主演。這類片名用到最後,是沒有人搞得清楚哪一片是哪一片。 更絕的是完全不用這種「代名詞」,大搖大擺把明星的名字放到片名上,如《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妮可基曼愛的機密》,當然前題是這個名字要夠大,不然影迷會以為是像《愛麗絲夢遊仙境》這一種,人名純粹是片名的一部份。


◎忠於原作,也可能是懶得另外翻
飛機上有蛇》不但忠於原文「Snakes on a Plane」,還真口語化,反而因此成了特色。 通常如果英文片名是人名,中文譯名不太會直接譯過來,比如「Michael Clayton」就要變《全面反擊》,「Jerry MaGuire」就要變《征服情海》等等,可是也有十足忠實的例外電影,像《阿瑪迪斯》就是其一。《吻兩下打兩槍》則是很貼心地把原文片名「Kiss Kiss Bang Bang」中吻了幾下打了幾槍都計算好了,至少比翻成《親親砰砰》要好些對吧?


◎加油添醋,讓觀眾更懂
不過,有時候翻成中文,一點點的校調是必要的,比如說「The Eye」就不能翻為《眼睛》,而是用《變眼》,確實抓到了電影的味道。也可以說,是幫助觀眾了解電影是在講什麼題材的,另一個例子,是《航站情緣》,英文原文是「The Terminal」,直譯《航站》,加上情緣兩個字就張顯了它是一部愛情片的特色。《愛情決勝點》也是同樣的道理,原文「Match Point」是網球的決勝點,但電影剛好也是部愛情片。《黛妃與女皇》明明英文只有「The Queen」,翻到中文就多了黛妃,深怕觀眾不知道電影是在講她們的故事似的。《髮膠明星夢》原文只有「Hairspray(髮膠)」而已,加上明星夢觀眾才知道這是一個追逐明星夢的故事。


◎難度太高,翻不出來
有種狀況說來也是挺尷尬的,基本上就是無法翻譯。可能是原文片名就頗有哲理,或是有雙關、俚語的意思在,中文要保持原汁原味難度太高,甘脆一勞永逸,取個完全不同的中譯最快。 《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原文片名是「As Good As It Gets」,出自片中的一句對白「This is as good as it gets.」,要變成中文片名實在有難。《震撼效應》原文是「In the Valley of Elah」,《險路無近》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王牌冤家》是「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沒有看電影都很難了解原文片名的涵意,再直譯的話必然會讓觀眾一頭霧水,最後的結果就是,中譯名字重新取過吧。


◎真的是很鳥或是不知道在翻什麼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這片名不是不好,但有幾個人看得懂這片名在說什麼東西?原文片名「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明白的多,一看就知道是《哈姆雷特》中的兩位角色死了的故事,翻出個什麼嗚呼來…嗚呼哀哉。


一切都鳥了》則是讓人三條線的例子,原文「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其實在電影看到最後的時候,會非常有感覺的,改成《一切都鳥了》之後,好像…就真的鳥了。


◎真的要拍拍手的好翻譯
本來只有簡單的「Reds」,直譯紅衛兵,中譯片名卻很有詩意地來了個《赤焰烽火萬里情》。《第六感生死戀》在「第六感」尚未被其他電影瘋狂使用之前,也是把「Ghost」做了一個昇華轉換的好範例。「Casablanca」只是個地名,翻為《北非諜影》不但好聽還把電影的主題給點出來。


◎實在是要檢討的,或是浪費掉的

最近的新片《尼魔島》翻得像是什麼奇幻島嶼一樣,可是英文是「Nim’s Island」,而Nim是主角小女孩的名字,就這麼簡單啊,有需要翻得那麼怪力亂神嗎?


證明我愛你》則是整個錯了…這是一部很數學的電影,「Proof」指的是數學上的「證明」。 前面提到的《王牌對決》也是很可惜,這部片子中有很多宗教和希臘神話的隱喻在其中,原文片名「Seraphim Falls」雖然是個地名,在電影中也影射著墮落的天使,這麼漂亮的字眼,變成了《王牌對決》這種商業取向的「騙名」…也要再度嗚呼哀哉一下了。

作者:火行者

本期焦點-【v.168】 200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