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看似遙遠的世界其實都近在眼前
延續《索爾之子》的攝影風格,導演也採用以手持方式緊黏角色後頸跟拍的淺焦長鏡頭,細膩描繪出當時布達佩斯的人文與歷史面貌。這種角色與觀眾都不斷嘗試撥開迷霧的過程,就是《日暮》整部電影最迷人之處。
《日暮》是一部2020上映的匈牙利歷史懸疑電影,又名日落紅塵,由導演拉斯洛傑萊斯執導,演員茱莉雅卡布、弗拉德伊凡諾夫、伊芙琳杜波斯主演,劇情講述在1913年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一名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子伊莉絲希望回到已故雙親多年前開設的女帽店工作,雖然遭到現今經營者拒絕,但卻在無意間得知自己還有一名未曾謀面的哥哥,倔將的伊莉絲開始在城裡四處探問,展開尋找親人下落和自身過往的旅程。
日暮影評:看似遙遠的世界其實都近在眼前
面對大時代不斷向前滾動的巨輪,小人物應該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儘管跟快速變遷的大環境相比我們的存在是這麼微不足道,就算費盡心力可能也無法對周遭情況造成任何影響或改變,但即便如此,深陷茫然與迷惘之中的我們是否還有辦法朝著自己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去嘗試或努力?電影《日暮》完美塑造出一個暴風雨前看似風平浪靜,但遠方躁動的烏雲卻早已不斷逼近的氛圍,華麗夢幻卻也充滿著罪惡與黑暗。
日暮電影評價好看嗎
在 2015 年生涯首部長片《索爾之子》就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匈牙利導演拉斯洛傑萊斯,再度推出入圍 2018 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並代表匈牙利角逐 2019 奧斯卡的新作《日暮》,把故事舞台背景從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轉移到導演的故鄉,這個在一戰前夕成為奧匈帝國核心城市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透過角色在人來人往市集與人煙稀少的街裡巷弄間走動,探索這個既陌生卻又帶有熟悉感的環境過程,細膩描繪出當時布達佩斯的人文與歷史面貌。
延續《索爾之子》的攝影風格,導演在《日暮》也採用以手持方式緊黏角色後頸跟拍的淺焦長鏡頭,或者鎖定著人物細微面部表情的拍攝方法,不僅為觀眾營造出帶有強烈真實感、宛如置身當地的沉浸式觀影體驗,也透過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背景畫面,配合主角伊莉絲對任何事物都感到疑惑的心理狀態,讓我們產生一股對後續未知故事情節與人物身世背景的好奇。這種角色與觀眾都不斷嘗試撥開迷霧的過程,就是《日暮》整部電影最迷人之處。
日暮電影遊蕩四處的角色
在兩歲時因父母火災過世便離開布達佩斯的伊莉絲,如今回到這個世界上唯一還跟自己有連結的女帽店尋求歸屬,但不像《索爾之子》的索爾有著希望能幫無名男孩安葬的明確動機,《日暮》主角伊莉絲原本單純探尋兄長身分的旅程,也在前個問題還沒找到答案,其他謎團就隨之而來的處境而越覺迷失徬徨,使她就像個遍尋不著方向的遊魂,深陷於當時奧匈帝國輝煌景象背後的社會黑暗之中。
伊莉絲從掌管女帽店的布里爾口中聽聞哥哥犯下暗殺伯爵的案件,想找出他是怎樣的人物,到踏入城市邊緣角落的地下社會,遇見馬車夫賈斯巴、多次警告她要離開的卡爾曼,並見證伯爵夫人宅邸的反叛攻擊行動,內心也隨著這些日子的所見所聞而衍生許多疑問。到底《日暮》片中出場的這些角色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布里爾華麗的女帽店裡隱藏著什麼秘密?以萊特為首的無政府組織其真正目標與背後動機又是為何?《日暮》雖然直到最後也沒有做出相當明確的解釋,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值得我們自行去思考與聯想探究。
日暮電影劇情的主題
就如主角伊莉絲在片中見證了許多關鍵事件的案發過程,但她卻是個對任何事都感到一頭霧水的局外人,《日暮》延續《索爾之子》微觀且具壓迫性的影像呈現手法,為的就是只讓我們看見帶有巨大訊息量的故事之中一個小角落,而這都成功跳脫了先前許多歷史類型電影會使觀眾以預先得知最終結果的上帝視角來看待整個劇情的敘事,讓我們能真正融入片中角色與場景,真實體會當時戰事正在醞釀,奧匈帝國彷彿隨時都可能瓦解的不穩定時代氛圍。
也正是如此,導演繼《索爾之子》之後再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的感官體驗,使《日暮》在整個故事充滿許多疑問與未解之謎,進而指引觀眾透過跟以往不同的方式或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的情況下,我們不仿先拋下對於劇情進展的理解,把自己想像成跟伊莉絲一樣,腦中沒有後世歷史學家對於一次世界大戰前因後果的研究,思考一位 1913 年匈牙利的人民,身處於一個強大帝國逐漸殞落崩塌、走向「日暮」的時代背景之下,將會有怎樣的想法與感觸?
日暮電影的歷史背景
我們現在都知道一次大戰的導火線為奧匈帝國皇儲被刺殺的「塞拉耶佛事件」,但奧匈帝國作為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所組成的「二元君主國」,對匈牙利人而言,他們就像是只看到結果而不知背後來由的《日暮》主角伊莉絲,還沒來得及搞清楚狀況,就因為德國想侵略歐洲的野心與奧地利皇儲被刺殺等複雜情況而連帶捲入戰火,被迫跟整個歐洲為敵對抗,客觀上來看這又是何其無辜?
到頭來我們才會發現,《日暮》片中角色陣營其實都是一戰前夕的匈牙利寫照,翻修店面來招待皇儲夫婦的女帽店、伊莉絲哥哥所領導的地下組織分別為匈牙利王國裡的親奧派與獨立派,而主角伊莉絲這個走到哪都如入無人之境,讓人懷疑她是否真正存在的角色則是匈牙利人民的象徵,因此她在片中從陷入兩派之間抉擇,相繼遭遇雙方的拉攏與剝削,到最後脫下華麗的女帽,帶領群眾掀起一場革命,確實也為《日暮》增加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觀點。
日暮電影結局反映的現實
當然歷史終究無法改變,匈牙利最終還是跟隨著奧匈帝國在戰爭裡陷入末日般的火海,不過在《日暮》片尾下著雨的壕溝裡,整部電影裡都帶著觀眾觀看布達佩斯在末世前各個社會角落的伊莉絲,這次則抬起頭把雙眼望向了鏡頭,這是否也代表著我們現今世界其實也是 100 年之後的另一個布達佩斯?表面繁榮的背後同樣藏有著許多可能帶來一觸即發的災難或毀滅的危險因子?這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
日暮影評結論
整體而言,儘管目前看來許多影評和觀眾都認為《日暮》不及導演前作《索爾之子》,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或許本片確實較為沉悶且難以入口,但也不可否認扣除電影優秀的攝影與美學呈現,《日暮》確實也讓我看見觀賞電影除了能否理解劇情之外,還有將自己沉浸於導演塑造出來世界裡頭,通過對周遭環境與其中象徵隱喻的觀察來發覺電影核心主題的另一種可能,這樣的觀影體驗確實相當有意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