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親情的相互凝視《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親情題材向來不好處理,處理不好很容易流於煽情之作,但導演松岡錠司以極具平實的手法,細膩刻畫出親情這永生的羈絆,並輔以多處幽默的小細節,讓人在難過之後,瞬間又會打從心底莞爾一笑,就在那不經意的幾個鏡頭當中,勾起了觀眾們的共同記憶。

(本文第四至六段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昏黑的影廳,諾大的螢幕,兩個多小時的影片,影片裡一格格畫面灑落於我眼中,伴隨著鼻腔不時抽動,以及淚腺兩度不聽使喚地垂流,這是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毫無預料到的,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千古名言,或許是對《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以下簡稱《》)這部電影最為適切的描繪。影片改編自日本作家Lily Franky前半生的同名自傳體小說,小說在日本已成功改編為連續劇、舞台劇以及電影。透過不盡相同的影像媒介,這本小說可以說是作者送給母親的禮物,更可以說是作者對於親生母親的懺悔之音。


影片所要講述的,並非高潮迭起的精采人生,而是對於「母親」這位偉大女性的追憶與感念。影片中具象的「東京鐵塔」,已不再只是一座冰冷的鋼鐵建築物,反而成為了全片最為重要的情節催化劑,更成為劇中三位主要人物-雅也(由小田切讓飾演)、老媽(由樹木希林與內田也哉子分飾)與老爸(由小林薰飾演),三人心中三種不同樣貌的凝視。


》片或許帶有些微「女性主義」成分:印象中的日本傳統女性,總是不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形象,就算丈夫再怎樣沙文主義,再怎樣敗壞成性,身為人妻就只得默默忍受。但《》片中的靈魂人物「老媽」卻並非如此,不甘於成為一位苦情女性,面對酗酒成性的丈夫,她毅然決然地攜帶幼子離家出走。就在這勇敢地出走之中,瞬間建立起老媽她敢愛敢恨的現代新女性形象,讓觀者無法不忽視這位女性。她有著溫暖地眼神,更有著敏銳地洞察力。面對寶貝兒子雅也,她時而幽默,時而認真;看似溫柔,卻也強悍;日子雖苦,但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她見證東京鐵塔的興建,期望有一天能夠登上鐵塔,俯瞰整個東京、整個日本,但就在雅也一句「下次」之後,老媽就病倒了,雖然鐵塔在舉目所及之處,卻也成了最遙遠的距離,令觀者好生唏噓,好生感慨。影片由內田也哉子與樹木希林分飾年輕與年老的老媽,角色由這對現實中的母女詮釋,更增添了一份親情的傳承,顯得格外具有說服力。


至於偶爾出現的老爸,影片並不把這酗酒成性,看似會拋家棄親的角色給妖魔化,反而讓這角色多了一份人性的思量,或者說他就像是一位旁觀者,看著雅也與妻子成長。雖然偶爾出現於雅也生命之中,但每次的現身,總是帶給雅也人生當中無比的啟發,以及關鍵性的決定。一張拍攝於昭和三十三年,老爸與蓋到一半的東京鐵塔合照,牽起了雅也與老爸的共同記憶,更帶出了眾多男性一生當中「對於偉大的、夢想的追求。」可惜的是,本片對老爸這角色的刻畫稍嫌薄弱,並不是因為他很少出現於雅也生命當中所以不重要,而是我從片中找不到這角色的「立場」在哪裡。觀眾從老媽口中得知老爸另有女人,接著夫妻相隔多年再度相見,老媽以淺淺笑容釋懷,雖然尷尬萬分,但老媽對老爸的立場已然確立。但是,我卻看不見老爸在夫妻情份這方面的內在轉折。接著一連串不明的態度,或是與老媽看似舊情復燃的曖昧,都令我存在著些許困惑。或許,這可能只是老爸對於臨終之妻的最後關懷與溫柔也不一定。


接著就是雅也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角色了,看著他,彷彿就像看見了自己。異鄉遊子,離開親情的羈絆,於外地展開新生,頹廢與荒唐伴隨一時,為了保護自己,於是開始武裝自己。一貫堅硬的心防,直至聽見親人之音,於是瞬間崩解,化為無盡柔情;抑或是太把親情視為理所當然,棄之如敝屣,直到遲來的那一天,才開始呼天喊地,後悔無盡。雅也看著母親於病榻上發病呻吟,他陪伴身邊,卻什麼也不能做,只能緊握著母親的手。對雅也來說,又或是以其角色投射到自身的觀眾來說,是多麼的痛苦與難耐。而雅也透過窗外看到諾大的東京鐵塔,彷彿也就像是看見了母親巨大的溫柔身影。我個人十分欣賞小田切讓這位實力派演員,他勇於挑戰自我,嘗試扮演各類型不同角色。他這次於《》片的表現維持了一定的水準,將雅也大學時期的頹廢、懦弱、無能,直到出社會後對母親的感恩、孝心,再到母親病榻前的不捨與無助詮釋得絲絲入扣,成功牽動起觀眾無比的情緒。


親情題材向來不好處理,處理不好很容易流於煽情之作,但導演松岡錠司以極具平實的手法,細膩刻畫出親情這永生的羈絆,並輔以多處幽默的小細節,讓人在難過之後,瞬間又會打從心底莞爾一笑,就在那不經意的幾個鏡頭當中,勾起了觀眾們的共同記憶。然而,在「親情」這道母題之下,導演也強調了「病症」這道令人無法忽視的子題。


影片可大略區分為兩種氛圍,前半段是幽默感人的,後半段則為不捨以及糾結的。透過影像,導演直逼觀眾正視「死亡」這件事情。死亡無情剝削著老媽以及雅也一家,已成定局的事實,卻無能為力再做更改,於是直到老媽仙逝。極度難過不捨的劇情,看似可以在這邊嘎然而止作結,但導演以一種寂靜的沉凝之音繼續鋪陳下去,看似拖戲,實則不然。可以說最後兩段劇情才是全片的最高潮,這是一種極度內斂,極度平實的高潮,隨著結局,糾結住觀眾的心,沒有惆悵,只有溫情,使觀眾愁苦的面容,逐漸轉化為溫暖的笑容。


》片對於異鄉遊子而言,猶如一帖勾起親情羈絆的靈藥,幸福其實垂手可得,唯有把握當下,珍惜親情,才是身為後生晚輩的我們所必須努力做到的。


我,帶著一顆溫暖且滿足的心,緩緩步出戲院…

作者:小智

本期焦點-【v.135】 200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