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影評-《哥吉拉-1.0》:你的戰爭結束了嗎?世間的創傷都是每個人心裡的牢房


以一切都是綠幕的《哥吉拉對金剛:新帝國》來說吧,該片是一場「CGI大戰」,怪物是電影的主角。然而,《哥吉拉-1.0》的哥吉拉則是為了服務劇情的「背景設定」,用得多不如用得巧,《哥吉拉-1.0》正是絕佳的例子。

哥吉拉-1.0》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等了好久,這部獲得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的哥吉拉電影,本該要光榮地在各大市場上映,但貌似與日本關係友好的台灣卻遲遲無法上映,最終,等待的盡頭,也不是換來大規模的本地戲院播放,而是直上Amazon的串流平台:Amazon Prime Video…

不過,串流也好,終於有機會目睹這一部鑲金大作。

哥吉拉-1.0》電影預告

日本戰後電影 vs 美國美國怪物摔角

小時候,我最愛看的電影之一,就是錄影帶店租回來的《暴龍復活》(或者類似標題)、《摩斯拉》,長到一個年紀一後才發現,不知道是當時的翻譯問題?原來片名裡的「暴龍」竟然就是「哥吉拉」,而唱著奇怪歌曲祈求摩斯拉保佑的少女,原來也是哥吉拉宇宙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小時候,我就喜歡恐龍、喜歡怪物,在還看不懂劇情的時候,哥吉拉這類型的「巨物」,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直到有一天,美國人翻拍了《哥吉拉》,片名翻譯成《酷斯拉》…也許劇情毫無新意、還甚至直接抄襲了同時期上映的《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的嫌疑,但他們的特效實在太帥太驚人,而大蜥蜴的造型也比明顯穿著服裝「特攝」的日本哥吉拉更帥、更中二一些,自然而然,我就忘記了身為「元老」的日本哥吉拉…


說了這麼多做啥呢?可能也是因為後來推出的「傳奇影業哥吉拉」,想要真正做出「尊重原著」的改編,不只造型成了酷斯拉、日本哥吉拉的綜合版,風格也更像是抑鬱且人類也從操著大砲、火箭想要反擊的強勢心態,轉變成無能為力的小螞蟻,而前些日子才看過的《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雖然有部分的「抑鬱」風格移除了,但渺小的人類依舊,美國的怪物電影也硬是把「災難風格」轉變成「巨獸摔角大賽」,然後,在看完這部電影的幾週後,我打開了《哥吉拉-1.0》,日本人不甘落美國人後的怪物電影,把「災難」找回來了…

「哥吉拉」與「戰爭」都是不可抗的災難

很令我意外地,本片的哥吉拉不如我心中「守護神」形象,而是「破壞神」,因為戰爭而造成的異變,讓沈睡的海怪上岸,開始對人類最無情的反撲,當時的日本正處於二戰後的修復期,卻還是被這隻傳說中的生物無情踩踏,其實,不難看出「哥吉拉」與「戰爭」之間的直觀連結,無論是原子彈還是哥吉拉,它們都代表著災害的無情以及「沒有指向性」,什麼意思呢?

對於國家之間,也許戰爭的起頭有自己的新仇舊恨。對於哥吉拉與人類,也許變異後的它憤怒異常,想趕出狀似侵佔了自己領地的人類。但對於生活其下的「老百姓」呢?

無論是戰勝國、戰敗國,百姓總是無辜的,面對自然災害、戰爭,只能盡可能的活下去,死的人可憐、活下去的更是,男主角敷島浩一是個膽小的逃兵,兩次的逃跑讓他活在自己的心魔之中,片中數度提到的「我的戰爭還沒結束」,所謂的不僅是二戰、哥吉拉,而是戰亂後無法擺脫的「創傷症候群」,甚至是一部分的人在面對生活中的痛苦以後「自我懲罰」的心境。

相比之下,一個沒有家庭卻抱著一名陌生嬰兒來投靠的大石典子卻代表著戰後的「另一個面向」,她只想活下去,不只偷竊、厚顏地要求跟男主角一起住,這是另一種心境,無論如何都要活下來的頑強作法。而片中與哥吉拉做最終搏鬥的人們,也是一種「戰後心境的轉變」,從片頭神風特攻隊視死如歸的決心,到後來是為了「未來而拚搏」,是的,電影的最後,這一票人雖然面對似乎不可能打贏的對手,卻沒有打算犧牲,有趣的是,同樣是「對抗」、同樣是「生存」、同樣是「戰後的心理」,同樣的行為,卻因為心理不同,而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鑲金特效,真的?

若不知道它是「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還真的難從電影裡看出來《哥吉拉-1.0》為何得獎,這麼說也不完全是貶義,只是它真的也沒像想像中的如此厲害。但再仔細想想,它的特效預算是多少?以及在有限預算之下,要如何做出最佳結果?如果用這個角度,你會發現它的特效「很厲害」!厲害的是「有限資源最大利用」的特效結果,舉例來說,片中的戰艦、海水、甚至哥吉拉本身,若單看的情況下或許不若其他商業大片的高明,但套上特殊濾鏡加上時代感的場景時,哥吉拉這隻「海獸」的形象充滿壓迫以及威脅感。同樣地,特效的運用時機也讓電影的畫面更具說服力,以一切都是綠幕的《哥吉拉對金剛:新帝國》來說吧,該片是一場「CGI大戰」,怪物是電影的主角。然而,《哥吉拉-1.0》的哥吉拉則是為了服務劇情的「背景設定」,用得多不如用得巧,《哥吉拉-1.0》正是絕佳的例子。

不是沒有缺點,但我願相信那是「文化差異」

其實這部電影並非沒有缺點,尤其在少了大螢幕魅力的情況下,本該讓觀眾感受窒息的特效威力也大大減半,而這正是串流平台的「弱勢」,當分心的因素加大、缺陷也就更加凸顯,這裡指的是角色對白似乎略為平直、而心境轉換雖然應該很震撼,在《哥吉拉-1.0》中的表現好像也不高不低,這麼說吧!本來我以為我會為一些橋段動容,但卻好像就這麼雲淡風輕的過去。

另一方面,大概也就是因為「日本電影特有風格」吧!本片一直有些「把想法大聲喊出來」的台詞,就算本片是成人導向,這裡的表現也好像在看日本動漫,在情緒上就相對難以共感。但這我願意解讀成「文化差異」,若今天,同樣一套劇本傳到好萊塢導演手上,也許拍得出細膩的情緒、就拍不出戰後的無奈跟徬徨,反之亦然。只可惜,這部鑲金之作,在此時我大言不慚的寫著想法時,沒辦法獲得公允的評論,畢竟它的優點沒在最佳的平台展露、缺陷卻赤裸裸地在螢幕上裸露…

結語:《哥吉拉-1.0》看見日本風格的戰後、怪物、災難電影

最後,一點都不讓人意外的伏筆,沈入深海的哥吉拉再次復原…也許,下一部電影正是破壞神轉換成守護神的契機…,與其說這部片是「怪物片」、它更像是「災難片」,大自然本身並沒有恨意,怪物也沒有,只是出現在錯誤的時機,就像是「守護神」的反面也是「破壞」,只是這股能量要面對何方。《哥吉拉-1.0》是一部很日本風格的電影,它說著日本人傷痛的歷史,借物在一隻虛擬的怪物身上,它值得在戲院裡被看見,它必須要被看見。

作者:ERiC 【姓艾的瑞克】

本期焦點-【v.968】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