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替天行什麼道?


事實是,所謂的理想往往是漏洞百出,但也因此必須更早去看透它。


如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對照,可發現經濟霸權對世界的控制力道是遠勝政治體系的(當年的格瓦拉已變成了T恤上的裝飾),緊扣並且無形,也因此本片尋求的意念某種程度上來說更超越了《革》(全世界窮人與南美)。

但時空轉換,影響力的根植與張擴,我們能為旅途中的青年格瓦拉內心對族群之愛的浪漫情懷而深感眷戀,卻又全然無法投入本片三位年輕人的理想(前者保有了遠距之美,後者反令人沈重,無法施力,像貧對富的吶喊罷了)。他們的理想的興起,聽來像一些不諳世事總在質疑「為什麼是那樣,為什麼是這樣…」的孩子,然後潛入富人家惡搞,又喊著不偷竊的高尚旗號,只為帶給他們「確實有人進來了」的無形的恐懼(比較像在耍賴的惡作劇)。


當楊格還在教育茱莉不必為得罪富商H的事認錯時,又前後矛盾地因事跡敗露而綁走H(不就是認錯嗎?),其實H就是多年後的自己,年輕時的H同樣革命同樣站在理想主義一側,直到發現有了責任(家庭)一切便難以挽回,成為此刻被年輕的自己審問的他(像我們常說的想當年啊…)。片中充滿隱藏的對照(想到《扭轉未來》裡遇見童年的自己的Bruce Willis),卻非要痛擊理想,而是提前讓人得知事情之真相(不採英雄主義地一昧表彰、宣揚),如愛情的難度(三角戀之克服)、信任的難度、基本維生的難度(糗的是還向H借錢)…


其實理想是一種需要被長久維持、維護的意念(像他們對貧窮區的善意,那才能改變現況,才是所有經濟體必須被喚起的良知),但重點是你要清楚有多少支撐自己的基礎,譬如最簡單的營生過活,否則他們會開始懷疑是不是偶爾要偷點東西變賣(彼得曾摸了一隻錶),然後漸漸成為H。(本文為投稿文章)

作者:艸字頭

本期焦點-【v.018】 200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