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獵殺令》滿滿兩小時精采的過程,但就是只有過程
《潛艦獵殺令》無法成為很全面性叫好的片子,可是至少它把商業娛樂性做出來了,整個過程的經歷實在蠻過癮的,如果你沒有那麼在乎故事的邏輯性要很完美,只要有蠻豐富的故事就可以了。深海的沉重壓力,以及許多動作場景是需要大銀幕來加分的。
《潛艦獵殺令》確實把潛艇戰拍得很精采,整部片不只是在水底,還有政變、救人質的地面槍戰等等,片長兩個小時,基本上從一開頭就直接進入緊繃狀態(後來還會越來越緊),一路到片末,單純的娛樂效果是很夠的。故事有它的特色,但也因為娛樂取向而有所犧牲。
先來談談娛樂性的部分吧,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這次不用親自打打殺殺了,在潛艇上做的是指揮,可是很多臨場的冷靜判斷,和需要下的賭注,還是讓他的「靜態角色」很有動作魅力(但我本來就很喜歡他,所以多少有主觀的偏心)。電影一開始是以水下的場景為主,因為深海環境以及潛艇的性能,我本來是不預期能打得多過癮,畢竟就是魚雷發射出去,有中和沒中的差別?可是看了《潛艦獵殺令》確實能感受到那種在深海裡知道有魚雷朝自己的潛艇殺過來的那種壓力,也看到臨場經驗戰術的運用能帶來不同的勝算。
當然,不能整片都在水底對射魚雷,《潛艦獵殺令》也很快就帶出了一些俄國內部的狀況和陰謀,派出一個地面小組去偵察,增加了一些情勢上的變化,後來也演變成地面的槍戰,雖然這裡沒有大角色參與,真實感是相當夠的,每一槍每一摔都好痛,現場的壓力度很夠,不玩特別耍帥的動作,可是執行計畫和各種不可預測因素發生的過程,就讓這些動作戲很夠抓住觀眾注意力了。
當局勢漸明朗之後,水底、地面、總部的各種決策和執行通通參與進來,真是好熱鬧。
所以,看起來很豐富吧?
過程的確很豐富,但因為電影從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就是把焦點放在這個過程,所以前因後果的部分相對被捨棄了,因為無法理解完整的故事,有些細節的發展會感覺是為了戲劇性而設計(因為這麼做可以讓主角有理由去冒險,所以就設計一個情境來導致這件事發生),編劇的本意不見得真的是如此,可是因為缺乏資訊,就很容易如此聯想;且對於人物的認識也僅限於他們出場的時候和人互動的反應。
傑瑞德巴特勒飾演的主角艦長算是比較OK的角色,因為他的戲多,在接下這個工作時,在屬下應對時,在處理危機時,在做決策時,都有機會透過事件來呈現他的特質。我還蠻喜歡《潛艦獵殺令》放入的一個元素,就是敵人之所以是敵人,可能只是因為雙方就生在不同的國家,並不是因為他是個爛人或是你和他有仇…。當然,在戰爭中釋出善意或是為對方做什麼,很可能會害死自己,可是在某些情況下,回歸到人的層面,雙方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然而,在兩國之間關係本來就不是很友善的時候,雙方的互動又牽扯到軍事機密以及身分立場,「人」的成份能佔多少?這可能是在現場最了解所有現況條件的當事人得要自己決定的。
但除了兩國艦長亦敵亦友的交手之外,其他的人物就顯得比較…為了劇情而介紹。比如突擊隊隊員,《潛艦獵殺令》有稍微安排一些簡單的小片段情節,讓觀眾認識他們幾個人,可是真的就是認識一下,然後他們就去發揮必要的功能去了,他們這些人本身的故事並不重要,似乎卻又不能都不講他們是誰就直接讓他們去打打殺殺,所以就這麼點到為止。
稍微大一點的角色,比如「反派」叛變角色,為什麼要叛變、叛變之後要幹嘛等等都不太清楚,只知道這人就是要叛變(對於《潛艦獵殺令》著重的這段過程,的確只要知道這樣就可以發揮他的功能了)。美國高層也是很奇妙,幾個不同機構的人物,因為描述甚少,不同的意見似乎只是要製造衝突氣氛,不太有真正幕後決策階層的真實感。即使用上了戲精(應該叫戲神了)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劇本就是沒給他多少戲份,就是只要他做某些事,光靠演技也是無法把空缺的部分演完整。
所以,《潛艦獵殺令》無法成為很全面性叫好的片子,可是至少它把商業娛樂性做出來了,整個過程的經歷實在蠻過癮的,如果你沒有那麼在乎故事的邏輯性要很完美,只要有蠻豐富的故事就可以了,重點在氣氛感受,然後想看的也就是主角,其他角色無所謂,那其實《潛艦獵殺令》是非常可以的。也推薦大銀幕,因為深海的沉重壓力,以及許多動作場景是需要大銀幕來加分的。愛看商業爽片的話可以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