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不比真人電影遜色的《Cars》


Pixar 作品從不自我設限於兒童觀眾。《玩具總動員》描寫了玩具失寵後被打入冷宮的辛酸,以及主人喜新厭舊的心態,《海底總動員》則是讓父母體會了適時放手讓孩子獨自面對考驗而成長的道理,《超人特攻隊》更走入了非凡超人的私生活,窺探在不拯救世界的時候,他們如何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難題。《

這真的不像是一部動畫電影。雖然閃電麥昆等角色們外表鮮豔可愛、十足兒童取向,都披著車輛般大衣、擋風玻璃當成雙眼,令非賽車迷觀眾有些望之卻步,但故事題材反倒極其成熟內斂,更像是一部會出現在日舞影展中的美國獨立真人電影。好比《情歸紐澤西》、《尋找新方向》、《偶然與你相遇》、《下一站,幸福》,由Pixar工作室當家大將JohnLasseter主掌的《Cars》比之毫不遜色,以笑點與冒險為包裝,描述了一段名為自我追尋與重生的故事。

Cars》有著「小城」式電影的所有元素(曾在Look
DVD雜誌撰寫過一篇名為「小城」的專題為文探討):一名都會青年在無意間來到無名小鎮中,面對周遭殘破荒涼的陌生景象,他原本感到異常窘困,迫不及待想要從此地脫身,回到習慣的都市之中。但朝夕相處之下,小鎮獨有的濃厚人情味反而倒過頭來感染了他,揭開了他冷漠防衛的外殼,並學習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


小城式電影有幾項固定主題:冷漠、旅行、友情,以及重生。主角們多半內心揹負若干瘡疤,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於是以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面孔示人,深怕他人觸及自己心中傷痕。《尋找新方向》主角婚姻失敗、《下一站,幸福》主角身負侏儒殘疾、《情歸紐澤西》主角則是懷有童年不幸經驗;在《Cars》裡,閃電麥昆雖沒有悲慘過去,但對榮耀、勝利與名氣的過度執著卻蒙蔽了他的雙眼,使身旁眾人紛紛棄他而去,麥昆也不再信任他人,恃才傲物的個性落得獨來獨往的下場。


那冷漠外表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一份渴望知己的心。在小城式電影裡,軟化主角強硬武裝的往往是一個樂觀開朗、有時顯得莽撞的同性好友,帶領主角一同冒險、重拾歡笑;《尋找新方向》裡的演員好友雖然褲襠裡總是不太聽話,屢屢讓兩人陷入危機,卻也讓保守的男主角得以經歷前所未有的冒險事蹟;《下一站,幸福》與《情歸紐澤西》亦若是。在這部《Cars》裡,也同樣有一個腦袋脫線的「拖線」,操著美國南方口音、滿身鏽污的他雖然沒有體面外表,但那份大剌剌的直爽個性讓麥昆感受到友情的溫暖。兩人在深夜裡躡足潛入田中戲弄牽引車們一戲,更是「小城」式電影必備的冒險場景!


在樂天好友之外,「小城」電影裡以冷漠為天性的男主角更需要一個能夠與他感受相同痛苦與創傷的女性友人,時而強悍地板起臉孔教訓他的不是,有時又溫柔地包容他的悲傷,隨著他一同歡笑、一同落淚,既是他難覓的女性同類、亦是他為之瘋狂的夢中情人。在《Cars》裡,身為保時捷的莎莉便是那個對象,她與麥昆同樣來自大城市,而相遇在這個地圖上都未記載的小城,只為了追尋一個逝去的美好年代景象。便是這份相似的情感令麥昆為之動搖,並隨之成長。


Pixar 作品從不自我設限於兒童觀眾。《玩具總動員》描寫了玩具失寵後被打入冷宮的辛酸,以及主人喜新厭舊的心態,《海底總動員》則是讓父母體會了適時放手讓孩子獨自面對考驗而成長的道理,《超人特攻隊》更走入了非凡超人的私生活,窺探在不拯救世界的時候,他們如何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難題。《Cars》更大膽的向前邁進了一步,試圖減少動畫中被視為必要的冒險與笑料比重,在輪胎急轉、引擎怒吼的鋼鐵身軀裡安上了一顆顆活生生跳動的心臟,更加聚焦在人與人的相處上。曾讀過漫畫《光之島》、《離島大夫日誌》的觀眾將在《Cars》裡來到似曾相識的窮鄉僻壤,感受對逝去美好的緬懷與無奈,以及有話直說、真心相待的純樸人情味。


最後Piston Cup賽車場上的結局或許會被視為刻意收編或討好觀眾,但看在眼裡,只讓人想起去年此時的同樣季節: NBA季後賽。在賽場上馳騁十八年的老將Miller面對人生最後一場籃球比賽,讀秒時刻他終於要走下這長伴多年的競技場,為了向他表示敬意,敵隊教練Larry Brown特地叫了個暫停,好讓全場觀眾、活塞隊與溜馬隊球員一同向這位老將致上最後一次感謝之意。那幅景象令觀者為之動容。

作者:Quiff 【Quiff】

本期焦點-【v.0071】 2006/06/24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