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展出「空無一物」卻引眾人噴淚!《瑪莉娜的512小時》4.15登台


首先,參與者進入畫廊後,不被允許攜帶任何隨身物品,包含背包、夾克、電子設備、手錶和相機等都得在入場前先行鎖進保險櫃之中;除此之外,展覽並沒有時間限制,參與者可自由選擇所待時長,有趣的是,整個展場中的「物件」就只有瑪莉娜、參與者和一系列日常用具。

轟動全球藝術圈及各方權威媒體,並被國際藝評人譽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近年來「極具突破性」的作品《512小時》(512 HOURS)其展覽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即將於4月15日登上全台大銀幕,讓台灣觀眾能透過本紀錄片身歷其境地享受「行為藝術教母」的藝術盛宴!

片商捷傑電影於上週五於台北誠品電影院舉辦試片會,邀請到各方影評人及藝評人出席觀影;致力於當代藝文體驗教育的再造與價值創造的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小事製作」藝術總監「楊乃璇」恰好曾親自走訪《512小時》展覽,她回憶到:「經由本片帶我回到倫敦的那個夏天。印象中瑪莉娜本人在我旁邊的椅子坐下來的時候,我感覺到整個空間瞬間被她的能量充滿;多年後透過影像團隊的成果,才發現如此簡單又深刻的『藝術』長在彼此心中,可以毫無價值、也可以很有意義。」

影評人邱崇文也真情推薦到:「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看似無一物的空間裡,創造出讓人留連忘返的共鳴,引導看展人們從空無到忘我,再到沉靜到重生,綻放出一段獨一無二的⁣生命旅程體驗,過程讓人驚艷連連,動容與感觸良多,是今年最啟迪人心的紀錄片電影。」集結台灣藝文領域專業人士口碑好評於一身的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令人期待!

「藝術」和「虛無」間的曖昧關係,是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近年頻繁關注的主題,「越減越少」成了她近年作品的一大趨勢,而《512小時》展覽正是瑪麗娜對這個主題的極端嘗試;首先,參與者進入畫廊後,不被允許攜帶任何隨身物品,包含背包、夾克、電子設備、手錶和相機等都得在入場前先行鎖進保險櫃之中;除此之外,展覽並沒有時間限制,參與者可自由選擇所待時長,有趣的是,整個展場中的「物件」就只有瑪莉娜、參與者和一系列日常用具,瑪莉娜藉此將參與者轉換成表演主體,進行了一場關於「人際關係網」的社會實驗,讓一群仰賴21世紀科技的人們回歸到最本初的人性和情感。

瑪莉娜的512小時》真情記錄下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於2014年夏天在「英國倫敦蛇形畫廊」舉辦展覽《512小時》的始末,在總時長512小時、參與者高達13萬人、展出主題為「什麼都沒有」的展覽當中,有人訕笑譏諷、有人無所適從,然而,最令瑪莉娜本人意外地是——許多參與者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於場館內哭得淚流滿面,這成就了瑪莉娜打造《512小時》展覽的初衷:「唯有在靜中,才能辨識動。」瑪莉娜成功以參與者的情感流動作為展覽主體,為行為藝術史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時刻!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