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如果手塚治虫還在世的話,《手塚治虫之大都會》不可能讓《阿基拉》大友克洋搬上銀幕!


由於大友克洋個人特色鮮明,有這麼樣一個說法是:當問到動畫迷《大都會》是什麼時,得到的答案卻時常是粉絲們認為這其實是《大友克洋之大都會》編劇的動畫。

由動漫界三大巨頭攜手合作,原作手塚治虫、編劇《阿基拉大友克洋,導演林太郎(原名林重行),攜手合作的動畫電影作品《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將於9月30日台灣首度大銀幕上映。雖然本片原著為手塚治虫作品,然而有趣的是,由於大友克洋個人特色鮮明,有這麼樣一個說法是:當問到動畫迷『大都會』是什麼時,得到的答案卻時常是粉絲們認為這其實是《大友克洋之大都會》編劇的動畫。

另外大友克洋及導演林太郎也常說,如果手塚治虫還在的話,電影大都會一定無法搬上大銀幕。因為手塚治虫認為漫畫《大都會》世界觀太龐大,科技概念新穎,以當時的製作技術來看如果製作動畫將是技術難度非常高而且費用也將非常龐大,所以一直反對把大都會改編成電視劇或是動畫或是大銀幕。後來擔綱編劇的大友克洋,由於此前作畫一直受到手塚治虫的影響。所以來到製作出非常多經典動畫的madhouse(粉絲戲稱瘋人院)後,公司評估後覺得願意挑戰這艱難的任務,因此受到手塚治虫影響在每部作品中皆帶有強烈獨特色彩的大友克洋,電影中的永恆主題往往圍繞在「人類該如何使用技術」,大友克洋執導的《阿基拉》、《蒸汽男孩》,與《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同樣是參與製作中,全都從不缺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爆炸場面,這「毀滅式」美學更從此成為大友克洋最鮮明的標籤。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與其他科幻電影一樣,靈感來自於德國導演弗里莰朗1927 年的同名電影《大都會》黑白默片,而手塚治虫的漫畫的《大都會》亦不外乎如此,故事的核心在於:「人類對機械的殘酷,最終將招致機械人反撲而釀成災難。」

然而,大友克洋所要說的不單只是機械終究招致「毀滅」,而是人類自身對機械的自私與貪婪,其所表達的警世意味,在毀滅背後的反思與手塚治虫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手塚治虫之大都會》中,大友克洋將默片和漫畫的世界以一個主題『人和機械的關係』結合為一,變成一套同時承繼了默片和漫畫的作品。在故事上「人類不尊重科技將招致滅亡」的理念,手塚治虫和導演林太郎及編劇大友克洋的看法是相同的,但大友克洋的看法更深入,不單單是機械對人類的仇恨,而是將劇情提升到『天譴』的地步,驚天動地到有如世界末日般驚人的毀滅場面亦沒有缺少。

這部製作耗時 5 年,斥資 10 億,作畫張數高達 15 萬張,堪稱當時動漫界最高預算最神等級電影《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將於9月30日台灣首度大銀幕上映。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