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007:生死交戰》 - 說再見,永遠都不是時候


純粹比較電影本身,《007:生死交戰》大概不是丹尼爾克雷格的五部龐德電影之中最好的,排在前頭的還有《皇家夜總會》與《空降危機》,但《生死交戰》是五部電影裡頭情感上讓我最滿足的,這集給了龐德最合適、最感人的收尾。

凱瑞福永擔任導演的《007:生死交戰》,是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龐德電影,也是龐德電影歷代六任男主角中唯一有「告別作」能好好將角色收尾的。不少人在問,是否需要看過其他同系列的龐德電影才能看懂本片?我個人認為,如果從沒看過任何一部克雷格飾演龐德的電影,要推測《007:生死交戰》裡頭來自過去的角色與龐德有何關聯,並不算困難,但情感上會少掉很多感動。如果可以的話,先看過《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會比較好,裡面有個重要角色帶來的影響,幾乎完全定義這個版本的龐德是什麼樣子;還有餘裕的話可以看前一集《007:惡魔四伏》,本集許多人物都是接續該片;再有時間的話建議看《007:空降危機》,該片不僅評價高,還描繪龐德童年的大概狀況、以及他的孤獨無依。




007:生死交戰》接續《007:惡魔四伏》的劇情,英國特務詹姆斯龐德(丹尼爾克雷格)原本與Madeleine(蕾雅瑟杜)在義大利沉浸於美好愛情中,但Madeleine隱瞞不提的過去陰影回來找上她,讓兩人身處險境。龐德不再能信任Madeleine,獨自躲去牙買加過著平靜生活,可是有一天,CIA的老伙伴Felix Leiter現身請他幫忙......




純粹比較電影本身,《007:生死交戰》大概不是丹尼爾克雷格的五部龐德電影之中最好的,排在前頭的還有《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與《007:空降危機》,但《007:生死交戰》是五部電影裡頭情感上讓我最滿足的,因為它乘載著前面四集的角色發展,到這集給了龐德最合適、最感人的收尾。

先說說技術部分,再來聊劇情本身帶來的感動。






凱瑞福永是第一個執導龐德系列電影的美國導演,但他完全尊重這部英國電影的各種傳承。或許因為是克雷格的最後一集龐德電影,本片可說是007精選輯,他喝的酒、他的單句笑話(one-liners)、他的招牌動作(轉身開槍)與招牌短句("Bond, James Bond."與"shaken, not stirred")、他一路以來遇過的人等等,能合理擺進來的都放進電影裡了。Billie Eilish演唱的主題曲〈No Time to Die〉,配上詩意的007片頭畫面,傷感又淒美,媲美愛黛兒在《007:空降危機》演唱的〈Skyfall〉。此系列長久以來極度吸引人的、由帥哥美女執行的大型動作場面,在本集也是相當精彩,尤其前段在義大利駕駛著Aston Martin DB5的飛車追逐戲碼、之後在古巴某派對由Ana de Armas搶走所有觀眾目光的動作戲,都教人難忘。








龐德與幾位女性的互動頗有趣,比以往作品都好,不曉得是不是後期加入修改劇本的《邋遢女郎》編劇兼女主角Phoebe Waller-Bridge的功勞。先前傳出的「由黑人女性出任新的007」消息,是有發生,但不是表面聽起來的那樣,整體處理得很好,不說教、不刻意,就只是兩個探員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良性競爭,全片主軸仍是對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龐德致上最高敬意,並未由於政治正確標準去扭曲角色的設定。兩小時四十三分鐘的片長,確實是有點太長,可以再剪得短一點、精實一點,不過考慮到這是克雷格最後一次扮演龐德,依依不捨的情緒讓我對片長很有包容度。




我很喜歡劇中幾段對話的細膩安排,例如接近尾聲,某兩個角色對話,A問了個他們早就確認過的話題,所以B耐著性子回答後又忍不住頂了句「我們不是講過這個了嗎」,但是過了一會兒,B突然領悟:A不是因為不知道而問,而是想在絕望中找尋那不可能的希望而問;A不是真的在問問題,而是在抒發心情、在試著接受現實。沒等A承認,B隨即自責地說「天啊,我真是太笨了,對不起」。這是好真實、好自然、又好體貼的溝通方式。很多時候,人無法精確表達內心感受,並非沒有能力,而是實在說不出口。這段對話用很簡單的方式,呈現了A的極度難受、B對A的關心體貼、以及兩人之間的信任與默契。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007:生死交戰》這回的出生入死,不僅是為了國家,對於龐德來說也充滿個人理由。關於愛與信任的問題,貫穿丹尼爾克雷格系列的龐德,從《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Vesper,到《007:生死交戰》的Madeleine,都讓龐德在怕被背叛的陰影中猜疑、心碎,因此被迫要帶著尖刺來處世,但在他的最後一站,龐德不需再猜了,他能全心愛人,並確定自己也被愛著。




本片的大反派Lyutsifer Safin(雷米馬利克飾演)雖然角色糟糕,但這位《歌劇魅影》般的反派至少很會利用他偷來的玩意,製造出最殘忍、最令人心痛的武器。這武器的恐怖功能,是依照DNA精準殺人,更可怕的是它也可以殺到與目標有血緣關係的人,所以不論是抄家滅族還是種族屠殺,都可精準完成。這功能對龐德與Madeleine兩人造成的傷害,實在相當陰狠殘酷。




我走出戲院後想了想,感覺《007:生死交戰》真正的反派,其實是時間。在戲裡是龐德的時間,到了戲外是克雷格的時間與歲數。在拍完《007:惡魔四伏》之後,丹尼爾克雷格曾說,他寧可割腕也不要再出演龐德續集,這種情緒蠻容易理解的,扮演全球最知名的情報員007,需要投注許多心力,拍戲過程常常受傷,克雷格從牙齒到肩膀到肋骨到手指到膝蓋都出過事,多次因傷動手術,若是再拍下去,對於今年已53歲的他是極大負擔。而在《007:生死交戰》裡面,克雷格彷彿將他擁有的一切氣力都投入這個角色了,我一方面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卻也替他鬆一口氣,畢竟他終於可以讓舊傷好好休養了。




人的死,好戲的結束,從來沒有適合的時機,總是有其他牽掛與遺憾。現在不合適,晚點不合適,永遠都不是時候,但它終究會到來。與其不切實際地希望能活到永遠,不如讓自己的生與死,都對你珍惜的人事物帶來最好的影響吧。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832】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