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愛回來》:跨越藩籬的動人篇章


如果愛是平等的,無所謂人權應該為社會觀感綁架;如果愛是真誠的,無所謂跨性別者不能付出異性戀者也能給予的愛;如果愛是不計代價的,無所謂異性戀者能剝奪跨性別者對自己/未來/家的想像,而他們不能起而反抗。



橫掃全球各大影展,並榮獲洛杉磯同志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的《愛回來》將於4月25日上映,改編自真人真事,其述說70年代洛杉磯一對同志伴侶領養唐氏症男孩的故事,它關於愛和希望,也關於歧視的消弭與跨越。

曾執導《衝出封鎖線》的崔維斯凡恩一直對社會邊緣人的題材感興趣,他在幾年前積極尋找拍攝劇本時,從音樂監督P.J.布魯那得知由他父親喬治亞瑟布魯撰寫的動人故事。一名他在布魯克林認識的男人魯迪,其居住的大樓裡有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因對方的母親是個毒蟲,他時常幫忙照顧孩子,兩人也發展出一段彌足珍貴的情感。

剛開始接觸到這個故事時,崔維斯凡恩哭得不能自己,他聯想到自己和大女兒的關係,因前妻的阻撓變得十分疏離,不禁自問:「她有何權利拆散我和我的小孩?」在那一刻,他也萌生了拍攝《愛回來》的念頭,劇本由他重新改編成一個愛情故事,男主角魯迪是在酒吧上班的扮裝皇后,檢察官保羅則是他新增的角色,讓兩人在相戀後遇見唐氏症男孩馬可,一起努力將他從殘破的家庭中拯救出來。




在選角方面,崔維斯凡恩的眼光十分獨到:飾演魯迪的是曾憑舞台劇【酒店】贏得東尼獎的艾倫康明,他在《舞孃俱樂部》中也有部分歌舞的表演,而能歌善舞的他有著一雙動人明眸,在《愛回來》與飾演保羅的葛瑞特迪拉杭特(《迴路殺手》、《冰封之心》)互動自然不扭捏,將深情又奔放的扮裝皇后演繹得相當精彩。同時,他自己也是積極的社運人士,因提倡各種民權和性教育理念贏得多項人道獎,包括著名的GLAAD同性戀聯盟Vito Russo媒體獎。


此外,最引人關注的角色馬可,則是透過全國的唐氏症協會找到的洛衫磯男孩伊薩克。導演看到他的試鏡帶後十分驚豔,認為他開口說話的那一刻就非常迷人,尤其伊薩克在那場戲的結尾露出獨有的燦爛笑容,讓整個場面都亮了起來。的確,這些個人特質讓故事在大銀幕上顯得張力十足,主要演員之間的火花也成為動人的亮點。



而其實劇本在尚未被崔維斯凡恩發掘以前,有不少演員都屬意這個計劃,像是湯米李瓊斯和席維斯史特龍,但因喬治亞瑟布魯覺得這個故事不會成功,才將它擱置了20年之久。在崔維斯凡恩的巧思底下,《愛回來》成為一部跨越藩籬的動人篇章,它不僅挑戰一般人對社會邊緣人的觀感,也讓人看見愛的無限可能。導演想說的是,片中主角的痛苦並非特例,這種與自己所愛的孩子被迫分離的痛苦,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白人、黑人、富人、窮人,他們被剝奪的都是一種普遍的權利。

那麼,當魯迪和保羅因性向不得領養馬可時,法庭拋出了什麼樣的質疑呢?「你們會在馬可面前親吻嗎?」「你(魯迪)曾在馬可面前扮裝嗎?」「你們擔心自己會影響馬可對性別的認知嗎?」等等,無不在性別歧視上做文章。很顯然地,若將主角替換為一對異性戀伴侶,上述問題將不成問題。




愛回來》精準地反映出異性戀體系的盲點。試想,家庭的定義是什麼、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在異性戀社會所勾勒的藍圖裡,包含了所有人嗎?無論他們愛男人、愛女人、或者兩者都愛?如果愛是平等的,無所謂人權應該為社會觀感綁架;如果愛是真誠的,無所謂跨性別者不能付出異性戀者也能給予的愛;如果愛是不計代價的,無所謂異性戀者能剝奪跨性別者對自己/未來/家的想像,而他們不能起而反抗。因為潛藏在輿論底下的歧視,才是社會腐敗的根源。

作者:Clair

本期焦點-【v.444】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