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手機裡的眼淚》張世儫導演專訪


《手機裡的眼淚》以日本311大地震為題材,試從潛藏日常生活的危機,引發諸多思索人性的面向……本期e週報特專訪導演張世儫,為觀眾解讀電影裡的每一滴眼淚。

以日本311大地震切入主題的《手機裡的眼淚》,甫一開場,便鋪展一連串讓劇中人束手無策的線索……重重考驗,引爆出隱化於人性夾層的焦慮。


「這部電影就像一種人生的橫切面,以同一時空、不同狀態下發生的事,來逐漸滲透觀眾的心……」身兼音樂人、教育工作者身分的導演張世儫表示,他長久以來都有將新聞事件結合生命經驗,以落實創作理念的計畫,拍攝《手機裡的眼淚》,就是希望藉由它來與觀眾達成一種溝通,引發人們對世事的思索。其中,日常生活見聞,即是本片創作素材的一大來源……比方自己一個友人的小孩,就曾因目睹過多衰病,而跟父親表示他不想當醫生。張世儫導演將這樣的困頓延伸到電影裡,也期待電影成為觀眾心理投射的景幕。

手機裡的眼淚》另一鮮明特色,是將科技趨勢與新聞時事結合,這一點,與他十多年前曾在金鐘獎大放異彩的電影劇《Mr.com之死》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齣電視劇集,以當年新興的網際網路、email為基礎概念,結合都市白領階級的失業問題,闡述現代人的不安全感。《手機裡的眼淚》則透過當今人手一支的iPhone,來試以重構、辯述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情感。


這部透過事件,戮力挖掘人性的電影,今年初首先在日本大阪亞洲電影節投石問路,並取得不小迴響,時值311一周年,當時在電影節放映過後,一位觀眾跑來握住導演的手,不發一語,兩頰卻潸然淚下,這讓張世儫導演深感悸動。

他表示,日本自己比較怕去觸碰這個題材,但對這部電影來說,311則像一個觸媒,用以衍生一種連結。當他大膽地去觸碰這個議題,自然考慮到諸多因素,故新聞畫面的呈現,也做了較節制的調整。「對我們來講,本片不是要呈現311的傷痛,而是透過311這件事,闡釋人的一生當中,多多少少會碰到這類困厄;我們要講的不是災難當下如何去應變,而是災難過後,如何去消弭創傷的後遺症。」

其中,擔綱電影裡中日混血醫師角色的,就是曾在《海角七號》獻聲朗讀日文情書的蔭山征彥,他深邃、凝練的氣質,以至揣摩上的用心,讓導演放心打消採用台灣男星的念頭。
至於女主角朱芷瑩,導演直言她豐富的舞台經驗,不見得有絕對加分作用。剛上戲的時候,尤其對手包括范瑞君、黃健瑋都是她的學長學姐,朱芷瑩略顯緊張,導演提點她的方式,就是不要摻入太多的「表演成分」,讓情緒自然生成即可。後來,倒也漸入佳境,撕扯出相當可觀的爆發力。


身兼音樂人的張世儫,也在配樂佈下玄機。本片日文片名「父の子守歌」一語道出「父親」與「搖籃曲」兩者的連結。故事裡,正呈現多個不同的父親形象,包括:家暴父、慈父般的老師、甚至以手機傳聲的父親,導演想表明,每種父親哼唱的搖籃曲大不相同,所以他使用莫扎特的「小星星」、布拉姆斯的「搖籃曲」……等不同旋律,來激撞不同的訊息,可謂匠心獨具。

311已屆周年,當傷痛趨緩,心靈的重建正要開始……張世儫導演相信本週上映的《手機裡的眼淚》將帶來有別於往的感動,那一幕幕落定觀眾心底的體會,就是創作本片最大的回饋。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349】 201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