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50 位最偉大犯罪作家」榜首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本人比作品更獵奇


史密斯小時候就有「死亡、謀殺」的異想,成人之後不僅是個「喝到分手」的大酒鬼,更有帶著一群寵物蝸牛出席派對,甚者把蝸牛塞進乳溝偷渡海關的駭人奇聞。

曾被英國泰晤士報選為「50位最偉大的犯罪作家」,名列榜首的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以跳脫類型小說的常規著稱,她的小說細細書寫罪犯的心理狀態,將角色的理性逐漸推向瘋狂境地,作品被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等文學名家盛讚。

創作犯罪小說的海史密斯,個性乖僻、酗酒成癮,晚年轉變得憤世嫉俗,暗黑程度不亞於她書中的世界。即將於8月25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Loving Highsmith)引用訪談,揭露海史密斯小時候就有「死亡、謀殺」的異想,成人之後不僅是個「喝到分手」的大酒鬼,更有帶著一群寵物蝸牛出席派對,甚者把蝸牛塞進乳溝偷渡海關的駭人奇聞。

海史密斯書寫關注人的執念與秘密,故事情節時常籠罩著死亡與謀殺的陰影,學生時期創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說便是描寫「偷竊」,靈感來自於當時同學們瘋搶圖書館的歷史書,由於售價高昂,想看書的人借不到又買不起,她便以此為創作靈感,在校刊上發表女學生偷書的故事。海史密斯自小就對死亡特別有感,曾坦言約莫9、10歲時就幻想自己會在睡夢中死去,導致她數個月不敢安心入睡,還設法用鼻子嗆水的方式來熬夜,到了16、17歲時,海史密斯開始有書寫謀殺情節的點子,在紀錄片引述的訪談中更迸出驚句「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構想,就是會進入腦中,說不上為什麼或什麼時候」。

至於外界常臆測她是否認同筆下最著名的殺人兇手「湯姆·雷普利」(Tom Ripley),海史密斯認為設計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對讀者來說更具有娛樂性,並不是源於她認同這個行為,而是兇殺引發殺人者巨大的罪惡感,因果如同謎團一樣複雜,海史密斯說道「正因無法完全了解謀殺,所以才感興趣。」因此一頭埋進犯罪者的心理描寫中。

酒精是許多作家的繆思,尤其美國作家如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等人都是大酒鬼,海史密斯也不例外。海史密斯20多歲時曾在日記中吐露「對一個富有想像力、複雜心靈的人而言,酒精是必不可少的,喝酒能重現真實、純粹和原始的情感。」海史密斯醉心於琴酒,馬丁尼更是她的代表飲料,根據日記,她有時從午餐到隔天凌晨都在灌酒,而且種類多樣,調酒總是和葡萄酒、啤酒輪番下肚,甚至有天她曾和某個女生滾了一整天床單,不僅乾掉一瓶琴酒,晚上再用馬丁尼度過。雖然酒精讓人更開放、浪漫,海史密斯卻因飲酒過度留不住情人。

前女友瑪莉珍·米克(Marijane Meaker)在《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片中敘述兩人交往時,海史密斯早上都會倒大杯的柳橙汁,並混入大量琴酒邊工作邊喝光。米克對著紀錄片鏡頭說「沒想到這麼會寫的人,居然會讓自己處境這麼脆弱」,娓娓道出酗酒引發的衝突產生無法彌補的裂痕,便是她們分道揚鑣的原因。

不擅長維持親密關係的海史密斯偏好動物的陪伴,除了飼養常見的貓以外,海史密斯特別欣賞蝸牛。《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探訪前女友之一莫妮克·布菲(Monique Buffet),刻畫海史密斯迷戀蝸牛的螺旋外型和雌雄同體的特性,也喜歡「一半一半的」、具中性氣質的人。海史密斯的眾多軼事中,以樂於攜帶寵物蝸牛挑戰世俗觀感聞名。例如:海史密斯的朋友描繪她曾在手提包中裝滿蝸牛和一堆生菜出席晚宴,更挑釁似地在餐桌上倒出讓牠們爬來爬去。

前編輯賴瑞·阿什米德(Larry Ashmead)轉述海史密斯有次跟自己分享,她為了跨國搬家,一次次將數十隻蝸牛塞進內衣裡,偷渡帶到法國的經驗。海史密斯認為人不比動物更高貴、正直,發自內心同情動物,她在1946年的日記中,便寫下「人的靈魂不比一隻庭園蝸牛豐富,重點是庭園蝸牛也有靈魂。」她也曾以「蟑螂」為主角,創作小說故事,海史密斯的傳記作者威爾森(Andrew Wilson)寫道:「把動物擺在主角的位置,表達出牠們的心聲,海史密斯藉此打破了頌揚人類理性的西方哲學傳統。」

文學評論家談及海史密斯時,總是以「擾人」來形容她的作品。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曾說海史密斯是「創造憂慮的詩人」(the poet of apprehension),讀者只能試著和內心的忐忑共存。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也讚譽海史密斯對心理描寫之細膩,「自杜斯妥也夫斯基之後,沒有作家對讀者如此慷慨,賦予主角這麽多的細節」。海史密斯曾說「寫作是唯一能感覺體面的方式」,亦是她轉化憤世嫉俗的情感,投注於文學藝術的最佳註解。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