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台北追緝令》:這也許是盧貝松目前為止真正最善用台灣的一部好萊塢等級電影!


秉持著完全不抱期待的進入戲院,甚至有點看笑話的心態,但我覺得…《台北追緝令》很好看啊!對我來說(但卻對很多人來說不是),本片真正拍出「台灣」的感覺。為什麼呢?我想我就反向用「曾經看過網友吐槽」的幾個點來為本片辯護。

台北追緝令》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 多一顆星給「台灣拍攝」

在觀看《台北追緝令》以前,已經不小心看了不少網路上的評論,為數不少的網友對於本片貶過於褒,有些人說這是一部只是在台灣拍攝的老公式動作片、有人認為女主角桂綸鎂與男主角路克伊凡斯不來電,甚至有人譏說這是《台北女子圖鑑》(同樣由桂綸鎂主演)裡的林怡姍的新男友…

秉持著完全不抱期待的進入戲院,甚至有點看笑話的心態,但我覺得…《台北追緝令》很好看啊!

台北追緝令》電影預告

台北追緝令》是法國名導盧貝松再次來台灣取景拍攝

盧貝松大概是數一數二熱愛台灣的國際名導了吧!從上次由史嘉蕾喬韓森主演的科幻片《露西》,到這次全片都是以台灣、台北為舞台的《台北追緝令》,自然電影在上演前就造成不小的話題。

但當你看到《台北追緝令》的預告時,你會想看嗎?

我是不會啦!不知道為何預告片的剪輯總給人一種好萊塢電影台會不斷重播的小成本製作電影,然而,實際進戲院捧場本片,會發現它的製作完成度依然很高,不是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國際導演(此指盧貝松,為本片監製,本片導演為黃嘉智)對於成品的完整度依舊有一定的品質保證。真正重要的是,對我來說(但卻對很多人來說不是),本片真正拍出「台灣」的感覺。為什麼呢?我想我就反向用「曾經看過網友吐槽」的幾個點來為本片辯護:

台北追緝令》吐槽點1:台灣人哪有隨時講英文?

有網友吐槽本片根本就是把台灣過度「國際化」,買車的時候業務哪有說英文?連外送員也聽得懂?這一點都不寫實。

首先,電影本來就不會寫實,再者,這是一部外國人拍的電影,英文台詞比較容易情感表露,也完全合理,況且本片還是讓一些「想要表現本土感覺」的角色或場景,讓角色選擇直接用中文、甚至台語表演,我認為光是想到這點,已經感覺到導演盡可能在拍成外國人看的電影的同時,保有台灣的「異國感」。其實讓角色說自己熟悉的語言並不是件特殊的事,試想雷利史考特還拍了一部說英文的《拿破崙》呢!我認為與其在意片中角色「為什麼說英文」,不如問另一個問題:說英文會影響到演員的表演嗎?

台北追緝令》吐槽點2:桂綸鎂的英文生硬?

網友的炮火馬上轉到台灣演員的表現上,認為桂綸鎂的英文影響到她演出的情緒,甚至因為非母語的台詞也讓她與路克伊凡斯的火花不夠強烈…

其實當我在看電影時,除了出場穿的貴婦扮相有些突兀,心裡不免想:這在台灣應該是上年紀的貴婦才有的打扮吧?但後面的演出我都覺得相對自然,而且頗有「我是靠男人,但也是靠自己」這種類型女性特有的自卑跟高傲感,我認為這樣的演出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至於英文口音,我認為不差,甚至本來以為與其他角色對戲時會出現明顯的停頓或情緒不連貫的狀況也都沒有發生,事實上,我覺得在看《台北追緝令》時,我認為導演已經找來台灣目前在線演員裡最會演的那1%來了!桂綸鎂在幾個回憶的片段,撕心裂肺的大吼以及傷心落淚時,都有牽動到我的情緒,至於與男主角的對戲,與其說「沒有來電」,我認為反倒是回憶畫面的「衝突感」太強,路克伊凡斯那頭明顯想要搞笑的假長髮,讓人出戲,但桂綸鎂的演技仍然在線,是否網友們太過嚴苛了呢?

如果硬要說什麼因語言產生的缺陷,我倒是覺得可以讓回憶畫面裡的桂綸鎂刻意講中文,製造這十幾年來她的轉變。而有些人認為小孩的演技都比較好的原因,八成也是因為「語言」,小朋友明顯是英文母語,但這也沒什麼奇怪,如果你看過讓小孩念雙語學校的父母,即便有些自身也曾是美國住民,但英文語感依舊不會比從小受英語訓練且持續學習的小孩還要更好。

台北追緝令》吐槽點3:這根本不是台灣!

有人說,本片塞了一堆標誌性的台灣、台北景色,就好像外國人不懂台灣,硬要拍出台灣感。但這點我就完全不能苟同,事實是,在觀看《台北追緝令》的時候,我認為盧貝松是真正懂得「拍出台灣」的外國導演。何以見得?


首先,電影的色調很自然,身為生活在台北30幾年的台北人,我認為這很台北。事實是,如果你看過《周處除三害》,才真正會覺得那部電影拍出來的不知道在哪個國家。當然,我並不是說後者不好,那是那部電影刻意套上的濾鏡,但《台北追緝令》的畫面,尤其是熟悉的西門町街頭、娃娃機店、信義區克緹國際大樓(有犀牛在門口那棟)甚至陶朱隱園的外觀,都是我每天經過、看過的台北,站在「外國人」的角度,導演已經用畫面拍出「不偏頗」的台北,這實屬難得。

台北追緝令》吐槽點4:故事超級老套。

另一方面,那些「相對不寫實」的內容,就是為了服務劇情的安排,這自然是導演刻意加工的地方,就像年輕的桂綸鎂飆的那台車,老實說,那一段真的有一種新奇的感覺,觀眾大概都不免飄出一句話:「妳是誰?妳在哪?」

再回到《台北追緝令》裡的其他安排,我喜歡導演不刻意要拍出「鄉下感」的拍法,本來當男主角說到女主角的家鄉是「漁村」時,我嗤之以鼻,心想盧貝松是否想要安排一個像是某個沒人知道的無人小島一樣的場景,但所謂漁村,其實也就在港口旁邊,而家鄉內部的格局與裝潢,也都蠻符合台灣可看見的風格(除了那個突然很像跑到玩命關頭場景的車庫),其實仔細回想電影的安排,會發現導演或電影劇組們還是有用心挑選角色發揮的場景,例如豪宅就在充滿想像的陶朱隱園,但追逐與打鬥卻在西門町商圈(不要忘記,信義區也有商圈),我想這就是導演或推薦場景的人給出的建議,在西門町商圈,才看得到我們引以為傲的小吃攤販,卻又不像夜市這般過於擁擠而讓畫面太過複雜。


最後的最終決戰,則有一種聚光燈的效果,in89戲院裡播放著《十面埋伏》,明目張膽地暗示著兩位男性角色的決戰也是為了一個女生,其實什麼隨身碟也只是「麥高芬」罷了!這是一部講述三角戀的電影,而導演雖用老套的劇情、簡單的公式,但也算是穩穩地抓著主線並收攏,反過來講,有太多電影,是刻意想要說什麼,但都各自留下懸念,結果就是主線模糊焦點、支線喧賓奪主,《台北追緝令》的劇情安排,可以說平庸、可以說是中規中矩,是優點還是缺點,兩邊說都通。

台北追緝令》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笑點、亮點

不過!總歸來說,我還是很喜歡《台北追緝令》,因為它除了公式化的劇情以外,仍然包辦不少笑點,有些單純的蠢,就好像臥底警察掉出警徽…幾乎卡通化的呈現或許讓許多人不願意承認「這還是有些好笑」,盧貝松導演、在日本拍攝的《極速追殺令》也有卡通一樣的打鬥畫面,被子彈打到的黑道會沿著他們跳出來的方向飛回去…

當然,本片也有一些「沒那麼蠢」的笑點,例如當父子兩人在混亂中相認彼此、例如不爽男主角的女主角母親要求他撥豆子…都是利用角色的差異、文化的差別來製造的喜感。另外,剩下有些「高明一點」的笑點,就真的是我認為本片的「亮點」,像是整個戲院的人都跑掉,只留下一對老夫妻看著兩位男性的對戰,我知道我接下來的形容也很老套,但在那一刻,我真的覺得這一刻是寫給台灣/台北觀眾的情書,因為我們就坐在戲院裡,看著電影中戲院裡看著兩位演員的老人(搞不好有些人觀看的影廳正是in89呢!),這種既現實又覺得不貼近現實的感覺,不覺得挺夢幻的嗎?

結語:《台北追緝令》真的很好看!看看外國人眼中的台北,其實很有意思!

綜觀來說,我很喜歡本片。《台北追緝令》什麼該有的內容都有,雖然可能有人吐槽這是一部「好萊塢電影台」等級的電影,但你真的會忘記它嗎?你可能會忘記裡面頻繁出現的美麗華摩天輪、台北101、還有那座貴到台北人都沒機會一窺內部的陶朱隱園嗎?


當然,你可能認為它不是真正的台北,台北沒有人開口閉口就是說英文、也沒有一個像桂綸鎂意圖想要詮釋的這種人,但她不是《台北女子圖鑑》的林怡姍,這部是電影也不是影集,沒住過陶朱隱園,誰知道住在裡面的又都是哪些人呢?事實是,就算主角群們跟台灣格格不入,但台北的景、參與演出的客串演員們,都表現的出乎意料地恰到好處,連本來我不抱太大期待的「李沛旭」,都在電影裡演足了「刻板印象中」反派該有的模樣。


台北追緝令》是外國人眼中的台北,是老外為了劇情需求塑造的台灣。至於夠不夠寫實?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自問:台灣的哪些特色應該被拍到?為什麼最終沒被拍出來?這背後可能不會是一件單純的事,無論是劇情的需求、實際拍攝的難度,或者是妥協後的結果,都值得想想,下一次,有人要來台灣拍電影,我們想要端什麼菜?秀什麼牛肉?才能拍出真正的台灣?

寫在《台北追緝令》以後的一些想法…

觀看本片時,心中一直有一個想法:桂綸鎂也太美了吧!以亞洲人的視角,完全看得出來她已經有年紀,但相信在外國人眼裡,她就像一朵年輕有活力的異國花朵。然而,在欣賞演員美貌的同時,幾個角度卻隱約看到《極速追殺令》中廣末涼子的既視感。我一直都很喜歡廣末涼子在《極速追殺令》中的演出,這也是一部盧貝松電影,但演員卻在拍完本片之後開始出現脫序行為,有傳言認為她在拍攝期間遭到導演「權勢性侵」…而盧貝松略有戀童傾向的傳聞也早就有所傳聞。

當然,最後,這件事沒得到正式證實。只是,心裡總有一點疙瘩。

作者:ERiC 【姓艾的瑞克】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989】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