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愚蠢的信仰與絕望的贖罪
(本文內含結局與部分劇情) 從很久以前開始,上帝就開了人們一個很大的玩笑,就是創造贖罪這個名詞,藉由贖罪可以洗清我們身上的罪惡,就是這個觀念造就了更可怕更黑暗的人性。我想再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比《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更看得出贖罪這兩個字的愚蠢。
《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不同於最近的贖罪風潮,片中的贖罪並沒有《追風箏的孩子》的感人橋段,也沒有《贖罪》中的刻骨銘心,反而只有血淋淋的人性。霧中的怪物是一隻比一隻驚人,且嚇人,但卻遠遠不及人心的殘暴與險惡。
簡潔明快的,導演在大略的交代角色關係後,馬上就切入第一個主題-人類的懦弱與自私自利,迷霧擴散,主角及民眾被迫留在超市內,在防空演習的鳴響下,踏入封閉的世界,但人類天生就是擁有母性,一位婦人為了8歲的小孩顧不得自身的安全想要回家,可是卻沒有交通工具,在這個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只好向別人求助,於是說出"你願意幫我嗎?"這句話,但卻換來無情的冷眼旁觀,就連從頭到尾都扮演一個"正常人"的主角也自私的為了自己的小孩而拒絕相助,面對無情的人心,婦人只好自行離開,其實真正說起來,婦人也只是因為虧欠小孩對他的等待,而前去救贖女兒
為何我要說主角是正常人呢? 因為他真正有勇氣的人。大衛無意間的察覺到鐵門的另一邊有致命的存在且善意的向其他人解釋,但卻換來無情的譏笑與嘲諷。又被其他人認為是膽小的懦夫,但是,當少年的店員被觸手吞噬時,誰是真正的勇者呢? 是大衛,是那位伸出援手的勇士,而當初嘲笑他的人竟嚇到臉色發白,雙腿發軟,保持安全距離,在一旁冷眼旁觀。當然最後少年只有死路一條,而主角懊悔的只能以揍人作為贖罪。深深的悲嘆這時候的勇氣也抵不過人心的可怕。
而現實很快就與超自然相撞,大衛的鄰居是個信任法律的律師,相信自己所想像的真相,大力反對主角的論點,希望大眾能看清楚真相,但沒想到人們還是選擇相信超自然的恐怖,而拒絕以往所認知的現實,其實他難道沒有那一點點的相信嗎?他有的,只不過已經被私心給掩蓋住了,因為身為律師的他竟然在和大衛的官司上敗訴且出了洋相,他的自尊及對法律的信仰不容許第二次的汙辱,於是他選擇了玻璃外的自尊以及對法律的信仰。
在本片中,我個人覺得最可笑的就是上帝與人性的衝突,這也正是導演所要闡述的主題-人們盲目的信仰。片中的瘋狂信徒不段的喧稱自己是上帝代言人,且四處的宣傳福音的美與上帝的偉大,這些近似瘋言瘋語的話在災難的開始看起來是毫無說服力可言,但是當迷霧的恐懼漸漸蔓延且侵蝕人們脆弱的心時,這些耳語將成為比怪物更可怕的殺人武器,上帝成了殺害人性善面的利器。這也就是為什麼古時候的毆洲在黑死病開始蔓延後,基督教的勢力就不斷的增長,人們只能進行莫名奇妙的獻祭以求心靈安頓,而片中的恐懼真的是讓超市的人們回到了遠古時代,人們信從上帝的代言人,相信只有神聖的獻祭能得到救贖,
片中第一個死在贖罪及獻祭的信仰下,就是被認定有罪的士兵,自稱是神的代理者的信徒們,認為他隱瞞事實且指控他人所以是個"罪人"所以要將他獻祭,而主角明理的知道事情的嚴重程度而想上前阻擋,但卻被友人檔下,因為超市裡大部分的人們已經被信仰給洗腦了,人們自私自利的想要將犧牲他人以求自身安全,主角已無法以一己之力拯救無辜的人,只能看著披著人皮的野獸們為求生存而犧牲同伴。
人類可以是希望的信徒也可以是絕望的信眾但是在走投無路的狀態下,最先接受的絕對是「絕望」片中的角色除了被殺外絕大部分是自殺,就是因為他們相信絕望是未來指標,所以決定自行解脫。
這次的Frank Darabont顯然不像過去一樣崇尚柔和又溫暖的ending,反而是把人性的黑暗面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人性畫下一個最深的、最黑的休止符。主角終於在擊退信仰的惡魔後逃出了人性的險惡,轉而面對更多未知的怪物。但是他錯了,他和他的同伴也是人,只要是人一定會有絕望的時刻,他們放棄了希望,希望子彈能結束受苦,但不巧的是子彈只有4顆,大衛必須在5個人中間做選擇,他是個善良的人所以認為這是唯一能夠補償其他人的辦法,於是他狠下心幫他最愛的兒子解脫,讓自己一個人承受所有的痛苦。但沒想到他所要承受的痛苦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沒想到遠方的巨響不是怪物而是人類的救援,他瞬間意識到他殺了原本可以得救的人,大衛只好痛苦的仰天長嘯。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出自於善意,出自於父愛,出自於對其他人的救贖,出自於對絕望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