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又是一次人去政息!
人在政在,人去政息,就是台灣的官場文化。沒有繼承,沒有累積,只有一再地重新開始。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局長從宋楚瑜到胡志強都很懂得利用電影的文與熱累積政績和人望,胡志強甚至還有電影年的口號,要來替電影做紮根的實質基礎工程,但是電影年一過,一切船過水無痕,局長升官了,政策沒人管了,老闆換人,一切重來。
二十五日中午一點半左右,我要到電影資料館還書,走經喜來登酒店的外廊,遇見了游惠貞、馮賢賢、張惠美和葉如芬四位小姐,她們剛和新聞局長林佳龍餐敘出來,「我們畢業了!」
半年多前,她們應林佳龍之邀共同組成了一個諮詢小組,成員還包括吳米森和林文琪等人,為國片的興革發展提供建言並規畫藍圖,他們真的很熱情,規畫了好多想法。 有一回遇上吳米森,我還質疑他說新聞局有開會的傳統,但是開會有用嗎?他意氣風發地告訴我:「希望能為國片規畫出一條新路!」
然而,畢業是什麼意思呢?「林佳龍落跑了,不幹新聞局長了,」一位參與者帶點悲憤的語氣說:「太不夠意思了!」我嘿嘿地笑著,不知道該再如何回應了。
新聞局是電影事業的主管官署,過去二十年來,想做事或不想做事的新聞局長,上任伊始都會想到找新銳導演、製片或電影業者進行茶敘,聽取大家對電影的製作環境、電影政策的方向與願景的建言,作為新聞局電影政策改革方向之參考,而且都一定會發表重大輔導目標與措施,就電影發展的願景勾畫著一些不著邊際的承諾。
表面上林佳龍是很積極,很想做事的官員,他很有魄力,也很敢做事,所以很多年輕朋友願意相信他,願意花時間和力氣來幫忙,林佳龍也很會編織天邊的彩虹,他的支票就是一句:「今年將是台灣電影起飛的一年」,還精心編印了一本名為「打造影音產業101」的特刊,為台灣的影視文化勾畫美麗遠景,其中對於電影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
1.今年國片票房朝票房破億目標前進。
2.電影處設立「國片安娜」專線(02-33568354、33567862)。
3.建立電影投資及融資機制:新聞局將與經濟部、行政院開發基金合作,成立「電影
創投基金」,並爭取30億經費及尋求種子銀行,並建立電影創意產業「育成中心」
的運作機制。
4.成立「電影行銷中心」:協助國片業者規劃行銷策略、提供國片行銷及映演補助及
戲院放映、結合電視頻道與公益廣告時段。
5.成立「電影育成中心」:提供人才、資金、技術及市場等資源互通共享知場域,並
與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學院合作,首季辦理「國際製片人才班」及「電影編劇
班」。
6.擴大國片觀影人口及提昇多元觀影環境: 辦理種子教師研習以及與公共電視合作,
開辦介紹國片之節目,以培養青少年國片觀影人口。
如今,國片還沒有起飛,各個中心也都還沒有成立,這位局長就要辭官去選台中市長了,那些支票,那些承諾,後繼的官員還會繼續執行嗎?還是就此人去政息?
答案其實相當明顯的。
文建會還在陳毓秀當家時期,有個國民戲院的構想,致力讓台灣電影能有個長期的映演場所,讓各地民眾能在國民戲院中看到高品味的電影,培養寬廣的電影美學與知識,如今呢,陳毓秀去職,陳其南接棒,文建會對於電影業務的興趣銳減,對於國民戲院的方案也意興闌珊,新年度的執行企畫遲遲不願審議……前人種的樹,後人不但乘不到涼,甚至連樹也都要砍了。
人在政在,人去政息,就是台灣的官場文化。沒有繼承,沒有累積,只有一再地重新開始。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局長從宋楚瑜到胡志強都很懂得利用電影的文與熱累積政績和人望,胡志強甚至還有電影年的口號,要來替電影做紮根的實質基礎工程,但是電影年一過,一切船過水無痕,局長升官了,政策沒人管了,老闆換人,一切重來。
民進黨執政後,剛巧《臥虎藏龍》揚威國際,新上任的蘇正平局長禮貌性地請我和小野吃飯,提到些電影政策的想法,第二天就成為他面見陳總統時的政策意見,然而陳總統有關電影政策的各種政策宣示,包括成立電影學院的說法根本沒有人去執行,蘇正平很快就去職,一切歸零。
主管官員不長久,有如走馬燈的現實情勢,對台灣電影政策當然是有影響的,我寧願相信官員都想做事,可是等到他們真的了解問題,掌握形勢後,升官的升官,去職的去職,土地依舊荒蕪,換再多園丁都一樣。
電影如果重要,就應該有專人專司其事,官員可以有如走馬燈,可是電影中心應該有如常設機關,以五到七年為一任期,委託適任人才去做,才有可能累積,才有可能看到成績。
林佳龍不是第一位落跑的新聞局長,也不是第一位想做事卻做不久的新聞局長,問題是,如果都是由這種人來領導電影,台灣電影形勢不可能好轉,電影人永遠要不停地開會,得到不可能有效的結論,然後等待下一個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