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賁張的競技-《街舞開戰》
隨著賽程的記錄本身便擁有敘事上的優勢,使觀眾在享受精湛的舞蹈之餘,也更加關注全片最大的高潮即當年度的首獎與其排名,導演再融入各國參賽者的家庭故事為細節的處理,強化了「劇情」的張力感,也藉由街舞再一次使我們重新認識這文化脈絡。
《街舞開戰》(Planet B-Boy)有著記錄片淺顯易懂的敘事,也有著劇情片的戲劇感與情緒張力。影片記錄著每年一度的國際性街舞大賽-「世界街舞爭霸戰」,各國推派一組隊伍到 德國進行決賽,片頭先介紹與改正過往人們對街舞的認知,再帶入嘻哈的文化色彩,然後轉入題旨介紹五的頂尖國家的隊伍:韓國(包括衛冕組共為兩組)、日本、 美國與法國。
對於舞蹈一竅不通的我,起初深怕會有所文化上的隔閡,這擔憂在開演的十分鐘便旋即瓦解,這不只是一部專屬熱愛嘻哈或熱舞的部份群眾,其餘觀眾(門外漢觀者)可以將這精彩或說驚人的熱舞視為如「太陽馬戲團」的特技般欣賞,同樣使人達到瞠目結舌的效果,不懂舞蹈就單純享受視覺上的快感吧,配合音樂與流暢的節 奏剪接,使這部記錄片走出一套自我的強烈風格。
隨著影片的步伐也會逐漸發現到,這已不是單純記錄舞蹈的作品,透過捕捉舞團成員與家庭親人間的互動,帶出街舞在不同國家文化上所面臨的態度,父母親總有著 刻板印象,希望子女能有著穩定收入的工作,而在種族有所差異的國家,便存在著歧視眼光的問題。
藉由街舞的母題詮釋導演從賽程的記錄,慢慢深入到不同成員的 家庭中,挖掘出這些文化上或社會上的問題,而重要的是那些本來抱持質疑態度的父母們,也從子女身上開始重新學習與接納並轉而支持,如:法國PHASE-T 隊中的小成員的母親,除反對外更有對黑人的種族歧視,這偏見最後在兒子身上得到消弭;在韓國與日本導演各取一位同是單親家庭的團員進行深入訪談,以此來顯 示家庭與社會間,夢想與現實間的拉扯,直到最後他們證明自我的能力(回饋家庭)。
這張力發展到片末的日韓決賽上達到顛峰,導演以賽事與家庭訪問不斷交互剪接,達到某種通俗劇中的戲劇效果(煽情效果),因此除了動人心弦的表演與緊張的心理期待外,也雜陳著導演所安排(剪接)的一份複雜的親情張力,使我們也能 深入到他們深層的心理世界,感受那股複雜的滋味,由此也可見記錄片如何不能有劇情片的敘事呢?
全片以街舞賽事為核心的詮釋題材,隨著賽程的記錄本身便擁有敘事上的優勢,使觀眾在享受精湛的舞蹈之餘,也更加關注全片最大的高潮即當年度的首獎與其排名,實可謂濃縮版的「舞林大道」,導演再融入各國參賽者的家庭故事為細節的處理,強化了「劇情」的張力感,也藉由街舞再一次使我們重新認識這文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