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消融的季節》入選瑞士真實影展、韓國全州影展
導演羅苡珊指出,有觀眾分享自身友人曾遭逢與片中角色類似的經歷,並花了四十年的時間述說自身的創傷遭遇;此外也有資深影評人肯認影片傳遞出時下亞洲年輕人對探索世界的渴望;亦有來自德國的電影導演們,認為這部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了人與自然的主題。
導演羅苡珊指出,有觀眾分享自身友人曾遭逢與片中角色類似的經歷,並花了四十年的時間述說自身的創傷遭遇;此外也有資深影評人肯認影片傳遞出時下亞洲年輕人對探索世界的渴望;亦有來自德國的電影導演們,認為這部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了人與自然的主題。羅苡珊導演表示自己對這樣的心得感到驚喜:「這次瑞士真實影展選入了許多探索人與自然、科技與人工智慧等主題的創新影片,很開心自己的作品能被納入這樣的範疇中被討論,並與其他優秀的影片一起展映。」
本片在世界首映後,亦獲得國際媒體讚譽。其中歐洲的紀錄片指標性媒體Business Doc Europe便指出:「《雪水消融的季節》美麗且詩意地描繪了對失去和死亡的反思,不僅為創作者自身、也為所有哀悼摯愛意外離世的人們帶來了慰藉。」此外也有影評人於瑞士藝文媒體La Pépinière中,特別提及本片的藝術性:「電影開場不禁讓人想起日本導演河瀨直美的冥想式、感官式電影——視覺的詩意、剪輯的節奏、以及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所捕捉到的形式組合,在明暗對比中不斷演進。」
除了入選瑞士真實影展炫光競賽外,本片也接連入圍韓國全州影展主競賽、義大利特倫托山岳影展(Trento Film Festival)主競賽,以及波蘭 Docs Against Gravity 紀錄片影展新導演競賽(First Appearence Competition)。導演羅苡珊親自出席上述各影展,並與當地觀眾一同在影廳內觀影,從中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閱讀」電影的不同方式:「瑞士真實的觀眾反應比較直接、外向,當影片提到較為沈重的話題時,會聽到觀眾沈重的吸氣或嘆氣聲,而看到輕鬆愉快的內容時也會聽到笑聲。」而他則訝異於韓國全州影展擁有龐大的影迷社群,影展的每個場次皆票票難求;這些影迷大多以年輕的大學生為主,有著對電影創作及觀影的熱忱與好奇:「觀眾在映後座談時發言非常踴躍而深入,並在提出問題時也分享他們對影片看法;而在放映後,不時也會在街上遇到觀眾前來搭話與致意。」
而在歷史悠久的義大利特倫托山岳影展放映時,他也讚嘆於影展對登山文化及教育推廣的不遺餘力,並由此吸引了許多山岳活動愛好者前來觀影:「不少觀眾背著登山背包前來看片,在映後問答時也感受到觀眾特別關注角色與山的關係等主題。」
羅苡珊導演大學時就讀台大歷史系,高中畢業時曾參與第一屆金馬青少年電影課,自此啟蒙對藝術電影的關注,隨後在沒有受過影視科班訓練的背景下投入紀錄片製作,並花費七年完成首部長片。自己的作品在創作多年後終於與觀眾見面,導演羅苡珊在參展後這麼說道:「原先對於作品要公開展示感到非常緊張,但後來與觀眾密集交流後,才體悟到作品有自己的生命,而這個生命一直到面對觀眾時才得以完整。」
《雪水消融的季節》即將在今年下半年回到家鄉台灣與觀眾見面,對此他如此表示:「希望可以透過不斷地放映及與觀眾的交流,讓這個從個體經驗出發的創傷故事有了出口、積雪也因此得以消融。」
《雪水消融的季節》以2017年台灣年輕情侶至尼泊爾爬山,卻因天候而發生山難的事件為背景,講述甫成年的年輕人初次面對摯友離世的傷痛經驗。該片由台灣、日本聯合製作,並獲2023年文策院TCCF創意內容大會提案首獎(TAICCA X CNC AWARD)、2023年韓國DMZ國際紀錄片影展粗剪提案會優選獎。
故事大綱:「在成年前夕,我(即導演羅苡珊)的摯友宸君和聖岳去尼泊爾健行,並與我相約在途中會合。但這份約定卻淪為缺憾——他們因大雪而受困在岩洞裡,當聖岳在受困第47天獲救時,宸君已於三天前離世。倖存的聖岳帶回宸君給我的信,並告訴我他們的約定: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我於是拿起相機、跟隨聖岳走入山中,以此面對宸君的遺願。
但聖岳逐漸對山難避而不談,促使我獨自來到尼泊爾,履行當初與宸君相約會合的承諾。漸漸地,我的旅程與宸君的旅途重疊在一起,並通往同一個目的地——山難岩洞。在雪融的季節,有些事物重見天日,有些事物則隨之消逝。當我追索宸君的腳步來到洞口時,等待我的會是什麼?」
相關新聞
- 《雪水消融的季節》平實理解看待山中的死亡 (2024/09/25)
- 走入摯友離世的山林,《雪水消融的季節》透過說故事與人們有所聯繫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