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吉娃娃羅曼死》:吉娃娃原來到底想做什麼?


電影一方面給我距離感,一邊又覺得能跟劇中角色產生共鳴;吉娃娃之於這群人,既是映照出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卻也映照出他們各自的不足與自卑,在片中成了一種奇妙的存在,每個人都想霸佔她與理解她,但每個人又或多或少看輕她與排擠她。

「大家都很窮,想去的地方很多,能去的地方卻很少。」

網紅美少女吉娃娃遭人殺害,朋友美樹拜訪當年常跟吉娃娃混在一起的朋友們,想要拼湊出吉娃娃死前生活的模樣,然而這群「好友們」既不知道吉娃娃的本名,對她的私生活也有截然不同的想像與看法......

二宮健導演的《吉娃娃羅曼死》,改編自岡崎京子作品,我沒看過原著也是第一次接觸二宮健導演作品,感到有些陌生,也需要點時間進入狀況;《吉娃娃羅曼死》有帶給我驚喜,其一,影片插曲選得真好,音樂節拍與畫面搭配的極好,有種看大型MV的錯覺(看完有想找原聲帶來聽!)。

其二,本片的年輕演員們:門?麥、玉城蒂娜吉田志織等人,精采詮釋年輕人放蕩虛無性開放的生活態度,其中,飾演吉娃娃的吉田志織,純真又俗艷、開朗又寂寞、熱力四射又空虛寂寥,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大叔淺野忠信的出場時間不多,但氣場強大的他,每次現身都能立刻抓住觀眾目光。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吉娃娃羅曼死》令我想起《聽說桐島退社了》和去年北影的《去他X的放蕩青春》,不約而同聚焦在年輕世代的徬徨與人際關係的疏離;老實說,觀賞《吉娃娃羅曼死》時,我有著極大的距離感,甚至有些不明所以,邊看電影邊問自己:這群年輕人怎麼了?為什麼他們可以如此遊戲人間行徑大膽?可以在不同朋友間尋求肉體慰藉卻不感到罪惡?

「你為了隱藏真實感情,才總是拿著攝影機吧?」

電影一方面給我距離感,一邊又覺得能跟劇中角色產生共鳴;吉娃娃是誰?美樹與越多朋友聊起吉娃娃,我們(觀眾)反而越看不清吉娃娃的樣貌;我非常喜歡每個人對於吉娃娃的看法都有些出入(人們看待自己與看待他人的眼光本來就不會一樣),愛死這群人有時候愛著吉娃娃、有時候羨慕著吉娃娃、有時候又恨透了吉娃娃;吉娃娃之於這群人,既是映照出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廣受歡迎、快速竄紅、青春無敵),卻也映照出他們各自的不足與自卑;吉娃娃在片中成了一種奇妙的存在,每個人都想霸佔她與理解她,但每個人又或多或少看輕她與排擠她;我們對公眾人物(或群體裡最顯眼的那個人)不也有過又愛又羨慕又嫉妒的矛盾心情?



吉娃娃擁有姣好外貌,身邊不乏追求者,但她依舊感受不到愛的存在、依舊填不滿內心的空洞、依舊無法對自己產生信心(攝影師對吉娃娃的語言暴力好讓人驚心與不捨),因此吉娃娃只能不斷追求刺激不斷燃燒自己,只為抓住一刻「幸福」;吉娃娃最大的悲傷,是不管她的IG擁有多少粉絲、不管她睡過多少個男女朋友、不管她如何隨時帶著笑容面對世界...,她渴望的幸福(最好的時光),依然不斷從她指縫間流逝,吉娃娃很努力抓住些什麼,卻什麼也抓不到。

吉娃娃選擇享樂放縱的生活方式,是因為她渴望被珍視與欠缺自信與追求愛情嗎?「吉娃娃原來到底想做什麼?」美樹在片中這麼問,美樹探訪很多朋友,最後依然得不出絕對的答案,而銀幕外的我們,或許也不該賦予吉娃娃的選擇一個絕對意義吧。

「想想,那其實是我們青春式的自殺攻擊。」

青春是什麼?或許是大膽的,有大把時間揮霍的,可以恣意享樂的;但青春與快樂能維持多久?電影裡,吉娃娃等人搶了6百萬元,這筆錢在短短幾日內就被花光,這6百萬元即是吉娃娃的人生,沒有計畫、不顧未來、活在當下、迅速燃盡;這6百萬也是吉娃娃與朋友關係的展現,每個人都享用了(金錢/吉娃娃),但沒有人真正在意錢(吉娃娃)去了哪裡;這6百萬更是青春的隱喻,這群年輕人以為6百萬(青春)很多,其實錢(青春)一下子就花光(逝去),再也回不來。

吉娃娃羅曼死》後段有點悲傷,除了吉娃娃外,我們也在吉娃娃的朋友身上,看見他們的變化:沒有拍成的電影、無疾而終的愛情、踏入職場的不適應與焦慮與憤怒等;吉娃娃的死亡,無疑也是這群人與他們的青春時代告別;電影開場,美樹等人對吉娃娃的死亡感到震驚,隨後更有編輯採訪美樹,想要理解人氣網紅吉娃娃是個怎麼樣的人;電影尾聲,隨著不同新聞事件的發生,吉娃娃兇殺案慢慢被世人淡忘;這讓我想起吉娃娃的前男友吉田曾對她說:「只有妳跟別人不太一樣。」。

諷刺的是,吉田不只對吉娃娃講過這句話,他也對美樹還有舞廳裡搭訕的女孩講過,每個女孩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經過一段時日後才發現自己與他人並沒有不同;《吉娃娃羅曼死》以暴力事件拉開電影序幕,以道別結束電影,說的既是青春的早逝(死去的人永遠活在20歲,活著的人則要面臨越來越老的自己),也是每個人最終將被遺忘的相同下場。

作者:香功堂主 【香功堂】

本期焦點-【v.696】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