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歷史學者對諾蘭《敦克爾克大行動》印象深刻


克里斯多福諾蘭非傳統的戰爭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贏得影評與觀眾盛讚,而除了這兩者讚美,外媒GQ報導二戰專家是如何欣賞諾蘭新片的想法,認為《敦克爾克大行動》拍得比《搶救雷恩大兵》印象深刻。

克里斯多福諾蘭非傳統的戰爭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贏得影評與觀眾盛讚,但或許這之中最欣賞諾蘭新片的粉絲,反而是歷史學者與作家邁克爾科達(Michael Korda)。

邁克爾科達出生於1933年的英國,就讀於牛津大學馬格達倫學院歷史系,是美國出版界的傳奇,曾擔任美國的六大出版商之一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總編輯,2000年起撰寫多本歷史與傳記書籍,包含《匈牙利革命》(Hungarian Revolution)、美國前總統艾森豪的傳記《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傳記《T.E.勞倫斯》(T.E. Lawrence)與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著名將領傳記《勞勃李》(Robert E. Lee)等。今年9月也將出版關於描述敦克爾克的書籍「Alone」

邁克爾科達表示他對諾蘭《敦克爾克大行動》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要雞蛋挑骨頭,認真挑出諾蘭電影的錯誤,通常是很小的部分,大部分並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而諾蘭用特殊的視角描述戰爭的故事,比其他戰爭電影要來得更為精準,因為諾蘭並沒有像《搶救雷恩大兵》稍以人工的操作手法添加紀實中的戲劇效果。

在諾蘭電影裡沒有作為中心的主角,或對角色太多的側寫。邁克爾科達認為這是非常有勇氣且正確的決定。例如肯尼斯布萊納的軍官角色,是混和多位海軍軍官在海灘上的反應;觀眾也不太會知道是烏鴉在飛,或是海鷗在飛,只大概知道海灘上有40萬的士兵,距離敦克爾克到英國多佛(Dover)約75公里,諾蘭只給了這些訊息,這樣是好的。觀眾可以體會這場撤退行動,其中沒有太多「人工的場景」,像是邱吉爾與伊斯梅將軍(General Ismay)的對話。沒有太多戰爭電影會有的陳腔濫調。

邁克爾科達也在德國服役2年的空軍,欣賞並肯定空戰部分拍得極為準確:「是視覺的極大震撼,顯出天空的極大寬闊與飛行員的渺小。我從來沒有看過拍得那麼好的空戰。」邁克爾科達也指出諾蘭利用粉筆寫出飛機燃油剩下多少的畫面,精準描述了飛行員最基本關鍵的問題。燃油決定飛行員能付出多少、停留多久,否則會讓自己無法返回英國。而拍攝馬克勞倫斯開船駛往敦克爾克的部分,也讓觀眾了解實際海上民船航行的狀態。

總結邁克爾科達的言論,可清楚看到他對於《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喜愛與驚喜。「不敢相信有人拍出敦克爾克的大型電影製作,因為這並不是真正一場勝利。法國人確實會對《敦克爾克大行動》一些情節不滿意,這是事實。但我們會說敦克爾克是英國的故事,作為英國的故事,它的確有精采的呈現。」

GQ訪談全文:點擊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17/08/01