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風雲:彩虹的黑影
電影最迷人的成就其實來自於能夠創造一個意像,精準傳達創作的主題,《選戰風雲》的關鍵戲份就在這個美國國旗意像,那是個背面圖,左右方向顛倒了(是否意謂我們被政客左右了判斷?),國旗的背後則是操盤手的陰暗人影,一個國家的成立,一個領袖的誕生,又有多少見不得光明的算計?
所有的戰爭都是無情的,都以摧毀對方為目的,選舉戰爭雖然只動用銀彈,而非子彈,在民主的護佑下,傷亡指數理應不高,卻因為攸關利益與榮譽,對於人性的摧殘,絕對不輸任何有形戰爭。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在他執導的《選戰風雲》對於看不見硝煙味的戰爭著墨甚深,至於現實人性的刻畫更是深刻,絕對夠格做為就業市場價值判斷的最佳範本。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喬治克隆尼在《選戰風雲》一開始就已選好了邊,定了調,他透過女主角Molly(由Evan Rachel Wood飾演)的嘴,點出了政治的無情現實:政治總是先帶給世人希望,最後卻總是以幻滅做收。確實,世界的民主國家,雖然都是透過民主程序,在風起雲湧的夢幻與喝采聲中,選出國家領導人,但是最後能夠全身而退?多少人是在風捲殘雲的噓聲中退場?又有多少人能夠長得國人尊重與懷念?
喬治克隆尼採用的起手式為「對比」,但是層次有別。例如電影的開場與終場都是男主角Ryan Gosling飾演的Stephen獨自面對麥克風的場面,然而開場時,他只是助手,終場時,卻已幹掉上司Paul(由Philip Seymour Hoffman),成為獨當一面的幕僚長。透過這種「對比」,事業天平,就顯現出鮮明落差,觀眾目擊了將近兩小時的權力鬥爭,勝負與是非的界限,似乎早已糊成一團,難以確認了,這才是最強烈的震撼。
「對比」的另外一層效果則是透過「妥協」,讓真相得著更清楚的輪廓。喬治克隆尼把這個表現機會留給飾演總統參選人Mike Morris的自己,從演講、辯論到幕僚會議,確實思路清晰,一派正義,有所為有所不為,完全符合了競選團隊為他奉獻犧牲的完美情操,尤其是他與妻子同車,分享選情險惡時,聽出妻子已經接受幕僚獻策,要他接受交換條件時,滿懷感慨說出:「每一回我所提出的下限,卻都被迫修正,但是,這回絕不......」沒有人會以為他在妻子面前都在表演,人們寧願相信那是夜半私語時的真心話,但也只有他把狠話說盡,高舉道德與正義標竿之後,最後的逆轉,最後的全面妥協,才凝聚了足夠毀滅夢想的「對比」震波。
喬治克隆尼採用的殺手鐧則為「背叛」,同樣層次有別。首先是如何抗拒利誘。選戰未到最後,勝負難料,選到一半時,突然有人要來挖角,要求私奔敵營,來個密會,Stephen該如何因應?第一個層次是:要不要去,第二個層次是:要不要據實以報?第三個層次則在於:何時做出決定?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在機關算盡的時刻,「忠誠」已不純粹,就很難避開他人質疑了。Paul要逼Stephen走路的那番「忠誠」談話,確實義正詞嚴到讓Stephen百口莫辯,但是Paul跡近挑剔的潔癖,也反應出不同世代的價值觀,充滿理想性的美好往日,終究抵不過現實的利益盤算,也不合乎職場忠誠度的現世價值了。
其次則在於嘴上的「承諾」,究竟算不算數?打出挖角戰術的Paul Giamatti,有其兵法戰略,他的誠意與算盤,在底牌揭曉的那一剎那,確實是全片最血淋淋的職場現實,原本就得不到的,就讓別人也得不到,只憑一張嘴,動動唇舌,就能斬將搴旗,其實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明反間計,Paul Giamatti的翻臉告白,不但讓錯愕的Stephen如洗三溫暖,看戲的觀眾也備受震撼,堪稱是《選戰風雲》最犀利的職場人生。
最關鍵的「背叛」同樣是要由喬治.克隆尼自己來一肩扛起。不管他背叛的是理念、形象或者戰友,所有向下沈淪的選擇都是極其無情的人生現實,《選戰風雲》最夠力的批判點就在於站在夢想的彩虹雲端上,看到最真實的烏雲結構,那是千金難買的人生經驗,然而,我們只用一張電影票的代價,就換得了無數的體悟。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