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聖家堂》百年聖地,建構中
在我還在學建築的學生時期,高第這號人物無人不知,他未完成的作品「聖家堂」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關於高第與聖家堂,不乏相關資訊可以獵取知悉,但像《高第聖家堂》這樣「探訪正在蓋聖家堂工作人員的紀錄片」卻仍是有趣而珍貴。
『教堂是上帝在人間的住處』
在我還在學建築的學生時期,高第這號人物無人不知,他未完成的作品「聖家堂」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關於高第與聖家堂,不乏相關資訊可以獵取知悉,但像《高第聖家堂》這樣「探訪正在蓋聖家堂工作人員的紀錄片」卻仍是有趣而珍貴。
《高第聖家堂》不但一邊娓娓道出聖家堂的身世,更是囊括了高第一生的介紹、甚至在高第死後人們是如何接續他的遺志繼續蓋造這座建築,都有描述。
本紀錄片最讓雀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做外尾悅郎的日本雕刻家,旅行到西班牙落腳、為聖家堂工作至今,1885年至2000年他為聖家堂門口刻了15座雕像,他在雕刻的時候後活像是在修行,他說「石頭本身比雕刻家資深,所以不是雕刻家刻石頭、而是石頭決定讓雕刻家怎麼雕它」,這一位本來信佛教的藝術家,為了了解高第而改信天主教,為的就是嘗試用高第的眼光去看世界。
另外還有一位知名雕刻家蘇比拉克斯,他的風格和高第完全迥異,高第喜愛曲線、崇尚有機,蘇比拉克斯的作品卻是處處直線與直角、當代藝味洋溢。雖然蘇比拉克斯獲得了聖家堂主事者的支持,但有些人非常反對他,尤其他所雕刻的被釘十字架上在耶穌竟然「露鳥」而沒有蓋遮羞布!這事直到現在仍有人不時舉辦抗議活動想抵制之。
高第本人不畫平面素描、畫建築藍圖,反而比較喜歡直接製作立體的模型。對於聖家堂建築外觀所能看見的斜撐結構柱,有人說很像是直接模仿人骨、同時象徵了耶穌受難時的情境(如此說來每個進入聖家堂裡面的人都等同於「進入耶穌的身體裡」了啊),如今聖家堂的樓塔建築技術已非上個世紀是用石頭堆砌、而是使用鋼筋混凝土灌模把塔樓做得很像是石頭蓋成的,古今建築技法漸變與混用的樂趣也能從《高第聖家堂》一片中得知……在《高第聖家堂》這部紀錄片裡面我們不時可以獲取高第蓋此教堂的理念,他崇尚自然、認為自然中沒有的東西就是不需要的,無需「創造」,他偏好「模仿自然」,但對於一般民眾如我們來說,他所做的事情卻很「創新」。
猶記得雀雀在2008年底曾經造訪過巴塞隆納學習都市設計,那時候當然有去聖家堂朝聖一番、貢獻門票(作為工程經費),然而如今再看《高第聖家堂》仍是嚇了好大一跳,因為2008年時正在施工的教堂天花板,在紀錄片裡面已經弄好了,當畫面從入口處直接把鏡頭往上仰、帶出整個如樹林又像花叢般的堂頂時,即便不在現場、都能感受到一股震撼人的力量。
聖家堂自1882年開始募資興建,百年多以來歷經戰爭與破壞,蓋蓋又停停,一直沒有很順利,但21世紀以後,它算是「出運了」,光靠一年三百萬人次的收票進場(一人約收600台幣的門票費,一年快要20億台幣的收入)建造經費不再匱乏,目前的工程進度很順暢,甚至有幫聖家堂工作的工頭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聖家堂的「完工」。
2010年11月,教宗本篤十六世造訪聖家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聖家堂對於全世界的重要性仍一點一滴繼續增加當中。總之,看《高第聖家堂》的時候我不時地產生一個念頭,這念頭就是「如果我在造訪聖家堂之前有看過這部電影就好了」,在朝聖之前先行了解聖地的身家背景與各種小故事,一定能讓朝聖之旅變得更有意義吧?(這樣去聖家堂就不用找導遊也不用租借導覽設備了)
不過,能夠在朝聖之後補上進度、順便了解這幾年聖家堂蓋得怎麼樣了,也不失有一種複習的樂趣。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