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件故事投稿『2023亞洲說』 柴智屏驚呼超越首屆五成
『2023亞洲說』專業評審團中文評審温昇豪、柴智屏得知後更表示期待,温昇豪笑說「其實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投稿,且這也表示現在創作者們的創作力很強,所以聽到的時候覺得很開心。」。
『2023亞洲說』專業評審團中文評審温昇豪、柴智屏得知後更表示期待,温昇豪笑說「其實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投稿,且這也表示現在創作者們的創作力很強,所以聽到的時候覺得很開心。」。柴智屏也表示「相較第一屆的五百五十件投稿,本屆的近八百件投稿數量幾乎成長了50%,表示活動很成功且被更多人關注,很開心『2023亞洲說』能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加入。」。
身為演員與製作人的他們,坦言都曾看過無數的劇本,都認為故事本身非常重要,柴智屏更透露她就曾因編劇動人的描述而決定合作的經驗。柴智屏表示「當時我正好對這類型的故事感興趣,並在聽到編劇的描述後,腦海中立刻產生許多畫面,判斷可以創作出一部精彩的作品,就開始進一步的合作了。」。温昇豪也表示身爲演員,只要是好的劇本都會非常感興趣,若遇到新穎跟特別的故事內容更會想要嘗試。
至於身為評審,温昇豪也鼓勵大家勇於挑戰不同類型,譬如近年台灣多是懸疑、刑偵類型的作品,可以有更多突破。但除此之外,可執行度也是他作為評審的主要考量之一;因為劇本跟可以天馬行空的小說不同,但劇本要可被執行、能化作現實拍攝。
柴智屏則表示身為製作人,她非常希望台灣能有更多優秀的創作人,能發揮他們的創意,藉由作品嚷觀眾看完能有不同的想法或啟發等。「身為評審我沒有設定任何限制,會以最開放的心情去了解所有故事,期待能出現讓我眼睛一亮的作品。」。
『2023亞洲說』的兩位中文評審:金鐘編劇范芷綺與金馬編劇傅凱羚,日前於『2023亞洲說』線上場名人講堂擔任講師,活動吸引超過兩百名觀眾上線參加。兩人分享編劇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和創作上的經驗與建議,范芷綺建議創作者先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從擅長的領域、想說的話下手,一來你可以更加順暢的表達,一來你也能更了解自己的創作模式。」。在創作能力穩定之後,傅凱羚便建議可以多做挑戰,因為創意或高概念的作品,不論在評審或觀眾眼中,都更能讓人眼前一亮進而記住。
而當觀眾問到編劇的收入與生存問題時,她們也坦言編劇之路其實並不輕鬆,除了隨時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文字能力之外,現實上也會面臨各種考驗。傅凱羚説她跟芷綺已經很幸運且相對順利很多,但這條路上仍有不少磨難。范芷綺也表示在入行之後,她們也都經歷過要邊寫劇本、邊做其它工作的時期,所以多多創作、努力接案,其實不只是為了收入,也能更增廣自己的能力和案源。
由76號原子與風度之夜共同主辦的『2023亞洲說』台北場名人講堂,邀請到資深影視製作人袁支翔與廖健行對談,分享完成一份說服人心的好提案的技巧。袁支翔從提案的每個階段細節,到如何同時顧慮創作者與投資方、平台方等多方角度的眉角都一一提點。廖健行則是提案還有兩個關鍵的要素。一是市場觀察對提案或故事的重要性,要知道觀眾想看什麼。再來就是要精準掌握自己故事的亮點,就算只有一兩句話的時間,都能成功吸引合作方或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