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楊采妮柔弱再現《七劍》


看電影對號入座,不見得是對的,但是創造一位能讓觀眾同情、理解,進而喜歡的角色卻是絕對必要的。


楊采妮是徐克導演的愛將,從《電線桿有鬼》到《梁祝》,楊采妮的青春活潑,徐克掌握得恰到好處,替她在1997年突然引退之前,留下了美麗的符號。

2004年復出後的楊采妮,多了歲月風霜,戲路也不再適合原先的亮麗青春,所以陳木勝執導的《警察故事3:新警察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她的幽怨,甚至最後的毀容造型,你還是會油生一些淒然的同情心。

美麗不再是唯一的資產,演技就是演員最大的號召了,看完徐克的《七劍》,你會疑惑為什麼楊采妮的型和戲都不再能捉住你的心了呢?


楊采妮在《七劍》中飾演自信心不夠的俠女武元英,出場的第一場戲就是她騎著驢子吹著笛子,在溪中遇到壞人追殺傅青主。


問題就在於她吹奏的笛聲旋律沒有讓人一見鍾情,不能讓人眼睛一亮,不能讓角色在第一時間就捉住觀眾的眼睛和心靈。


緊接著就是她張口說話了,廣東國語的她,一開口就帶動了滿場笑聲,那不是認同,不是欣喜,而是訕笑,怎麼回事呢?連歹徒都說著一口流利漢語時,我們期待的天山俠女突然成了南蠻口音的女俠,沒有人規定新疆男女講起漢語是什麼口音,問題在於聽楊采妮說北京話時,給人的感覺是她不是用她熟悉的母語在說話,而是硬要套進北京話體系去講標準北京話,刻意就不真實,不真實就不自然,嚇得屁滾尿流時,一定就是呼天搶地用母語吶喊,怎麼可能還去咬文嚼字呢?那種感覺就像楊紫瓊和周潤發在《臥虎藏龍》中的談情說愛戲,如果不要硬捏著嗓門,捲起舌頭說北京話,而是用最純熟的廣東話來傳情達意,才會打造出情真意切的意境是一樣的。況且,整個村莊的人理論上都該講同款語言吧,楊采妮「鶴立雞群」的口語特色,就形成觀影的第一層障礙。


7月23日晚間在台灣衛視播出的《三更2之餃子》也是一樣的問題,女主角楊千嬅是過氣的香港女星,所以才要吃胎盤餃子找回青春,但是電視台硬把她的台詞全都配成了標準國語,反而是白靈飾演的媚姨保住了原本嗓音,只見她偶而北京話,偶而廣東話,活靈又活現,楊千嬅的角色原本就不討好,改配了北京話口音後,連香港本色都沒了,成了徹徹底底沒人緣,不討喜的角色了。


挑剔楊采妮的口音也許不太公平,因為一路聽下去,再怎麼怪腔怪調,你的耳朵慢慢也就習慣了。她的戲不能討人喜歡,可能在於徐克的劇本裡掌握不住她的人格特質。


徐克導演在中國拍戲,接受記者訪問時曾經說過:「所有人對楊采妮的印象是柔弱、需要人保護。但我在找她演『天瀑劍』的時候,就告訴她,我要徹底轉變她的銀幕形象。『天瀑劍』是一把需要足夠自信才能舞動的劍,而在影片最終,正是楊采妮扮演的『天瀑劍』挽救了其他六劍的生命。」


說歸說,想歸想,一心想要報答傅青主救命之恩的楊采妮只有在私下護送傅青主上天山時,讓大家看到她不再柔弱,甚至很有膽識,但是面臨風雪交加的帳篷中,她只能抱著前任男友韓志邦(陸毅飾演)時,脫口而出就問:「你不會把我當成劉郁芳(張靜初飾演)吧?」眉宇之間是率真又可愛,但是觀眾如果不是先讀過電影公司提供的人物背景介紹,可能就不知道孫元英和韓志邦原來是情人,只是韓志邦後來愛上了劉郁芳,類似這款只有編導明白,多數觀眾不了的情節處理,你會不會覺得沒頭沒腦的楊采妮像是個小花癡呢?後來,她在馬?裡撞見韓志邦要和劉郁芳做愛的時候,既妒又氣的表情,同樣也是需要解說才能明白的情緒。

花癡的問題更在於後來黎明的出現,楊采妮莫名其妙得到了天瀑劍,可是忽長忽短的雙頭劍,讓她幾乎傷了自己,黎明飾演的老二楊雲聰適時指導了她幾招,讓她心生感激,所以才有夜半獻身,就直接躺進黎明臂彎中,還沒互道仰慕時,就聽黎明一面親切摟著她(像哄小妹妹一樣嗎?),一面則是道貌岸然地說他無心男女情愛的大道理。天啊,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楊采妮裡外不是人呢?沒人追,沒人仰慕就罷了,就連投懷送抱都還成了熱臉貼人冷屁股,這符合傳統電影打造英雄,贏得觀眾認同的招數嗎?這個角色的心靈歸宿到底怎麼回事?你要怎麼同情楊采妮,關懷她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坎坷情路呢?


如果她不夠堅強獨立,不是天將降大任,要在刀光劍影裡創造事功\的偉大英雄,那就還是讓我們擁有一位柔弱、需要人保護的楊采妮吧。有機會好好疼她,應該是很多觀眾衷心的期待吧!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25】 200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