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恐懼之《黑金企業》
最後丹尼爾普蘭攸(Plainview)氣餒地說,「 I’m finished.」
《黑金企業》中普蘭攸所謂的結束並非故事的結束(石油經濟奠基的同時是世界利益攀纏的開始),甚或一切之始(一如《阿飛正傳》裡神秘收尾的梁朝偉亦象徵了另一開端),故事以普蘭攸親力親為的鑿井探油開啟(也象徵他對自己以外之不信任)、以普蘭攸孤獨坐擁事業收結(也象徵他唯一信任的只有自己)…..
那完整而龐大的敘事繼之成為一個〝人的現實面〞的標準格式,然而普蘭攸代友人照顧孩子卻又在最後刻意傷他(不甘兒想獨立創業的強大自傲感)、他輕信了尋上門的假胞弟又在最後得知真相時殺他(無法容許被騙的引伸義是寂寞而易於相信)、他和石油公司的合作因受辱而破局、驕傲地另覓出路後又急切地傳達新成就(某種程度的自卑與需要肯定)….
因為他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帝國、從無到有,所以他只能那樣守護著自己,不相信一切….人之常情,付出的越多越難以分享….因強烈的不安箝制了思考,貪婪、狂妄、無情、冷血皆為自我保護的機制,於是故事在看似冷靜的平鋪直述中四處埋伏了情緒之爆點,P所言及之家族企業,從頭至尾都是他孤獨地虛擬而出的偽世界輪廓(不如說是他所渴求的)。
普蘭攸是掙扎的,他既要守住辛苦建造的一切,又要尋覓可以臣服、陪伴自己之人(別跟我說,他不愛他的兒H.W…我不信)。
這是一個談述個人情緒的故事,異常完整而沈靜細緻(其實我只想說,「好看。」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棄絕了他以之成名的純熟凝鍊的多線敘事手法(《不羈夜》、《心靈角落》),也沒有了《戀愛雞尾酒》那樣心理層面的揣測與驗證,他選擇一個野心家的故事,同時展現了自己強韌的野心(一如史柯西斯當年拍了很不像他的情緒外顯的《神鬼玩家》),沒有多餘的枝節,沒有隱喻,只是紮實地聽見一個步伐、一種腔調,用單一樣態呈現更多層次的性格切面,以丹尼爾戴路易斯巨大而無所不在的身影包覆著觀者,那並非呈現人心黑暗面而只是請你正視〝真正的現實〞(如果當你擁有了機會與選擇…)。英名片名「There Will Be Blood」,據說源自出埃及記的第7章第19行:「埃及到處都是血色將至的景象,即使是木製或石頭容器也不例外。」如此悲傷的釋義,使末場普蘭攸手刃假道學的宗教之士E的血色,就不再那麼駭人了(事實是,我竟一直希望野心家P能幹掉宗教家E…);自然、結構夠完整的電影,結局根本是無需雕琢的(早些《險路勿近》的結局也不斷被質疑著…怪了…),「 I’m finished.」,普蘭攸的結束是意志的結束,他再也無法強悍地看待事物了,因為他終於合真正的怯懦、孤獨的自己面對面了…
又,不得不提Jonny Greenwood(電台司令的吉他手)的配樂效果實在驚人,古典與新潮的完美揉合,體現了焦慮、瘋狂、歡愉、神經質…等等繁複心理元素,大概是我看過《2001太空漫遊》後,最契合且彰顯故事情緒的傑作了。
又又,什麼是好演員?尼爾戴路易斯作了最佳示範,你看他拿獎的斯文儒雅,再對照戲裡的形象,那樣的落差再告訴你,他費盡多少心思在口音、語氣、口調、神氣、舉止等等細節之上,並且成功。看看那場他在第三啟示教會裡假裝受洗的近景畫面,好的演員就是有那樣足夠的說服力讓你相信--你看到的他即是故事裡的他而非尼爾戴路易斯。一種屬於演員的入魔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