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老狐狸》:想賺大錢就要六親不認嗎?
《老狐狸》即使步調稍嫌緩慢,但仍然有一個值得反思的情節,其中對於「社會本來就不平等,但成功的人懂得利用這些不平等,為自己創造機會」的論述,真的很功利主義,但也很實際。
馬來魔影評:《老狐狸》(Old Fox)。評分:80分
◎【一言以蔽之】:劇情稍嫌平淡,但是著重社會寫實,探討利益與良知
1989年的香港喜劇《發達秘笈》(台灣片名:發財秘笈)描述一個原本很老實的人,無意中撿到一本秘笈,上面寫著賺大錢的方法,包括「把握機會,埋沒良心」、「狐假虎威,以虎制狼」、「關心社會漏洞,建設自己荷包」等秘訣,他照著做之後,果然平步青雲,但也眾叛親離,直到他翻到秘笈的最後一頁,才恍然大悟,因為上面寫著八個字:「六親不認,死路一條」!如今台灣電影《老狐狸》的故事背景,和上述港片的故事背景一樣,也是在1989年,那是物價和房價開始高漲,有方法的人突然變得很有錢,按部就班生活的人突然變很窮的年代,和早年的港片一樣,試圖討論利益與良知的拉鋸,但劇情卻不如港片的戲劇化。
《老狐狸》呈現出來的氛圍,是台灣文青式的社會寫實,看到監製是侯孝賢的時候,有一種「不意外」的感覺,台灣這個世代的導演受到侯孝賢、蔡明亮那一派的老導演影響太深,常常拍出很多步調緩慢,不重視戲劇性的電影,《老狐狸》的前半段,只描述一對父子不斷吃飯睡覺、上班上課、開瓦斯關瓦斯,偶爾吹吹薩克斯風,在餐桌上聊聊天,幾乎沒有發生什麼具體的故事,就可以看出當年那些「藝術片」的餘溫,直到這個少年老成的小男孩遇到他們家的房東,也就是人稱「老狐狸」的奸商,整部電影才開始進入主題,描述老狐狸把那些現實功利的致富秘訣教給小男孩,讓小男孩產生認知上的衝擊,也改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
女主角(但只有女配角戲份)的劉奕兒,在片中扮演老狐狸的部下,亮麗的裝扮之下,其實本質上是個社畜,只能做一些小小的反叛行為,試圖證明自己也有自主性,可是一旦事跡敗露,就會被老闆痛打,演出「工字不出頭」的社會現實,替人打工就是這麼無奈,即使外表再怎麼漂亮,終究是別人養的狗,而老牌演員陳慕義憑藉著的這個老狐狸角色,奪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殊榮,可說是實至名歸,他確實演活了這個表面上充滿紳士格調,實際上自私無情的市儈商人,即使賺很多錢,但是連家人都離他而去,所以在他眼神中的傲慢自信之外,也透露著孤獨,這是功利的代價,也是無情的結果。
演技派的劉冠廷,飾演小男孩的父親,是一個把「溫良恭儉讓」當成人生準則的人,但在功利社會當中注定是個失敗者,而白潤音飾演的小男孩,是本片真正的男主角,他希望家裡能脫離租屋生涯,趕快買房子,卻發現這個願望不如想像中簡單,於是受到「老狐狸」的影響,學習當一個獨善其身、唯利是圖的務實主義者,卻和他原先的純真價值觀發生衝突,而這樣的內心衝突,直到長大以後(由溫昇豪客串演出)才逐漸找出平衡點,也帶出這個關於同理心或良心至上的主題,試圖找出不需要六親不認也可以賺到錢的原則或方法。
整體來說,《老狐狸》即使步調稍嫌緩慢,但仍然有一個值得反思的情節,其中對於「社會本來就不平等,但成功的人懂得利用這些不平等,為自己創造機會」的論述,真的很功利主義,但也很實際,不過比較值得討論的是導演蕭雅全以本片奪得金馬獎最佳導演,他在2010年的《第36個故事》是「只拍一個意念,看不到太多具體情節」,相較之下,如今時隔13年的《老狐狸》確實比較有故事性,只是依然受到侯孝賢、蔡明亮那個時代的「薰陶」,花太多時間在拍吃飯睡覺之類的日常(小男孩洗澡甚至還洗了好幾次),這種「寫實」其實不是觀眾在乎的事情,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劇中人「發生了什麼事」,那才是電影劇情的意義。
當80年代的台灣悶片藝術已經過了幾十年,至今不少中生代導演仍然受到那個氛圍的集體感召,還在用類似的邏輯拍電影,也許確實可以受到藝文圈喜愛,可是當年的「新電影」已經隨著歲月成為「舊電影」,我總覺得台灣電影應該逐漸擺脫當時的影響,才能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電影(而且是真正新潮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