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魔球》我的一生如履薄冰,何時能走到對岸?


因為導演Bennett Miller的關係,讓布萊德彼特在《魔球》有非常多探討的空間,舊有的布萊德彼特式演技灌注Bennett Miller式的靈魂,讓比利比恩重現大螢幕上,講難聽一點,Bennett Miller可以隨便找一個演技純熟的明星就可以取代布萊德彼特,也不失整部電影的味道。

在看《魔球》前我以為它是一部囉嗦的自傳型電影,像是《社群網戰》傑西艾森柏格式的連串內心自白,抑或《阿甘正傳》敘述型自白。但看完之後再去看了一下導演Bennett Miller先前的作品,完全翻轉了對它的想法,並且有種有眼不識泰山的驚嚇感,怎麼說呢,因為導演Bennett Miller先前的作品也是真人真事改編,而且還是我2011初看過最有意思的真人真事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

這也難怪《魔球》會如此深刻的表達出主人翁比利比恩當下舉步維艱的心境,又不會有種多此一句的詮釋感,因為Bennett Miller用了很特別的運鏡方式去陪襯出比利比恩的心境,不管是女兒自彈自唱的SHOW還是在模糊不清的黑暗中開車,Bennett Miller都能不灑狗血的襯托出一種悲傷感。裡面還有一幕我相當喜歡的運鏡,就是剛開始布萊德彼特在辦公室尋找小胖子喬納‧希爾時,鏡頭從喬納‧希爾的位子上平視過去,可以捕捉到布萊德彼特的神情和喬納‧希爾的不安感,如此簡單的一個鏡頭就可以輕鬆描寫兩人第一次交手的火花又寫實的呈現人物心情。

魔球》裡面用了大量的棒球理論,對於我這個棒球的門外漢可以說看得有些吃力,但也不用擔心,就算看不懂你還是抓得到整部電影的精隨和想法。與一般的運動型電影不同的是,在打棒球時不會給你完整的實況轉播,大多數都是在看布萊德彼特和喬納‧希爾的策略討論,雖然少了臨場的熱血度,但是卻給了我們另一種在思維上的熱血感,像是無情的買賣球員,就像是買賣股票般爾虞我詐,雖然當時的畫面相當快速,但當你看到布萊德彼特和喬納‧希爾這一主一樸很有默契的在做靜態攻防,臨場感的肢體語言和情緒張力都非常得有渲染力,尤其布萊德彼特和喬納‧希爾都前後在兩個畫面裡出現言語冷靜但肢體上卻呈現一種興奮到爆炸的詼諧對比感,當下你真的能感覺到他們爽到不行的情緒,這就是導演Bennett Miller的功力。

魔球》裡的總教練菲利浦西摩霍夫,看似不起眼卻是個非常稱職的綠葉,可別小看他,他可是非常有實力的奧斯卡影帝,與導演Bennett Miller也是老搭檔了,導演先前作品《柯波帝:冷血告白》菲利浦西摩霍夫就是在裡面擔任主角柯波帝,不看還好,一看真的會嚇死你,菲利浦西摩霍夫在《柯波帝:冷血告白》會完全轉變成另一個人,不管是聲線還是動態全部脫胎換骨,而且《柯波帝:冷血告白》在人物心情的轉換描寫更加黑暗更加詳細,菲利浦西摩霍夫把他完完全全的詮釋出來,真的看完了會馬上尿褲子,所以《魔球》的人物刻畫算是客氣了,菲利浦西摩霍夫規規矩矩的把一個冷面總教練詮釋出來,也不過於搶戲。有一幕我特別深刻,就是當運動家隊開始反撲連勝時,記者媒體把功勞推到菲利浦西摩霍夫總教練的身上去,把一種冷靜但內心又有點掙扎的表情瞬間呈現出來,畫面上菲利浦西摩霍夫的神情真的是非常得有趣。

不要懷疑你所看到的,上方照片中的男子真的就是《魔球》裡的小胖子喬納‧希爾。他成功減肥後有演出一部電影,在台灣還未上映,喜感十足的他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減肥之後魅力大減阿。

因為《魔球》是趨於寫實的電影,所以小胖子喬納‧希爾的演法比起以往非常的內斂,先前看他的作品都是喜劇,那種對比更加的強烈。喬納‧希爾的演法像是《社群網戰》的傑西艾森柏,冷靜卻有著條條道理,並且相當的有自信,而就算他之前演喜劇也不是走誇張的路線,全都是走誠意路線,所以非常的有觀眾緣,在《魔球》也不例外相當的討喜。

布萊德彼特在《魔球》顯得相當的蒼老,不管有什麼紋在臉上一擠壓就全都出來了,不過我想導演Bennett Miller是刻意顯現出來的,布萊德彼特在裡面正需要這種滄桑感,以突顯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感覺。《魔球》在進行中時不時的一直跑出布萊德彼特年少時的畫面,他式如何的意氣風發、如何的明日之星,等到畫面轉到現實時,布萊德彼特那種蒼老無力的感覺被瞬間放大,就像是他的人生好像非常失敗,就連現在他堅信的理論式棒球也是失敗的,因為他註定要失敗。

但布萊德彼特卻不是這種就以待斃的個性,他非常的自信、自傲,做事不拖泥帶水,單刀直入,有捷徑就走捷徑,不會笨笨得繞遠路,就算他的人生是如此的不順遂,但他卻不會永遠不會低頭,也不會給人看到他另一面的脆弱,布萊德彼特在《魔球》的詮釋方法比較像他在《惡棍特工》裡比較內斂一點的首領。

因為導演Bennett Miller的關係,讓布萊德彼特在《魔球》有非常多探討的空間,舊有的布萊德彼特式演技灌注Bennett Miller式的靈魂,讓比利比恩重現大螢幕上,講難聽一點,Bennett Miller可以隨便找一個演技純熟的明星就可以取代布萊德彼特,也不失整部電影的味道。當然我還是相當喜歡布萊德彼特的詮釋,在這裡我想提出兩個人來探討比利比恩內心掙扎的黑暗面。

第一個是布萊德彼特第一個去找的過氣棒球員-Scott。剛開始的意氣風發,到後面神經斷裂不能接球,轉而發展一壘手,卻不被大家看好,直坐冷板凳。或許導演沒有這個意思,但我卻覺得安排Scott的出場,根本就是比利比恩的另一面,除了沒有自信外,Scott的躊躇和游移不定,就是比利比恩對論述式棒球的憂心面。從來沒有做過,也沒有人做過,我還會重蹈覆轍,犯了年少不選擇讀書選擇進入職棒的錯誤嗎?布萊德彼特才會問小胖子,在第一輪選秀,如果是你,你會選我嗎?小胖子的回答讓布萊德彼特猶如吃了顆定心丸,才如此的信任他。最後20連勝時,總教練還安排了Scott出場打擊,最後跌破眾人的眼睛,轟了一支全壘打,也把比利比恩論述式棒球打出了紅盤。

第二個是你沒有看錯!就是李連杰在《投名狀》裡飾演的龐青雲。為什麼要提到龐青雲,因為我認為龐青雲和比利比恩在某種思維上是同種人。龐青雲在《投名狀》裡從開始備受信任的大哥,一步步蛻變成戰爭的魔鬼,為求勝利與目標,不擇任何手段,甚至利用兄弟對他的信任,來名留青史。你說龐青雲冷血嗎?我可以認同一半,但在戲裡他也展現出他糾結的一面,他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並不是十分冷血,如同《魔球》裡的比利比恩,他可以冷血的賣掉球員,不看比賽、不跟隨隊員比賽就是為了不參雜個人的情緒在內,因為要有所成功就必須要有所犧牲,但到後面比利比恩改變了他以往的方式,嘗試去跟隊員溝通,調整做法,雖然還是有冷血的賣掉球員。雖然冷血度與當時的背景跟《魔球》還是相差頗多,但為了成大事,他可以不擇手段,這不就是與龐青雲相同思維的一部分嗎。

"我的一生如履薄冰,什麼時候才能走到對岸。"這是龐青雲在片中所講過的話,足見她內心的掙扎,把他所做的事情、戲中流露出的情感綜合起來,造就了一個悲劇人物。《魔球》講求的是寫實的人生,所以事情不是件件完美的,就算你有所犧牲也不一定能得到你所想要的。比利比恩同樣也是如履薄冰,內心不停的在拉鋸,女兒自彈自唱的the show,完完全全的打中比利比恩的心坎裡,最後一幕在車上獨自落淚的畫面,相信所有人都會感動不已。雖然比利比恩最終沒有走到對岸去,他破了紀錄創了20連勝,但始終沒有完成他的夢想拿到冠軍,不過卻不能說他沒有成功,在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做得比所有人都還要成功,我喜歡小胖子喬納‧希爾對他舉的例子,他做了自己的突破,當他衝到二壘時滑稽的跌倒,被眾人笑而化之,他以為眾人在笑他滑稽的樣子,殊不知眾人是在笑他已經成功了卻渾然不知。

整體來講《魔球》是導演Bennett Miller另一個成功的作品,情緒的刻畫寫實不誇張以運鏡方式靜態的呈現出來,給人一種冷靜卻又不失熱情的渲染度,是相當不錯的一部運動型電影,對於棒球迷一定是愛不釋手阿。

漢克滿意度: ★★★★★★★(7/10)

作者:漢克先生 【漢克先生好紳士】

本期焦點-【v.323】 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