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感謝上帝》那些以愛之名的罪愆


片名《感謝上帝》,聽來也許乍聞是充滿嘲諷的,而本片援引此句,自然是在鞭撻以愛之名,而行迫害之實的信仰惡魔,導演歐容訪問了大量的受害者,也用了這些神職人員的真名,精煉出三個代表故事,這三個主人翁各有自己人生的困頓。

亞歷山大是個家庭幸福美滿的中年人,一次與孩子同學的父親的交談,讓他回憶起年少時在童軍營隊發生的悲慘遭遇,原來那時帶領童軍的中年神父貝爾納.培耶納曾經帶他去暗房,並且猥褻了他,而且這樣的情況還不只一次……

亞歷山大因為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想透過天主教系統申訴這個案件,希望樞機主教巴爾巴蘭能夠秉公處理,讓培耶納神父失去神職人員的資格,並且不再有機會能傷害其他男童。

但巴爾巴蘭顯然想息事寧人,畢竟這段不愉快的經歷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也早已過了法律追訴期,巴爾巴蘭認為重要的是培耶納已經坦承罪行,也自陳1991年後沒再荼毒任何男童,目前培耶納也被禁止與男童有任何私下聚會的可能。再者,更重要的是亞歷山大已然是個健全的大人,該如何面對往後的人生才是關鍵,緊緊抱著過去的傷痕,對他是不好的。

求助無門的亞歷山大決心將培耶納神父告上法庭。

亞歷山大的舉動,像是漣漪效應一樣,逐漸擴散開來,馮斯瓦也曾是這樣一個男童,由於事發當年,馮斯瓦的父母曾寫信給當時的樞機主教,控訴培耶納親吻自己幼子的不當行為,而留下了信件證據,警方尋線找上了馮斯瓦的父母,也希望他們能說服馮斯瓦出面指控培耶納,因為馮斯瓦是目前警方唯一能找到的尚未過追訴期的受害者。


馮斯瓦幾經掙扎,終於決定出面面對自己的幼年創傷,並且儼然成為一個人權鬥士,找上了另一個有同樣經歷的醫生,一起過濾所有參與那個童軍營的學員,詢問他們是否也有這樣不堪的經歷,並且組成了一個「不再沉默」互助會,開始要跟龐大的天主教會長期抗戰!

艾曼努的母親透過新聞報導知道了「不再沉默」的許多成員出面控告培耶納當初犯下的罪行,將這些報導整理給了艾曼努,艾曼努是另一個受害者,他不像亞歷山大跟馮斯瓦那般幸運,他們兩個成年後都成家立業,一手建立了一個完整健全的家庭,妻子也都支持著他們,願意陪同丈夫一起面對傷痛……艾曼努的生命際遇悲慘,他幾乎無法與任何人建立親密關係,也有嚴重的人際障礙,但在知道原來有許多像他一樣的受害者後,他也逐漸打開心防,面對那些傷痛,想要追求更完整的人生……

本片改編自法國里昂區的真實神父性侵男童案件,至少有多達70多名的男童遭受魔爪,劇中的神父全部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導演也用了這些神職人員的真名。本片拍攝前期一直處於秘密階段,因為教會以「無罪推定論」要求尚未有法院決斷的案件,不應當成事實正式上映!然而本片上映前夕,樞機主教巴爾巴蘭被控告「隱匿案情、知情不報」的罪名成立,像是狠狠打臉了天主教會一直「隱匿與縱容此事的共犯結構」,才讓更多無辜男童受害。截至本片上映時,培耶納雖已被剝奪了神父職位,但審判仍在繼續……

關於天主教神父性侵男童案件(事實上,不僅神父性侵男童,還有為數更多的修女、神父虐待男、女兒童的案例),在上個世紀末與本世紀初不斷被報出來,其實1980年代已有零星個案,但那時天主教勢力龐大,加上教會的封閉系統,讓這些事難以追索,通常都以神父被調任而不了了之。


直到21世紀初期,美國、加拿大與澳洲陸續出現這類案例,又被權威媒體大肆報導,才讓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曝光!

最有名的當屬2001年波士頓環球報的報導,震驚了世界,此案件於2015年被改編成電影《驚爆焦點》,並於當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

我一直記得片中的兩幕,一幕是受害者哭泣著訴說他如何被雙重背叛了:第一層背叛是這個男童當時家境清寒,神父幾乎是以生命救星的姿態降臨在他的生活中,他全然地臣服於這位等同於神又親如父親的人的黑袍底下,然而,神父卻背叛了他的信任,藉機性侵了他!這是第一層背叛,傷害他的是他最信任的人,這於一個孩童而言,是怎樣難以承受的劇重傷害?第二層背叛來自於對信仰的背叛,他的生命唯一的光輝來自於教會的恩賜,而賞賜者卻也變成生命中最可怕的剝削者!

另一幕則是記者去詢問已然退休的神父,為何當初會對男童做下如此殘暴的罪行?神父一臉不解地說:我是做了這些,但我作錯了什麼嘛?我以前也是這樣長大的呀……

言下之意,神父是透過「學習」而「傳承」了這樣的「傳統」,可惜那部片後來並沒有更深刻地去挖掘這個部份!否則我會很想知道神父的成長經歷與其後的行為的聯繫,以及他作這些事時的內心過程是什麼!


回到《感謝上帝》,導演歐容這次訪問了大量的受害者,精煉出三個代表故事,這三個主人翁各有自己人生的困頓,比如,亞歷山大的父母非但不支持兒子去控訴培耶納神父,還譴責兒子就是愛「惹事生非」!這說明了許多受難者父母的心態,因為就某方面來說,他們也像是共犯,他們親手將兒子送入了狼人口中,甚且沒有保護好兒子,但要承認自己的過錯實在太困難了,所以乾脆繼續責怪兒子,讓良心安心些還容易過生活。

而馮斯瓦的困難則是他的哥哥路易,路易對弟弟遭受性侵一事充滿憤怒與不諒解,認為弟弟因為這件事已然佔據了父母的所有的關愛,也讓馮斯瓦變成一個完全自我中心的人,永遠在談著他的傷痛經驗,要所有人傾聽,把自己的苦難放大到全世界的範圍那樣,好像地球都該繞著他轉。

艾曼努則有嚴重的性障礙與關係障礙,低自尊,但永遠說著自己是「斑馬」― 智商過高,導致於無法正常融入人際網路的悲慘案例。

片中的培耶納一樣說了自己小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導致他病態地迷戀男孩,他甚至不只一次向教會陳訴自己的罪行,但教會卻沒有處理!

但本片也沒有深挖培耶納的內心深處,意思是,身為神職人員,他當然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他卻仍不住地犯行,於是像他這樣的人,內心世界應該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他會把這些罪行放於每日的懺悔中嘛?還是他壓根合理化了這類行為,解讀為一種「恩賜」(對男孩的滌愆儀式)與「獎賞」?夜深人靜,面對自己無能掌握的慾望,他又如何自處?他會自我懲罰?他曾嘗試過避免自己再犯的可能?


所有這些關於神職人員內在世界的探索其實是讓我更好奇的!因為顯然神父並沒有意識到(或者說故意忽視)他的罪行對這些男童往後生命的創傷,有一個男童甚至自殺了!而以愛之名為出發的神父,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果呢?又該如何面對上帝呢?最重要的,如何面對自己呢?

歐容是位以敘事手法大膽著稱的導演,第一次看他如此「溫文爾雅」地講述一個如此戲劇化與悲慘的故事,有點不太適應,也許故事本身已然夠戲劇性了,所以他僅是很平順地展開了這個文本,沒有他慣常怵目驚心的悚動感,卻多了些人文情懷。

片中令我最感動的是亞歷山大,首先,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而且帶領著妻子與五個子女一起虔誠地侍奉上帝,為他的信仰獻身,片中令人震撼的是他對五名子女說出自己的被性侵經歷!要知道,於一個男人、父親而言,這須要多大的勇氣?他卻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傷痛,並以這段傷痛警示子女們。

這邊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我們看待受害者的心態,雖然大家都知道絕大多數受害者是無辜、可憐的,但我們似乎很難不用異樣眼光去看待受害者,無論是過多的同情,抑或是融合了因果業報論的審視目光,連受害者都會隱隱有種自咎感:覺得我是不是作錯了什麼,才會遭逢此事?


要知道,要從受害者身理與心理徹底剝除這個思想惡瘤,何其困難?!何況受害者要有意識地去審視自身的傷口,承認自己很受傷,接受不是自己的過錯等等,這都是一步一步艱困行來的生命足跡,電影礙於篇幅,演的清簡,於人生卻可能是數十載的顛簸呀,而絆倒、無法前行者更是所在多有!

然後,在經歷了這樣的坷坎後,還能堅定不移地信仰上帝,又是何等的信念呢?這絕不是輕易地盲從或迷信就能概括的抉擇,他心裡知道,無論如何,錯的是人,而非上帝。

最後,片名《感謝上帝》,聽來也許乍聞是充滿嘲諷的,因為這取自於樞機主教巴爾巴蘭在記者會上說得:「感謝上帝,大多數的案件都已經過了追訴期……」語畢自然引起一陣撻伐,巴爾巴蘭也隨即承認自己口誤了。

而本片援引此句,自然是在鞭撻以愛之名,而行迫害之實的信仰惡魔(而且,如果輸入本片的英文片名《By the Grace of God》,會出現很多認真在讚美主的網站,分享著信徒在主恩下領受的生命奇蹟)。


然而,我覺得就一個信仰者而言,《感謝上帝》除了無盡地揶揄與反諷之外,也許就亞歷山大這樣的實信者而言,是認真地在感謝上帝,賜給他這段經歷,並讓他在遭逢這一切後,依然堅信著主恩,並以此事之揭發,而得以清理教廷內的沈痾、毒瘤!我相信,於他們而言,上帝從未背叛過他們,而是為他們尋了一條較崎嶇的信仰之路罷了。

By the way,我不是天主教徒,也非基督教徒,所以絕沒有在替他們說話。

當然,關於神父們性侵兒童的事,還有很多可討論的面向,比如,為何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是神父培養體系出了錯?還是剝除神父人倫慾望的終極結果?神職人員內心無法揭露的慾望世界,又該如何正視與解決等等,都還須要時間去一一釐清,這裡也無法一一細訴各種資訊,但總希望這樣的人倫慘案,將隨著這些事的揭露而徹底消逝吧。

作者:Rady 【Rady to be…】

本期焦點-【v.706】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