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鹿之死》:天譴式的寓言
受害者與被害者的言論,真假交錯,無法確認,到底過去醫死人這件事,是誰的錯。但重複反芻,發現故事鋪陳時Steven對家人看似稀鬆平常的指示,無形中隱含著無限的控制,無論在家庭關係還是醫病關係,實在像極了希臘神話裡那些狂妄又自負的神。
平凡的日常,搭配吊詭的音樂,平板的聲調,莫名的關係,導演起手便灑下一張引君入甕的詭譎大網,令觀者目不轉睛地期待驚人的結局,只是情節顯怪力亂神,試圖以科學的眼光發現導致如此狀況的蛛絲馬跡,未果,編導義無反顧地歸因於天譴及因果報應,當下背脊發涼地對受害者寄予無限同情,不過餘韻繞樑,回顧影片中的『異常』,電影從迷信意味濃厚登時轉成瓦解各種階級般關係的寓言。這是《聖鹿之死》。
後來我才知道電影取材希臘神話。Agamemnon殺死狩獵女神的神鹿,竟還發出狂妄之言,因此女神作法故意阻撓他去攻打特洛伊,除非他獻祭他的長女Iphigenia。起初Agamemnon不願意,後來為了國家與同袍,只好犧牲女兒。這既是片名的由來,也與故事的脈絡幾乎如出一轍,其中Iphigenia也是劇中女兒報告寫得最好的一篇,當父親去學校探詢一雙子女誰表現最好時,老師所提及。
即使不知道這一層意涵,觀者應仍會被電影裡不做任何解釋的醫生Steven與少年Martin的關係感到萬般好奇,你會懷疑同志情愫,但Steven的家庭關係似乎不至於讓他非得在外尋求愛的擁抱。編導愜意地利用觀者的獵奇心態,攫住觀者目光,搭配著每當Steven和Martin對手戲時,那聲聲敲入鼓膜、刺激人心的音樂聲響,所謂李組長眉頭一皺,案情絕對不單純。果不其然,故事越走越偏鋒,越來越莫名,觀者心裡也漸漸發毛。
我沒預料到的是怪力亂神的基調,當下不太適應,一來或許醫院的背景讓人先入為主地認為不該迷信,而這觀影的情緒,不也回應到身為醫生的Steven不斷試圖地想要從醫學角度去找出子女怪病的原因,卻無功而返的挫折嗎?二來背景架空,受害者與被害者的言論,真假交錯,無法確認,到底過去醫死人這件事,是誰的錯。因此,原本是比較同情影片當下時間點的受害者的,認為Martin未能同理醫生也是人,也會犯錯,何苦咄咄逼人。
但重複反芻,發現故事鋪陳時Steven對家人看似稀鬆平常的指示,無形中隱含著無限的控制,兼以那不帶任何情緒的單調說話聲,感覺昭告著:老子的話就是圭臬。編導努力地將描繪的日常作為根據,暗暗地控訴Steven的為人,對於父權的執著。Steven家人的態度轉變或多或少也替父親威權舉證:當我們一直活在高壓的環境,一旦擁權者失恃,人自然而然地會去依附於力量變強者,並不斷削弱已無實權的人,為見風轉舵的最佳代言,某些層次來看,人之常情,但從應同舟共濟的家人角度,凸顯出人類的弱點;另,獲利者乘勢做為交換利益的籌碼,遂滿足自己欲望的幾場戲,亦刻畫了人性的脆弱,對Martin來說,一心想為母親作嫁,也是希望Steven能夠補償,填上死去父親的空缺。
以心臟科為Steven職業,是編劇的別有居心,象徵Steven認為自己才是掌控人類生命的神,所以俯拾即不屑老婆的想法及眼科專業,尚將手術問題推到麻醉醫生上,完全不是自己的錯,因而當麻醉醫生說著醫治Martin父親時,Steven喝了酒,讓我覺得Steven實在像極了希臘神話裡那些狂妄又自負的神,無論在家庭關係還是醫病關係,他自以為至高無上,之餘,不帶情感的聲音可能也有泯滅人性的意涵,呼應開場那顆堂而皇之在螢幕上跳動的心臟,以及接下來關於腋毛、經血這些毫不遮掩的對談,彷彿將人當作一個促使世界運行的工具,定調了全片的冰冷,毫不留情面。
所以沖淡了迷信的色彩,反倒覺得有點是恐怖的格林童話,或者應該說導演特意採用這樣的處理方式,抑該說他一貫編撰、拍攝電影的手法,就他過去幾部作品的成果來看,讓情節既充滿現代感,卻異常萬分,彷彿是怪奇現代物語,形構成一針見血地針砭時事、人性......等的寓言。在這部電影裡,意圖消弭關係裡無形的權勢,非強壓弱,更不是擁權自重,我們是人,不是神,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僅能謙卑自省,謹言慎行,方有化解業障之可能。
相關文章
- 《聖鹿之死》:點亮復仇之火,人性無所遁逃 (2018/01/10)
- 《聖鹿之死》:最合理殘忍的選擇是? (2017/12/20)
- 《聖鹿之死》觀後感:警世的罰與罪 (2017/12/18)
- 《聖鹿之死》冷空氣的深淵 (2017/12/15)
- 《聖鹿之死》- 尤格藍西莫的社會實驗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