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親密陌生人》人與人最理想的距離,絕對不是零距離


可以先思考一件事,當我們「覺得」自己很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了解的是不是只有他和我們互動的這一面?《親密陌生人》是之前義大利版《完美陌生人》的翻拍版,兩個版本我都喜歡,如果先前錯過了義大利版,韓版別再錯過囉。

親密陌生人》是之前義大利版《完美陌生人》〔Perfect Strangers〕的翻拍版,兩個版本我都喜歡,如果先前錯過了義大利版,韓版別再錯過囉,這部片子利用一個小小的遊戲,把很多人與人之間相處互動的距離拿捏和相關的元素拿來討論,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對當中的某些情節有共鳴,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只是我們不會這樣赤裸裸地呈現。

親密陌生人》用一個老朋友的聚會,在聚會上玩一個晚餐期間所有手機訊息都要公開的挑戰遊戲,讓許多問題浮上台面。看起來要說的主題是,我們認為非常親密的人(另一半、四十年的好友),我們了解他們的程度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嗎?但我覺得這只是其中一個主題,還有很多很多相處之間的細節很值得細細品味的。



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有一點小亂,因為一下介紹三組人馬,且對我來說韓國人的名字都蠻難記的,我又不是很會做臉孔辨識…如果你也有這類困擾,別擔心,等他們都聚在一起的時候其實並不難分,一方面夫妻會坐在一起,二方面人物就只有這些了,都定下來之後硬是看衣服也能區別(男性角色差異比較大,女性一個比較年輕小女孩,只剩另外兩個熟女靠衣服來分,應該不難),且因為面對面了,叫到名字通常也會把鏡頭帶向那個人,所以記不住名字也都可以知道在說誰,不會認人沒有什麼影響,可以放心看。

雖然片中的場景幾乎都是在一對夫妻的家中,完全看人物之間的聊天,但一點也不會悶,剛開始或許好像只是看著我們不熟的人聊我們沒什麼興趣的話題,不過不用多久,他們決定開始玩遊戲之後,有趣的改變就會發生。加上對白中有些幽默,角色的個性也很鮮明,緊湊度是足夠一直吸引觀眾注意力的。

至於過程,就要留給大家自己看了。
要看什麼?可以看得很多,我可以抽象地聊些概念,具體的事件就不談,不要破壞到大家看電影時的新鮮感。

可以先思考一件事,當我們「覺得」自己很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了解的是不是只有他和我們互動的這一面?只是我們主觀認為那就是他的全部?換個角度好了,想想你和家人的互動,你有什麼事都告訴家人嗎?你家人知道你在工作上或和朋友相處上是什麼樣子?你的另一半又知道你所有的事嗎?也許你們向彼此保證過會信任、會坦誠,但你真的所有的事都會跟他說嗎?

任何兩個人之間都不可能100%吻合的,再親密的人,可能都會有些小磨擦,或是不喜歡對方的某些習慣,而因為有差異的存在,再近的關係,也有一定的距離和彼此自己的空間,才會能夠呼吸,能感到比較舒適自在,要求對方完全公開自己的一切…可能沒有人能承受得起。



你有沒有不自覺和朋友甲出去時說了兩句對朋友乙的抱怨?但那就表示你討厭乙嗎?或許只是牢騷,你也沒有很在意,但如果甲跟乙說?乙會是什麼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有話沒跟對方說,是有考量的。也許是因為說了也不會改變什麼,能接受就接受吧(但偶爾可能會和別人抱怨兩句);也許是因為說了反而會讓對方有不好的感覺,或對方不見得能懂,說了會破壞關係,又何必說呢?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重點是,說與不說影響的不只是資訊的傳遞而已,對方是人,對方對於訊息的解讀和反應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你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點,他可能超在意,反之亦然,怎麼拿捏實在是一門學問。

其實人與人之間可能一直都存在著這種…距離的調整,只是以前因為資訊傳遞的方式簡單,基本上見到人才有可能說到話,所以很多現象並不一定會浮現出來,可是這些年網路的發達,社交媒體幾乎人人在用,很多埋藏已久的狀況就會被帶出來了。
請問各位有沒有看過甲截圖乙的對話,然後傳給丙看?有沒有因為對方訊息已讀不回就在想東想西?會不會不經意地用臉書貼文來讓影響別人對我的印象(「我和男友很幸福喔」的放閃照;「我和這個網紅很熟喔」的炫耀文;「我在做善事喔」的捐血打卡;)?請問你事情做不好的時候,你被貶的時候,你幹了壞事的時候,你有險惡心態的時候,你會不會在臉書上寫出來?你不會,那你覺得別人會不會?如果也不會,我們在臉書上看到的是否只是一個人的「公關」形象?

並不是我們對人都要有防衞心,而是這是人際關係的本質,我們是在「能夠舒適互動的範圍」進行互動。我們是可以一起運動的朋友,不表示我們一定要一起吃飯或談心;我們是可以聊天的朋友,不表示我們一定要一起去旅行;我們是價值觀很像的朋友,不表示我們做事的方式一樣能夠共事;我們是夫妻,也不表示我所有和同事、朋友的互動細節都要讓你完全接受認同。因為人與人有差異,人與人之間最理想的距離絕對不會是「零」。那個距離並不等同「信任度」,我倒覺得比較像是「適合度」。



怎麼和人相處最好?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我們可以學一些經驗,但對於每個個案,多少都還是需要一些試誤的過程(所謂的磨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意識到,人際關係本來就不完美,人本來就會有自己想要保留的部分,也沒有任何人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我們連自己和自己24小時相處都不見得能了解自己了)。想想看,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很多面,當你接觸它的時候,都只能碰到面對你的那一面。如果你們的互動也都維持在類似的情境,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到其他面,有時是要發生一些事才會有機會看到的。就算你每一面都看到了,還有裡面呢。我們都只認識一個人的一部分,剩下的都是我們的幻想(或說推論,基於你自己的渴望、你的人生經驗、你看過的電影小說…等等),再親密的人,我們也不可能參與他們完全的人生。有了這些認識,在關係碰到問題的時候,或許我們能夠更客觀也更宏觀、處理得更好一些。

如果你對上述聊的這些有感或是有想法,或者自己身邊也有很多距離拿捏、說與不說、從別人那裡得知訊息的狀況,《親密陌生人》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但如果你是大喇喇的個性,和人相處時完全不想要想什麼,那可能就不太適合了。

最後,給看過義大利版的觀眾:
我的腦容量沒很大…坦白說對義大利版的記憶不深,所以看《親密陌生人》還是很多亮點,就我僅存的記憶來比較,我會覺得韓國版有刻意把一些當初比較象徵或喻意的部分說清楚些,讓觀眾更容易看懂;演員的部分也都選得很好,都能呈現出自己的表面和真正感受,即使畫面主要在呈現某個人時,旁邊人的反應或小動作也是很講究的,這些人之間的生與熟表現都頗自然。或許有些對話題材感覺沒那麼韓(畢竟原作是西方的背景),但整體上並不會不協調,我這個把義大利版忘得差不多的人,看《親密陌生人》是覺得進入主軸之後我的注意力就一直被吸引著了。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78】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